彀中记_第三百四十九章 风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九章 风潮 (第2/2页)

着消失了踪影。这真真是怪事。

    江南这些缙绅,也都不是糊涂的,自然有人打听清楚了这朝廷新的兵马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在南京******刚成立那会儿,众人就已经清楚朝廷兵马是个什么水平了。船上的炮能直接打到南京城上,五百人的一队军兵就能打的朝廷上万人马大败而归。南京城的城门被人家一炮就给轰塌了。大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军队,哪里有这样的战力啊。

    即便是后来以松江徐家为首的那些人不死心,可还不是在朝廷面前碰的头破血流。虽然他们还在和朝廷抗争着,在这米和布上挣扎着,但是明了事情内幕的人都知道,这些人家,早晚让朝廷吃的渣滓都不剩。

    陈家保扶的永历皇帝,上不上朝,问不问政,众人都是不太清楚。但是众人都是知道,自打李岩成为这首辅后,新鲜事就多了起来。这不,这新成立的学宫就是其中之一。

    从八月份开始,在江南各地,都是有这样的学宫成立。打的名号就是帮助那些没有足够学资的士子们到这里来学习。各地有名的士子们也都是被青岛了这学宫里任教。这学宫不同于原来朝廷在各县设置的县学,却是完完全全的私立性质的,但现下却是免费的。那些上不起族学,上不起县学的士子们倒是可以在这学宫里继续的学习。学费是不用交的,一天三餐也是免费。若是家离着远的,也是可以在这学校的宿舍里住着的。当然,要住在这里,自然是要通过审核的。

    这样的做法,在大部分人看来,倒是有种败家的感觉。但是陈家却是执着的坚持这么做,这让所有人都是弄不清楚。

    弄不清楚归弄不清楚,现下有便宜可占自然是要占上一些的。许多读不起书的学子们都是来到这里。经过了审核之后,自然就获得了在这里学习的资格。一些落第的书生,也是纷纷来到这里,谋求一份职业。因为这学宫建立起来,不光要学生,先生也是需要的。

    其实陈政在这里建的这所学校,倒是兼有小学、中学和大学集中在一起的感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所学宫第一要务是给在工厂区工作的那些工人们的子弟服务的,第二才是针对这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子们进行思想渗透的。

    江南历来是大明的富庶之地。河南河北地方的中小地主,大概都是要亲自下地耕种的,但是江南却是不同,一些租种人家土地的佃户,也是能吃上白米的。许多人家有闲钱拿出来供养子弟读书,一二百年下来,就形成了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陈政所谓的渗透,绝不是想一下子改变大明江南读书人们的思想,而是慢慢的顺势而为。

    建立这学宫,便是这渗透的开始。教员有的是江南各地的士子,有的则是在北岛经过陈政培训的一些北方读书人。在一所学校里,江南的士子们要交给学生四书五经,而北岛培训后的教员,则是要教学生数学、地理和物理化学的。

    那些自己上完了课的士子们,在闲暇时间,也是可以去看看这些北岛过来的教员进行的教学的。江南的这些落底士子们,很多都是不愿拘泥于这四书五经里边的,像钱世强和沈青那样的,更是大有人在。这些人就是陈政要渗透改变的第一批。陈政知道,改变人的思想,可不是一撮而就的,这要慢慢来,当然,手段是多种的。

    在上海县这边成立了这学宫,在扬州、苏州、南京,陈家自然也是成立了这样的学宫。思想的改变要从这江南地界开始,陈政设立的这些免费的学校,自然也是要从这江南地界开始的。至于银钱,陈政现下还真是不缺。

    就这样,从永历元年的九月份开始,在江南各地,一时间,这新建起来的学宫成为了各地读书人的一个梦想所在。即便那些能上的起自家族学或是县学的,为了图个新鲜,也为了赚上那么一点便宜,也是纷纷来报名。当然,这中间也是要先紧着那些家境贫寒的。

    在江南的文人士子中,现下倒是涌动起一股风潮。因为那新成立的学宫,每个月的中旬和下旬都是要举行一场所谓的学术辩论会的,但凡上台有新说法的,能吸引众人眼球的,都是要登上那所谓的学报的。而且这学报有个特点,竟然能把人的模样分毫不差的印上去。虽然是黑白颜色的,但是也是一个露脸的机会了。那学报可不仅仅是在这学校里传播的,而是要送到各地的官府一份的,便是在大街上,也是有专门的门店来发卖的。不过也不贵,就是一碗茶水钱。但凡是想看这报纸的,怕是没有几个人付不起这茶水钱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