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_第五十二章 这是一场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这是一场决战 (第2/3页)

”蒙恬冷声说道,“这个世上,什么都是假的,唯有实力是真的。燕王喜没有实力,只有忍气吞声,不忍也得忍,不信也得信。”

    宝鼎无语。秦人太强悍了,有实力就是不一样,话里话外都是霸气十足。

    蒙恬不再与他纠缠这件事,把话题重新引到了河北战局。

    “此战,桓齮在河北击败李牧,然后与南线杨端和南北夹击,攻克邯郸,从此赵国亡,山东六国去其一。两人居功至伟,功勋盖世。”蒙恬面色不善,语气里更是透出一股愤懑,“桓齮和杨端和都是楚系的人,你可以想像一下,此仗过后,咸阳局势将如何变化?”

    “大王有没有应对之策?”宝鼎试探着问道。他现在也被蒙恬的自信感染了,觉得河北大战确实十拿九稳,但桓齮怎么打败了?会不会和咸阳局势有关系?

    “我大秦将士,上下齐心,誓死奋战。”蒙恬郑重说道,“这一仗,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也关系到我秦国的兴衰,不容有失。”

    宝鼎把嘴巴闭上,不敢乱说话了。

    “李牧的大军已经抵达河北战场,正与我大军激战。”蒙恬继续说道,“李牧固守营垒,死守不出。为了把李牧的代北军主力诱出来,桓齮上将军打算示敌以弱,命令原先暗藏于井陉的麃(biao)公暂时不要出动,太原、上党两地的军队也暂时停止东进,就地待命。所以,你还有一点时间,马上派人去离石要塞,叫你的苍头短兵火速赶来晋阳。”

    “我有军职吗?”宝鼎有些期待地问道。

    “暂时还没有。”蒙恬笑道,“公子可以暂居我的军营,公子的苍头短兵则在我的军营外自建一营,粮秣武器自可就近补充。”

    宝鼎微笑点头。看得出来,这一仗的大功劳没有王翦的份,也没有蒙恬的份,而自己不过跟在他们后面看看热闹,然后顺手捡便宜,捞点军功而已。

    这就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啊。贵族拿军功太容易,而平民若想拿军功,就要靠砍人头。靠砍人头来积累军功听上去很公平,其实里面的名堂太多,某种程度上就是忽悠人。假如你的上官死了,你不但没有功劳,还要连坐;假如己方的死亡人数等于或者超过对方,你砍再多的人头也没用,不但无功还有罪责,总而言之,最低层的士卒想靠砍人来积累军功,太难太难,幸运者有,但太少了。

    不过相比闾左贫贱连从军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从军的平民待遇就很不错了,最起码有进爵加禄的希望,要知道砍一颗敌国甲士首级,加爵一级,赏田一顷(一百亩),住宅九亩,庶子(侍从的统称)一人,要做官就是五十石之官。爵位到了五等大夫爵的时候,不但有相应的田地赏赐,还允许有六个奴隶,做官就是县尉一级,算是很高的待遇。

    过去那些跟在武安君白起后面的将士,幸运者较多。武安君打的都是大仗,一仗打下来常常要宰杀对方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所以跟在他后面的将士都很幸运,只要不死,都能捞到爵位,这大概也是秦军将士们崇拜他,至今还在缅怀他的原因之一吧。

    =

    “公子,如果你同意的话,今天下午就搬到我的军营来。”蒙恬已经打定主意,绝不让宝鼎离开自己的视线。

    宝鼎现在对王系来说太重要了,不仅他的安全至关重要,他内心的想法和选择更是至关重要。

    秦王政为什么在河北大战如火如荼之际,调集黑鹰锐士到离石要塞?正是在确保宝鼎安全的同时确保完全控制宝鼎,不是要限制宝鼎的人身自由,而是断绝楚系或者其它对手接近宝鼎,以防他们威逼利诱这位涉世不深可以说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一旦宝鼎的想法变了,走上了秦王政的对立面,那不仅意味着这个计策的失败,更意味着秦王政的失败。秦王政决不允许失败。

    蒙恬自感责任重大啊。坐在他对面的毕竟是个少年人,就算这个少年人发誓效忠,就算自己日夜派人看护,但心智毕竟没有成熟,对复杂残酷的权力斗争也没有直接认知,尤其令人头痛的是,他一直在边塞蛮荒之地长大,一直以刑徒的身份生活在屈辱当中,突然天地变了,乌鸦变成了凤凰,刑徒变成了公子,这种冲击太大了,他的心理如何变化?他能否像预想的那样顺利成长?

    但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最让人忐忑不安的就是对手的动作。宝鼎传奇般的故事一旦在咸阳传开,咸阳马上就会风起云涌,楚系会在第一时间找到他,甚至会派重量级人物赶到太原来拉拢他。

    有一个事实无法否定,那就是武安君曾经和楚系有过几十年的密切关系,姑且不说当年宣太后对他的器重和赏识,就以穰侯魏冉、华阳君熊(mi)戎这两位老一辈的楚系中坚来说,他们就与司马错、白起这两代大秦军队的统帅有着深厚的私人情谊,楚系甚至与司马氏有联姻,而司马氏又与白氏有联姻。这三家的亲密关系在昭襄王决意清除楚系的时候发挥了最大作用,昭襄王考虑到楚系的功绩、一家人的亲情,还有楚系和大秦两代统帅的亲密关系,不得不面对现实,还是以“固干削枝”为原则,在王权得到巩固和集中的情况下,驱逐了以穰侯、华阳君为首的楚系中坚,没有痛下杀手,彻底肃清楚系。

    其实当时也肃清不了,楚系已经经营四十年,其势力早已植根于大秦每一个角落,昭襄王怎么肃清?恐怕把楚系势力彻底铲除的同时,大秦国祚的根基也动摇了,所以只能从长计议。其后十六年里昭襄王就一直在干这件事,包括诛杀白起,禁锢白氏和司马氏,甚至不惜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分疼爱的嫡长孙都赔了进去,目的都是为了把楚系外戚对大秦朝政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然而,物极必反,昭襄王最终还是没有斗过自己的母亲宣太后,功亏一篑。

    楚系外戚重新崛起至今已经十七年,华阳太后却一直没有解禁白氏和司马氏,更不要说为武安君平反了,至于公子弘,那绝对是应该被遗忘的人物,这一支王族血脉肯定要被湮没在茫茫大漠中。华阳太后的这种做法当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即使当年的老一辈楚系中坚还活着,从本系利益考虑,也会支持的。

    然而,宝鼎突然横空出世,大王的雷霆一击打了楚系一个措手不及。

    在武安君这件事上,大秦王族做得不好,从孝文王开始的三代君王更没有做好,虽然原因很复杂,但寒了老秦人的心,这是事实啊。大王不愿自己打自己的脸,楚系当然不能欺人太甚主动打大王的脸,所以无论是大王,还是楚系,都欠武安君太多,欠白氏和司马氏太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