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人荒马乱 (第2/2页)
永远多于真相。 众将在经过惊疑之后旋即恢复正常,不管是桓齮还是王贲,他们对眼前战局的关心远远过了对武烈侯背后所藏秘密的好奇。 鸿沟东西两岸的秦军都已做好攻击准备。按照武烈侯的要求,司马锌最后一次警告项燕,请他交出韩国叛逆,但项燕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攻击条件已经具备,就等着攻击命令的下达了。 “楚军可有迎战准备?”宝鼎问道。 “当然有,项燕也是百战悍将,当然会考虑到我们可能要动突然袭击。”王贲说道。 “楚王已经下达了命令,答应了我们提出的条件,但项燕阳奉阴违,寿春方面对他无可奈何。”桓齮说道,“项燕其实就是逼着我们动攻击,以便狠狠打击寿春的主和派。楚国朝堂上矛盾激烈,主战和主和两派争执不下,这时候我们动攻击,极有可能让两派冰释前嫌,齐心协力对付我们。” 宝鼎知道桓齮担心什么,一笑置之。桓齮看到的只是楚国朝政的表面现象,而实际上这里面牵扯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楚国贵族要的是对王国的控制权,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想拿到这个控制权,而太后和年轻的楚王对此很清楚,他们则想方设法挑起贵族们之间的争斗,以维持朝堂上的权力制衡,从而保住他们手上的王权。秦楚这一仗打起来了,可以迅改变寿春的政治格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宝鼎认为楚国贵族无完全可以结束李氏外戚对楚国的控制。 “明天章邯就到了。”宝鼎说道,“告诉各军统率,按照预定之策,从鸿沟两岸同时动攻击,从东西两个方向包围陈。” 司马锌、蒙武率先从鄢陵方向展开攻击。 项燕手上只有上蔡和陈两地的六万军队,其余淮北军队在泗水郡戍守彭城和相城。秦军在中原大范围集结完全出了项燕的预料,他预感到秦军要以重兵攻击楚国,乘着楚国受创未复之际,把楚军赶到淮河以南,如此秦军就在中原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不但可以牢牢压制住齐国,更能对赵国展开全面攻击。 项燕为此联合陈侯李园、上柱国景缨一次次上奏寿春,请求寿春征调全国之兵死守淮北,李园和景缨更是在寿春使出了浑身解数,奔走于王宫内外,但因为去年兵败中原,以阳文君熊岳为的主和派控制了朝政,而李太后本来就中意连横之策,导致主战派的努力不但未见成效,反而让李太后、楚王和阳文君等一帮主和大臣们对主战之论更是深恶痛绝,坚决拒绝了增兵之议,并向秦国做出了更大的妥协。
项燕手中的兵力严重不足,而淮北的上蔡、陈和泗水三郡的官员们眼看秦军大兵压境,淮北岌岌可危,不但不予支持,反而惊慌失措,纷纷携带家眷财物南逃而去。 就在这个时侯,秦军动了攻击,大军从鸿沟东西两岸急杀进。 项燕不敢在野外与秦军决战,一边下令后撤,据城坚守,一边急报寿春,请求增援。 项燕不战而撤,正中秦军下怀。 桓齮、王贲率军从鸿沟东岸火推进。 两天后,秦军包围了陈,号称二十万大军,做出连营十里之势。司马锌射书城内,命令项燕马上交出韩国叛逆,否则挥军攻城。 项燕指挥城内军民全力死守,誓与城池共存亡。 武烈侯公子宝鼎带着三万步骑大军直杀寿春。 从陈到寿春六百余里。曝布、熊庸、乌重、赵高和王离五人各带一千骑,日夜兼程,风驰电掣,先行杀到淮河岸边,抢占渡口,掳掠船只,并在沿淮一带烧杀掳掠,给攻击军队囤积粮草。 章邯和辛胜的两万步军则乘坐千辆辎重车随后跟进,与骑军并驾齐驱,度极快。 这种以车代步加快行军度的办法就是武烈侯想出来的,实际施行的效果非常好。本来这些辎重车用来运粮草武器,但这次南下攻击没有粮草武器可运,宝鼎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以马车运送军队的办法,如此一来便保证了步军的行军度和机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在节省了步军体力的同时,也可以让步军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辅以车阵迎敌,可谓一举多得。 东方无畏指挥三千骑前方开道,打探方圆五十里军情。 暴龙则带着两千骑沿路掳掠,想方设法夺取粮草,并以最凌厉的手段威慑楚人。秦军长驱直入、直杀寿春的消息一旦传开,淮北局势必将混乱。 曝布等人率骑军一路飞驰,避开所有城池,于三天后杀到淮河北岸,抢占了渡口,然后沿着北岸大堤向东西方向继续攻杀。 寿春震动,淮河两岸一片慌乱,北岸郡县的官僚富豪率先逃亡,接着庶民们举家而逃,一时人荒马乱,形势恶劣到极致。 当天下午李太后和楚王急召文武大臣商议。 陈侯李园和上柱国景缨恳请太后和大王不要恐惧,坚守寿春,并马上下令在全国调兵急赴京畿,死守淮河。 令尹阳文君熊岳则建议太后和大王马上撤离,以最快度渡江南下,暂避于吴越。 楚国已经不止一次丢掉都城了。早年郢都曾被吴国攻破,后来又遭到秦国血洗,然后迁都陈,陈距离中原太近,安全没有保障,于是又迁到寿春,谁料想这才过了十几年,秦国的军队竟然杀到了寿春城下。寿春原来是春申君的封地,城池较小,不但无法与郢都相提并论,就连陈都远远不如,这样一座不堪一击的城池,岂能挡得住挡者披靡的秦军? 楚国有丢失都城的前车之鉴,楚人对敌军杀到都城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所以阳文君这个建议刚刚说出来,便得到了大多数文武大臣的一致赞同,反对者寥寥无几。 此刻,唯一有胆子反对大王渡江南下的就是李园了。李园苦苦哀求,太后、大王南下,中枢撤离江淮,那各地的勤王之师还有士气吗?军队没有士气,拿什么抵挡秦军?淮北丢了还有淮南,但淮南一点丢了,楚国可就只剩下江东了。 彭城君昭公怒声质问,“陈侯有把握阻挡三十万秦军于淮河以北吗?” 夏侯屈无诸嗤之以鼻,当即嘲讽道,“陈侯以二十万大军攻秦,结果被秦国的武烈侯一把火烧得全军覆没,你说他有没有把握阻挡秦军于淮河以北?” 这话一说,楚国君臣无不失色。这次秦军至少在中原集结了三十万大军,武烈侯如果带着三十万大军呼啸而下,楚国肯定守不住淮北,寿春肯定保不住。 李太后断然决定,大王和中枢连夜撤往江东。 陈侯李园主动要求与上柱国景缨一起,坐镇寿春,死守淮河。 令尹阳文君熊岳则奉命留下与秦国谈判。李太后授予其代理国政之大权,凡两淮军国大事,皆由阳文君处置。临行前,李太后与阳文君商议谈判的底线,李太后给他的最后底线是以淮北上蔡、陈和泗水三郡之地换取秦国的撤军。 当天夜里,李太后、楚王和中枢文武大臣撤离寿春。 第二天,当寿春城陷入大逃亡的时侯,武烈侯带着大军杀到了淮河北岸。 这天中午,阳文君派出使者,渡河拜见武烈侯。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