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同路共行 (第2/2页)
,那婚事就是再提也是白提。于是,眼看孟敏在船上没几日就和杜绾熟识了,常常在一块说话,他听之任之,也没往心里去。 前来迎接的乃是东平州知州衙门派来地,为首的乃是一个捕头。因彼时重武轻文,都指挥佥事的品级虽和布政使平齐,但却隐隐高过布政使,因此知州得到孟贤打发人送去的消息,二话不说就派出了衙门里头的一群差役。 这捕头原以为接地是由北京去青州府上任地本省都指挥佥事,结果在听了那管家介绍,说是还有本省布政使的家眷以及前去安丘上任地知县大人,他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打叠得十万分恭敬,只围着孟贤和吴夫人杜夫人打转。倒是没注意一旁某个不起眼地少年。。 张越身穿一件半旧不新地石青色对襟衫子,看着倒不觉奢华。因有家里的长随看管东西,趁着人家搬东西装车的功夫,他便和那些来自东平州的精壮汉子们闲聊了起来。人家看他年纪小,谈吐又随和,就像是富贵人家中的贴身小厮。也就完全没防备。甚至几个搬完了行李地庄稼汉在他旁边坐着歇脚的时候,也偶尔会插上几句话。说到运河时,一群人都是唉声叹气。 终于,有一个汉子忍不住好奇,开口问道:“这位小哥,一看你就是贴身伺候主子不干重活的。听说这船上有本省的都指挥佥事,怎得咱们李头在其他人面前也是点头哈腰的。是不是还有别的大人物?” “这船上是从北京去青州府上任的都指挥佥事孟大人,还有布政使杜大人地家眷,另外还有一位安丘知县,也不算什么大人物。” “啧啧,究竟是打大地方来的。说话口气这般大,这还不算大人物?除了鲁王府和赵王府,这布政使也已经很了不得了,就是县太爷那也是父母官!”刚刚兜揽生意的中年精瘦汉子这会儿已经干完了自己的活计,听张越这么一说便教训道,“再说了,作下人的说自家主子不是大人物,这不是打脸么?我说小哥。这话是让我听见,若是让别个多嘴地人听见……”
旁边的那群精壮汉子也都笑了起来。他们都是东平州知州衙门的衙役,平日最擅长的便是打秋风敲竹杠,这会儿免不了生出了某种意思。只想到那大人物面前他们谁也说不上话,这念头也就是转转而已。及至看到那边某个最像大人物的中年人走过来。他们方才齐刷刷地闭上了嘴。个个低头往后退了几步。 “越哥儿,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就要上路了,你别只顾着在这儿和说话。” 话虽这么说。孟贤的口气却温和得紧。刚刚打不远处看过来,见张越和穷汉衙役说说笑笑,那情景看上去融洽得紧,他心里早明白张越想的是什么,倒也颇有些钦佩他的心思。 “往前头过了东平州,你师母就得和我们分道扬镳,你是打算送她们到济南府再去上任,还是和我们一道走?话说回来,我对山东还算熟悉,以后我在青州,你是安丘知县,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让人到都指挥使司衙门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能帮地我总不会看着你不管。” 张越便笑道:“我还是头一回来山东,就是睁眼瞎,确实得孟伯父多关照。至于师母她们的事,等过了东平州再作计较好了。” 眼看孟贤和张越一道往那边走去,这边几个人顿时都傻了眼。面面相觑了一会,一个衙役猛地在自己嘴巴子上狠狠拍了一巴掌,使劲吞了一口唾沫说:“刚刚那位看着不过十五六的光景,他就……就是安丘的县太爷?” “瞧,李头已经过去给人家打躬作揖了,决计没错。天哪,他才几岁?” “年纪轻轻就是父母官,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坏了,咱们刚刚没有说错话?” 别说一群衙役议论纷纷,别人也同样心生感慨。那扛行李的中年精瘦汉子就满脸不可置信地盯着张越地背影,忍不住又望了一眼起初和自己争执,如今正挥汗如雨搬一个樟木箱子地那年轻后生。发觉两人年纪相近,他不禁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心里满是某种荒谬地情绪。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际遇就相差那么远? ps:谢谢大家早上的月票,其实俺并不是贪心,因为比人家早上架半个月,再输掉就很没脸面了。今送上水兰mm异常经典地拉月票小段子以示心意。 朱棣想起杜桢:“杜宜山到山东上任已经有一个月了,居然没有一份奏折送上来!” 杨荣答:“皇上,山东之地今年月票收成不好,宜山老成持重,自然不会小有收获就来邀功。” 朱棣笑道:“朕既然用了他,自然信得过他。唔,这次吏部选官的时候,把他学生张越也派到山东去收月票,不收足两千票就不用回来了。” 杨荣心道:“两千票……宜山师徒何时能回来可全得看这个月月票收成如何了。” er”>。;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