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生人_第十章 酒楼改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酒楼改革 (第2/2页)

经营天下的商界巨擘,一家小小的酒楼着实是有些屈才了。

    相比之下,新鲜履任的酒楼经理李文山反倒有些摆设的意味,只会按部就班地执行羽东来的各项吩咐。然而不论是羽东来本人还是李文山,却都对此十分满意。

    当然,酒楼换了东家,总有那么一些如同王清一样不安分的人,想要做点手脚,给羽东来找点麻烦。可惜不论是明的暗的,羽东来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竟没有失手的时候。反而是他不动声色间就撵走了将近一半的人手,让所有人都脊背发凉,见识到了冷酷的手段。

    后厨里的严六就是被撵走的人之一。他本是当家的红案师傅,从羽德兴开店之初就在酒楼里掌勺,虽然品行不怎么样,但厨艺精湛、资历深厚,十年来不论是羽德兴还是后来的羽德裕、方小翠,没有一个敢换了他。他更放出豪言,声称要是没了他,喜东来酒楼不出三天就得倒闭。

    原本羽东来接掌酒楼也没有他什么事,但他本就是个喜欢兴风作浪的性子,又因为羽东来重用杨洪生,难免有些扫了他的面子,是以心中有些怨言,寻思着给羽东来一个下马威,让这个毛头孩子知道知道,酒楼里到底是谁说的算。

    可惜他不记得王清的例子,不知道羽东来正眼巴巴地等着他这个刺头犯事。结果刚一跳出来,还没来得及闹腾,就被羽东来干脆利索地赶出了大门,让这位号称“华埠头一号名厨”的大人物凄凄惨惨地流落街头。

    这下子后厨里算是被镇住了。杨洪生自不必说,他早已是铁了心要辅佐少东家的。而其他的几个厨师、学徒再也不敢惹是生非,见了羽东来好像见到小阎王,规规矩矩的仿佛小学生一般。

    羽东来还真就把他们当成了学生。他让后厨只保留几样拿手的粤菜名菜,然后亲自下厨做了一桌淮扬菜,让厨师们用心学习。他自然不会告诉厨师们说后世的国宴就是以淮扬菜为主,只是说淮扬菜烹调细腻,口味适中,比较适合西方人的口味。

    此外,羽东来又对现有的菜品进行了改良,要求厨师们注重细节和外观,各式菜品在上桌之前,必须将影响口感和美感的调料渣滓清理干净。

    几位厨师低眉顺眼地听着羽东来教授厨艺。一开始的时候,即便是杨洪生都有些胡思乱想。大伙只觉得羽东来毕竟年纪幼小,虽然天资聪颖,对酒楼的事也都说得头头是道,但后厨里的事,可不是一点聪明劲能摆平的。这厨艺一道,非要浸yin个十年八年不能登堂入室,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谁知尝了羽东来亲自烹调的菜品之后,几位厨师却是连腹诽的心思都没有了。眼前这个小大人似的七岁孩子,居然仿佛一个全才,做出的菜肴清鲜平和,浓淳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除了刀工和火工,因为年纪的原因臂力不足,无法达到巅峰之外,里里外外竟是让几位大厨心服口服、赞不绝口。

    尤其是一道煨菜,由海参、鲍鱼、鱼翅、干贝、猪肚、鸡脯、鱼唇等十余种原料,经过繁复的秘制而成,上桌之时浓香四溢,叫人如痴如醉,单单是闻到那股香味,就让几位大厨差点咬了舌头。

    据羽东来所说,这道菜名叫“佛跳墙”,取自一联“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说的是菜成之时,香飘四邻,墙外的和尚闻见了都忍不住丢了禅心,跳墙进来开荤。

    也不等羽东来招呼,厨师们、学徒们乃至在隔壁闻到了味道跑过来的服务生们就将满满一坛子佛跳墙吃了个一干二净,让落在后面的李文山气得徒呼奈何。

    众人不知道的是,这道菜实际上是一道福建名菜,只不过创制这道菜的名厨郑春发还要等到五年之后才会经营聚春园餐馆,这道菜也才会名扬四海。

    这道“佛跳墙”理所当然地成了喜东来酒楼的招牌菜。

    当然,出于经营上的考虑,几样招牌菜的制作方法只有羽东来一个人知道,每位厨师只能掌握其中的几个步骤,最为关键的工序则由羽东来亲自cao作。

    喜东来酒楼的各项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理李文山由最初的惴惴不安,到如今已经是放下心来。他虽然没什么主见,心里却不糊涂。少东家这番作为的目光之深远、计划之周详,别说是个七龄童来主持,就是换个老于商贾的行家里手,也是拍马难及。

    如今,李经理只盼着尽快开业,让外头等着看喜东来笑话的人们都仔细瞧瞧,好好地出一口闷气。

    这个想法在半个月后终于得以实现。经过全面整修,崭新的喜东来酒楼正式开门复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