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应战(二) (第1/2页)
回到办公室的李响心情不错,不过他还没有高兴多久,随即接到了踏浪网“掌门人”打来的电话。 “李先生,就在刚才,我接到了一个电话,内容……您可以猜到。总之我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不过就像我当初承诺的那样,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我们目前也在积极的做工作,试图回应这些压力。” “所以呢?”李响真的猜不到,不过他也无意听这些客套话,对方显然非常重要的内容没说。 “您可以继续写‘响说’,在最近一期,我们希望您能够正面回应那些报道。但在这期‘响说’之后……” 李响没觉得太意外,况且对方之前已经有了铺垫:“怎么?撑不住了?” “不,不,不!您可以继续写,但在这一期之后,最后可以把关注的重点转回法兰克福。我保证,只是暂时的。” …… 通话结束,李响知道对方话里有话,只不过没有明说而已。他随即和乌维取得联系,让他马上调查一下国内有什么和他有关的新闻或者事件。 乌维做的就是亚洲球员转会生意,而最近一两年几乎就待在中国,常年和足球人打交道的他,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关系网。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乌维的电话送回来最新的消息:之前由于考虑到李响在中德建交时的表现,媒体们都在观望。但就在不久之前,几家媒体已经发出话,耐克基地小孩打架的新闻即将见诸报端。而这种事情有第一家报道,第二家就肯定会马上跟上。 “明白了,还挺给我面子,压了一天才报道。”李响更像是在自我解嘲。 “需要我去想想办法吗?我认识几家媒体的朋友,他们可以帮忙写一些反驳的文章。” “让我想想……”李响沉吟了一会,这种事可大可小,关键是经不住那些好事的记者煽风点火,需要谨慎一点,不能在阴沟里翻船。 直到电话那头的乌维耐不住性子,打断了他,才接话到,“我们也压一天,等我最新一期的‘响说’出来,再让你那些朋友,跟着我的话风发文。对了,多写点,让他们挂着马甲多写几篇。钱的问题,你下次回国我们一起算。” “马甲?” “就是换个笔名,把差不多的内容多写几次。” “明白了。” 放下电话的李响双手托腮,猜测着千里之外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媒体压了一天才报道,这很好理解。03年的舆论环境还不像十年后,记者们还有一些残存的道德节cao,发文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但为什么在一天之后,突然有记者大肆宣布要报道呢?就算他们绷不住了,这种事也没有必要到处传啊,最早报道的肯定有优势。 还有,踏浪网的“掌门人”电话里含含糊糊说的应该就是这件事,换句话说,他也得到了某种消息,而且他还说受到了来自“上面”的压力。上一篇“响说”发布已经过去很久了,为什么在这种时候突然受到压力? 两件事之间有联系吗? 就在李响沉思的时候,吴蓉蓉送来一份传真函,看完内容,李响终于把事情的始末基本弄明白。 传真函是足球管理中心以国家体育总J的名义发来的,信函写的非常格式化,僵硬而不友好,但也没有明显的贬低和抑制,显然是发函人深思熟虑过的。而信函中唯一的实质内容就是“近日,总J将派人赴德,与你洽谈相关事宜”。 “用这种公文式的写法,偏偏又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命令……这是还有下文啊!”李响以前在合资公司工作的时候,和不少ZF部门打过交道。一份简单的公函,他却能品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如果我猜测的不错,是足协的人去总J告了我的状,但总J本着不可不信、不可尽信的态度,决定亲自过来谈判。” 李响站到窗边,想明白其中的关节,嘿嘿一乐,兴奋期待同时也有一些惶恐:“终于要开始了。现在是2003年,我还有五年时间,不,四年,07年的时候,不管输赢,胜负都会有一个基本结果。” …… 第二天,踏浪网的“响说”再次更新。 虽然仍然和中国足球有关,不过和李响之前的两篇战斗檄文相比,就平淡许多。他点评了最近的几轮联赛,特别提出了那些球员打架、主教练质疑裁判等行为,但直到文章的最后一个字,李响都对耐克基地的少年打架事件只字不提。 有些东西没必要自己写出来,那样更像是解释和申辩。而小孩打架这种事怎么解释都没办法推干净,与其多说多错,还不如干脆闭嘴。 当然,李响不说,那些“文字打手”会帮他说。乌维请的记者们,在“响说”出来之后,纷纷发文回应。 “和几个小孩打架的事情比起来,为什么我们不更多的关心一下自己的联赛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