大宋私生子_第761章 雌雄大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1章 雌雄大盗 (第1/2页)

    杨逸刚沐浴出来,家中门房就报进来说两浙路经略使莫溱来访。杨逸很怀疑莫溱是派有专人在进出杭州的要道蹲守,查探他的行踪的,不然怎么来得这么快。

    不过这次杨逸到杭州,也没有刻意隐瞒行踪的意思,在苏州时,他已经向朝廷上了急报,奏请朝廷同意成立刺绣传习所绣工科,此事在朝堂不难通过。

    但朝堂通过是一回事,此事更需要地方官府配合施行,是以两浙路经略使不找上门来,他也要找上经略司衙门的,现在莫溱来了,到省了他跑一趟。

    莫溱虽贵为一路经略使,三品的高官,却不敢有丝毫托大。两人寒暄一番后,杨逸很直接地提出,让两浙路经略司敦促各州县尽快成立传习所,并在杭州成立绣工科的事情。

    这等于国于民皆有大利的好事,莫溱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杨太傅难得回乡一次,是否要多住些时日

    本官代天巡狩,要走的地方还多,杭州一地逗留的时间多则五日,少则三日,实不便多作逗留。

    杨太傅为国奔波,风尘仆仆,所到之处,多遗德政,实乃百官之楷模,下官思及杨太傅奔波劳苦,特意.............

    杨逸不等他说完,便含笑摆摆手说道:莫大人一番好意,本官心领了,不瞒莫大人,本官已三年未曾回乡,此番行程匆忙。能逗留杭州的时日也不多,因此。还望莫大人体谅一二,容本官躲在家中歇息三两日。失礼之处,只有容后再弥补了。

    莫溱连忙应道:杨太傅言真意切,下官岂能不知好歹,今日冒昧前来,还望杨太傅见谅。

    今日另当别论,莫大人不来,我也得跑一趟帅司不是

    呵呵,杨太傅代天巡狩,既到杭州。两浙路政治如何,下官自应汇报一番,来日不好再叨扰杨太傅,下官今日便粗略汇报一二,还望杨太傅能宽限须臾。

    这是当然,莫大人便请就农桑丝织市舶印刷等方面扼要说一下吧。

    杨逸提到的这几个方面,都是杭州的支柱产业,象织造方面,至道元年995年杭州就设立了官营织造作坊。岁市诸州丝给其用。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每年两浙路上供的丝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杨逸要问。自然是要问这些东西。

    秉杨大傅,这几年海贸蓬勃兴起,带动桑蚕丝织茶叶陶瓷刻印造纸造船酿酒及其它手工业快速发展。桑蚕丝织行业方面,如今两浙路纤陌皆农桑。家家养桑,去年两浙路总计产茧九百二十万斤。占大宋总产量的近三成;

    除了杭州官营织造作坊外,两浙路这几年兴起的雇工人数超过千人的大型丝织作坊已经多达十六家,其中三千人以上的特大型织造作坊四家;所产丝绫除了供应国内之外,还大量销往海外;

    杭州刻印业本就名列第一,燕云辽东西域安南的收复,朝廷大力实行汉化,所须典经书籍多在杭州刻印,加上与高丽日本以及南洋各国交往日渐密切,这些蕃国多向我大宋求购经籍;

    如资治通鉴七经正义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易经以及唐诗与我大宋名家词集等,都是各国争相求购的书籍,这进一步促进了杭州刻印业的扩大;

    而刻印业的蓬勃发展又促使了造氏业的兴盛,如余杭由拳村的黄藤纸,富阳的小井纸,赤亭山的赤亭纸温州的蠲纸等,皆极负盛名,造纸作坊规模都比前些年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倍。

    茶叶生产一向也是我两浙路的大项,如今的炒茶技艺最先在我两浙路兴起,杭州苏州宜兴常州越州等地的茶园规模越来大越,大者有茶农三四百户,雨前龙井等名茶驰名天下,售价高达上百贯一两,为两浙路增加了大量赋税。

    造船业更是两浙路发展最快的产业,杭州明州温州几处官船场计每年造大小船只达七百余艘,同时除了以上几地之外,润州定海江阴盐海等地也兴起大量私营造船厂,如今两浙路造船能力已稳居大宋第一;

    市舶司,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朝廷专卖商品和管理外商,随着海贸不断兴盛,使得杭州明州市舶司的关税增加了近六成,达到了五百多万贯..........

    杨逸点点头说道:造船业兴起是好事,地方官府一定要多扶植,要禁止地方官吏过多干扰私营船厂的日常运作,以便这些私营船厂能自然壮大起来。另外,造船会消耗大量木材,为了让造船业能持续发展,各地官府要出台法令,禁止无序的砍伐,造船用的木材砍一棵,要补植三棵,此事莫大人切莫掉以轻心。

    杨太傅放心,下官已经有相应的法令颁布。

    如此最好,莫大人请接着说道。

    莫溱作为经略使,谈起两浙路的发展情况,可谓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和杨逸整整谈了一个时辰。

    最后才慨然叹道: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人力,人力缺乏的情形在我两浙路最为严重,象杭州这样的大城,如今雇工价格已经开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