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六 飞剪盖伦船 (第1/2页)
一路顺风顺水的阿方索,这次又遇到的很大的麻烦——4艘荷兰海盗船,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西洋海面上,打劫了阿方索麾下的一艘落单的运盐船。 这艘运盐船排水量500吨,装载食盐300吨,船上有150名意大利水手。因为船只受损,这艘船脱离了编队,在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港停留了一周,进行船只维修。 然后,当船修好后,想从大西洋上进入直布罗陀海峡前,被四艘荷兰海盗船给围攻了。 尽管是英国式盖伦船,但是,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肯定要悬挂西班牙旗帜,于是,就被荷兰海盗盯上了…… 荷兰人乘坐的是海盗专用的快船,四艘海盗船都比运盐船小,火力也不强。但荷兰海盗胜在数量多。他们不和运盐船进行炮战,而是依仗着船小灵活,靠近后,和运盐船展开接舷战。 4艘船共400名海盗跳上运盐船,那帮意大利水手果断怂了,马上举手投降。要是换做德意志人,也许会抵抗一下。但意大利水手比较害怕接舷战,炮战看不出问题,一到接舷战就容易崩溃。专业的意大利水兵也许没问题,但这些水手都是雇佣来运盐的商业性水手,很害怕接舷战。因此,荷兰人围住商船并跳上来后,这帮怂货果断投降。而因为这帮意大利水手这么配合,荷兰人也没有为难他们,就在葡萄牙海域,找了个偏僻的地方,把这150名水手都丢上了岸。至于商船和盐,直接被荷兰人拖走换钱去了…… 阿方索非常火大,这一船盐,价值75万银里亚尔,而商船本身,也价值16万里亚尔。也就是说,阿方索一次性损失91万里亚尔。最让阿方索火大的是,那150名意大利水手,竟然没有反抗,只是开了几炮,被荷兰人一围,就无条件投降了。尼玛150人竟然没有一个伤亡,集体投降啊!太耻辱了! 于是,阿方索就集体解雇了这150人,今年还没结算的工资也不肯给了。而那群人也知道自己太怂,也没好意思来讨要本次航行的薪水。 阿方索可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于是派遣20艘盖伦武装商船,载满德意志雇佣兵,出直布罗陀海峡寻找荷兰海盗报复。 但是,让阿方索吐血的是,船队是遇到上次拿4艘荷兰海盗船了。但人家海盗船一看到20艘船围上来,一炮都没放,直接跑了。 盖伦船的最大航速大约在10节的样子,而荷兰人的海盗快船,最大航速12节左右。盖伦船队追不上海盗船,眼睁睁看着对方逃走…… 阿方索气得想吐血,但又没有任何办法。除了下令船队以后在大西洋上必须编队航行并备足炮弹,他也没有其他办法。 “要是有速度快的船,就不至于放对方逃走了。”阿方索喃喃自语。 “对了,快船!蒸汽船柴油船不用想,没那技术。帆船……貌似飞剪船速度很快啊。著名的卡蒂萨克号,速度最大能达到17.5节,从广州到伦敦,绕道好望角,才只需100天。不像现在的帆船,从澳门到葡萄牙,需要一年以上。” “而且,那么快的飞剪船,海盗船想打劫都追不上。”阿方索自言自语道。 “不过,貌似飞剪船速度虽然快,但因为船体太瘦,无法安装侧舷火炮,没有自保能力啊!造出来也无法找荷兰人报仇……” “嗯……怎么办呢?”阿方索陷入了沉思…… “嘿!有了,我可以把飞剪船和盖伦船的特点结合起来,建造一艘速度既快,又有战斗力的飞剪——盖伦船!”阿方索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飞剪船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靠着“瘦长苗条”的船体,降低海水阻力。同时,其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船头空心仓技术。 飞剪船的船头,是一个密封的空心仓,其浮力很大,保证在航行中,船头是在水面以上的。船头浮在水面上,那么,船头部分和海水接触面积就少,海水的阻力就小多了。这样,飞剪船也能尽可能地跑出高速。 阿方索的办法就是——以英国盖伦船为蓝本,尽量瘦身,然后,把船头修改成密封的空心仓。船底部再改成流线型结构。 然后,为了让船在高速航行时更加平稳,阿方索还引入了20世纪才被应用的终极技术——减摇鳍技术。当然,不是后世那种复杂的减摇鳍,就是在船底安装几对类似鱼鳍的木板就可以,是当地保持船身航行平稳。 还有就是,尽量把船的桅杆弄高些,扩大船帆面积。风帆面积越大,受到的风力越多,速度也就越快。不过,提高桅杆和扩大风帆面积是个技术活,要多次测试,免得弄不好,让桅杆断掉。主要是,桅杆的强度要够高,免得在大面积的风帆的拉扯下弄断桅杆。这需要选择韧性和强度都很高的木材…… 飞剪船的最快速度为17.5节,而盖伦船的最大速度为10节。阿方索不用飞剪船17.5节那样的高速,只需要超过12节,能追上海盗的快船就行。因此,他打算建造一个飞剪船和盖伦船的复合体,既有飞剪船快速的特点,又有盖伦船适合海战的优点。 不过,眼下阿方索连一个造船厂都没有。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制造出相关的船只。为此,当务之急,是要搞一个造船厂。 因此,阿方索在奥里司塔诺北边不远的卡布拉斯镇建立了一个造船厂。同时,阿方索还派人去英国,雇佣2000名有制造盖伦船经验的工匠,有制造战舰经验的优先。 不过,出于宗教问题考虑,阿方索自然首先那些信仰天主教,或者愿意改宗天主教的工匠。实际上,英国人和荷兰人不同。荷兰人对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