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误会 (第1/2页)
【P.S.】哭谢“无痕激莲”的慷慨打赏! 自刘辨到赵云府上“表白”以后,一直没有收到赵雨的回音。 刚开始的时候,刘辨还每日期待,一有内侍奏报,刘辨都会激动地询问来人是谁,可惜每次都令刘辨失望了。 渐渐地,刘辨遂放弃了希望。 要将赵雨召入宫中,其实只须一纸诏书即可,可刘辨不愿意这么做,因为此刻的刘辨还期待着像寻常百姓一般的爱恋。 古代的中国,不说皇帝,就是寻常的人家娶老婆实行的都是供给制,根本不需要谈恋爱这个前置程序。 估计是我们的老祖宗们怕皇帝谈恋爱分心,所以干脆就搞出这么一个规矩:陛下们,全天下的女人都是你们的,只要你们要,我们就提供给你们,任你们挑选,你们就别分心去谈恋爱了,只需要一心一意的搞国家建设就可以了,因为谈恋爱误国呀! 当然,总有一些不信邪的帝王,比如说像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赵佶呢,是和名妓李师师偷偷地谈恋爱,李煜则是和他的小姨子搞地下情,这两位其实玩得还不算太过火,真正谈恋爱谈到极致的恐怕还得数商纣王和周幽王,一个宠幸褒姒,玩了个烽火戏诸侯,另一个则爱上妲己,反复研究怎么杀人好玩。 其余比较擅长谈恋爱的帝王还有如夏桀、隋炀帝杨广等等,再此不再赘述。 不过呢,他们除了会谈恋爱是一个共同点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全都是亡国之君。 别说宋徽宗不是,那赵佶不也和他儿子宋钦宗赵桓一起让金人给捉去了吗?真的要说没有造成亡国的也有,比如说我们的唐明皇李隆基,这家伙本来本来把国家治理得挺富强的,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大唐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偏偏后来,他喜欢上了自己的儿媳妇,非要和杨玉环谈谈恋爱怡怡情,结果安史之乱爆发了,虽然最终没有亡国,不过唐朝自此而衰。 可见,皇帝谈恋爱,天下将亡不远矣! 当然了,刘辨不会相信这一套,这天下要不要亡,绝不是皇帝谈个恋爱就能决定的,其实,又有哪个皇帝不偷偷谈个恋爱,只是因为前面那几个帝王为了谈恋爱,不单是废寝忘食,就连朝政、军务都给抛到脑后了。 刘辨自然不会如他们那般,所以虽然对赵雨极是喜欢,但仍强自按捺思念,专心处理国事。但,始终这么悬着也不是一个事,所以闲下来的时候,刘辨仍忍不住长吁短叹。 高俅、甄瑟等内侍见了,也跟着忧愁,心中极想替主子分忧,那甄瑟终于忍不住了,于是来到太皇太后寝宫之中,将刘辨的状况原原本本的告之,还将差使刘协、诸葛亮二人前往蔡府打探芳名的事情也一并说了。 可惜,甄瑟的好心之举却搞出了一个大误会。 因为,高俅、甄瑟等虽然知道刘辨是喜欢上了三女中的一位,可惜知道得并不确切。董后听了,也是暗自琢磨:辩儿说会自己挑选妃子,原来已经有了喜欢的人儿了。那蔡邕老头的女儿我倒是听说了,生得极其美艳不说,还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每样皆通,纳入宫中倒也合适。不过,对于刘辨到底喜欢谁,董后也是拿不准把握。 于是,董后立刻召来何后,又宣蔡邕入宫,准备了解一下情况。 那蔡老头屁颠屁颠地来到宫中,将刘协、诸葛亮替刘辨送礼物给蔡琰的事添油加醋了一番。 于是董后、何后便再无疑虑,立即吩咐蔡邕联络朝中大员,准备让他们在朝会上与刘辨“讨论”一番。 那蔡邕得了便宜还卖乖,说道:“秉太皇太后,非是老臣不允,只是陛下为先帝服丧未过三年,此时行大婚之礼,是否有些不妥?” 董后斥道:“你这老头当真迂腐,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时,陛下若不及早开枝散叶,置社稷何?” 蔡老头哪里是真的迂腐,听了董后的肯定,自然兴奋不已。那干枯的老身板,竟然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蹦蹦跳跳的就往宫外冲去,几个禁军士兵见了,连忙喊道:“大人慢着点!” 而董、何二后送走蔡邕,又差人寻来刘辨,董后问道:“皇孙,听闻你今日茶饭不思,所为何故啊?” 刘辨奇怪董后怎么会知道,扫视了一下身后的高俅等人。 高俅、甄瑟等大惊,董后却道:“你无须责怪他们,他们也是见你心中忧愁,想要替你分忧,这才过来告诉我的。” 刘辨默然。 董后又问道:“可是为蔡府三女之事忧愁?” 刘辨脸红,点头称是。 何后道:“皇儿不必忧愁,你奶奶已替你安排妥当了。” 刘辨大惊,说道:“奶奶、母后,只是孩儿似乎只是单相思,突然将她召入后(宫),只恐她却对我毫无半分感情。” 何后道:“傻皇儿,你乃一国之君,天下女子又有哪个不想攀龙附凤,莫非你还以为她会不想入宫乎?” 董后亦道:“是啊,皇孙,感情的事,可以慢慢培养嘛,这事就这么定了。” 刘辨也不想拂了二后的面子,心道:反正我也想她想得紧,感情的事,的确可以慢慢培养,我又何必拘泥。其实母亲说的对,虽然说一入侯门深似海,事实上不说现在,即便是后世,又有几个女子会不想攀龙附凤呢?那韩剧里,不是一律都是玩的灰姑娘嫁给王子的套路吗?嫁给我,也必定辱没不了她。 刘辨心中再无挂碍,于是微笑点头同意。 而董后、何后见刘辨展开笑颜,也认定刘辨茶饭不思只是因为儿女之事,想到解决了这么一件大事,二后心中也是宽慰。 只是三人都不提及那女子到底是谁,终于还是闹出了误会。 翌日,朝会上,待讨论完政事民生,大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