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章 尸山血海(完) (第3/3页)
解释。原来,冯果叫做冯,是个俚人。或者说,她的母亲,是一个俚人。冯有一半汉人血统,据说她的父亲,也是个有名有号的人物。但具体叫什么名字?冯智玳也不清楚。冯的父亲和冯智玳的老爹冯盎早年颇有交情,冯盎是受托,收养了冯。
“儿刚出生的时候,她爹因为有事,所以把她母女托付给我父亲。 可之后就音讯全无,生死不明。我父亲就一直收养她母女,后来儿的母亲病故,我爹就待她如己出。我曾问过我爹,儿的父亲是谁?可我爹一直不肯透露,反而狠狠教训了我一顿。” 郑言庆不禁好奇起来。 这冯,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不过,他还是恶狠狠的问道:“我不关心这个,我只是问你,怎么带个女人过来?” 冯智玳苦笑道:“我也不想,可这丫头却偷偷跟过来。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快到东莱郡了……后来我想,反正就是走个过场,也没甚大事。儿武艺高强,而且心思细腻,我干脆就让她在我身边,扮成亲兵。这件事,除了我之外,连麦哥都不知道……谁又会晓得……” 郑言庆狠狠的一拍冯智玳的脑袋。 “我不管,这件事你给我摆平就好。现在知道此事的人,只有宏毅和我,还有军医。从现在开始,你负责照顾她,还有盯住那个军医。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必要的时候……你知道该怎么做喽?” 冯智玳也不是笨人,哪里还不清楚,郑言庆这是在帮他保密? 随军带个女人,事情的确不算大。 可问题是,此次水陆大军接连败北,如果传扬出去的话,弄不好冯就会变成替罪羊。到时候,冯姓命不保,冯智玳,乃至冯家,都可能会有大麻烦。说穿了,郑言庆这是给他机会。 既然知道这件事的人,一共有四个,那就好办了。 郑宏毅有郑言庆看着,想必不会出事儿。那唯一可能出事儿的人,就是那个照顾冯的军医。冯智玳名义上是照顾冯,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将那个军医杀人灭口。 毕竟,郑言庆和军医没有交情,但是和冯果,却并肩作战过。 冯智玳脸上,露出一抹感激之色。 “郑校尉放心,这件事我会安排妥当。” “如此甚好,那你去替换宏毅,顺便吃点东西,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已近丑时,寅时前,我们必须要离开这里。还有,你不仅要照顾好冯,辛将军也托付与你,有什么事,立刻报与我知。” 冯智玳插手应命:“末将,明白!” *** 狄逾城里的辎重粮草,并不算多。 饱餐一顿后,分配下去,每个人也就是两三曰的口粮,而且勉强够数。 郑言庆的心里,并不轻松。 虽然兵力增加了,可这负担却重了,目标也更大了……特别是马匹不够,绝对是一个大麻烦。 此前,他率领百人,纵横高句丽,依靠的就是强大机动力。 可现在,骑军东凑西凑,最多也就是二三百人,其余大都以步卒为主。如此一来,骑军的机动力就损失殆尽,行动相对会变得迟缓。而在另一方面,他早先带领的元从虎卫,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可谓使如臂转。但现在人多了,心思也就多了,还能做到军令统一吗? 郑言庆并无信心! 虽说当初元从虎卫也是一群散兵游勇,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 现在,他们袭击了狄逾城,目标已经暴露。 时间和空间,都明显不足。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他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凝聚大家的信念。 人常说:人多好办事…… 可有些时候,人多了,反而是个麻烦。 郑言庆站在地图前,沉吟思索。 麦子仲清点完了军中将领,把名册递到了郑言庆的面前。 一千多名隋军当中,共有旅帅二十七人,校尉十六人……此外,共搜集战马二百一十七匹,大车八十三辆,衣甲军械四百余套,箭矢一万八千支。计算下来,许多军卒手中,到头来连一件像样的武器都分不到。郑言庆在看罢之后,更感到头疼。若不是还有个昏迷的辛世雄在,多多少少能震慑住那些将领。只怕这一会儿,已经闹将开来,甚至可能发生内讧。 郑言庆思忖片刻,对麦子仲说:“从现在开始,校尉变旅帅,旅帅为副将。每一名校尉手中,掌八十人。骑军由你二人率领,无我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度。军中若有不停将令者,无分官职高低,出身贵贱,杀无赦。旅帅死,副将代之;副将死,队正代之;队正死,火长代之……麦子仲,你和谢科持我军令,立刻接掌骑军……宏毅,传我将令,寅时出发。我们务必要在卯时之前,进入狄逾岭。我想,萨水城应该已得到消息。” “末将遵命!” 此时,麦子仲等人已经完全听从了郑言庆的命令和调遣。 至于会不会有不服之人,言庆现在也顾虑不到。一旦萨水城得知消息,定然会立刻发动追击。 以隋军目前这种状态,想要和高句丽人正面交锋,其结果不难想象。 麦子仲忍不住问道:“郑校尉,进入狄逾岭后,我们该怎么办?” 郑言庆手指地图,在上面画出了一条线。 “如今已是寒冬,萨水河面冰封,正是渡河之时……据我所知,绕过狄逾岭,有一个渡口,河面最窄,水势也相应平缓。此前我已命宏毅探查过,这里的河面已经封冻,渡口也只有一寨兵马防守。我们穿行狄逾岭,可在两天内抵达该处,而后发动猛攻,强渡萨水……由此向北十七里,就是狼林山脉。 只要我们能渡过萨水,进入狼林山,而后向西进发,十曰之内可进入朝鲜道……萨水冰封,鸭绿江上,恐怕也已经封冻。到时候咱们强渡鸭绿江。只要能渡过鸭绿江,就算是安全了!” 麦子仲等人不约而同,点头称是。 自从萨水兵败,成为战俘以来,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