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章 蹊跷 (第2/2页)
。 112112他在杨慕耳边,窃窃私语几句,杨慕轻轻点头,拉着郑言庆的手说:“公子,老大人的身子……只能说,可惜了!此事我当如实禀明家主人,待老大人安康以后,还望公子万勿推辞。 郑言庆也没有询问,送杨慕一行人离开。 不过,杨慕送来的那些礼物,他是照单全收。 在回程的路上,那站在杨慕身后的家臣,突然问道:“杨慕,郑言庆的祖父,果真病重吗?” 杨慕说:“回李先生的话,那老儿看似精神矍铄,实则元气尽失。 据估计,怕是拖不过半载。郑言庆倒也不是故意推脱,看样子确实是脱不开身。我听说,他自幼被那老儿收养,两人相依为命。此前他被人构陷,那老儿也着实受了罪,不似有假。” 李先生蹙眉不语,轻擒颌下短须。 不知为何,这鹅公子给我的感觉,总是有些古怪。 虽说不清楚,究竟是哪里古怪?但是……但愿得,我只是胡乱猜想。不过照他的表现来看,却也不像是一个烈性的人。能做出‘士甘焚死不公侯,敢于抗旨不尊,怎会是这幅模样? “李先生,您可是现了什么?” “倒也没有……这样吧,你暗中派人,再次多留意郑言庆。 虽说他答应要辅佐少国公,可我总是觉得,有些不太正常。多一份小心,总归不会是一件坏事。 “如此,小人这就去安排!郑言庆不知道,他已被别人关注。 送走了杨慕之后,他带着沈光等人清点那些礼物。这一清点却不要紧,郑言庆可吓了一跳。 盖因杨玄感的礼物极重,合计价值,近三万贯。 三万贯,究竟是什么概念呢? 这么说吧,大隋国库,在开皇年间一年收入,也不过一千七百万贯。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大约在十贯左右。再比如鱼俱罗,一年的俸禄加起来,才两千贯而已。三万贯,等同于鱼俱罗十年俸禄。 郑言庆暗自咋舌,同时也暗自小心。 莫非,杨玄感此时已动了反意? “把这些东西,全都收起来。 郑言庆吩咐完毕,又把沈光拉到一旁:“你立刻去绿柳观,把礼单呈给姑姑,请她酌情处置。”
这种时候,他可以信赖的人不多。 唯一能够信赖的,莫过于绿柳观中的裴淑英。 安排妥当之后,郑言庆又回到了郑世安的卧室。毛小念刚为郑世安擦过面,端着水正往外走。 一载过去,小念出落的越水灵。 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脉脉含情,那婀娜身姿,凹凸有致。一袭翠绿长裙,更为她平添几分灵动之气。 四眼和细腰,匍匐在门口。 见郑言庆又回来,少不得兴奋的跑过去,和言庆亲热一番。 “爷爷在做什么?” “拳你!” 毛小念淡淡一笑,流露几分少女风情。 郑言庆点点头,拍了拍两头獒犬的脑袋,与毛小念轻声道:“你去绿柳观一趟,看姑姑那边,可有吩咐。 “知道了……” 毛小念袅袅而去,背影动人。 昔日的黄毛小丫头,如今已要成熟了!郑言庆心里感慨了一声,迈步走进卧室。郑世安,靠着被褥,正等着他过来,解释刚才的事情。 言庆没有过多的去解释杨玄感的事情。 这种事,不能乱说……更何况,即便是郑世安知道了,也不可能为他分担,反而平添忧虑。 郑言庆还是着重于郑家的事情。 他把郑宏毅的话,小心翼翼的告诉了郄世安。 郑世安听罢,却是沉就元语。 许久,他长叹一声,轻声道:“言庆儿,我知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其实,我对郑家,何尝不感觉失望。只是这一辈子的期盼,到头来现……言庆,你如今已经长大了。在外面跑了一年,有些事情,恐怕比爷爷看得更透彻。郑家既然如此薄情,那休怪咱爷们没有义气。 你就按照你想的去做!不过,老太爷一家对咱们不差。虽则大公子当年……可后来,终归接受了咱们。这个情义,咱们得要记住。将来你若是飞黄腾达,莫要忘记就是。至于郑家的其他人,我都不认识。” 言下之意,他不会介意,郑言庆用什么击郑家。 既然郑世安这么说了,郑言庆心里也就有了底儿。 “爷爷,孙儿定不忘您今日所说。” “对了,你大锤子爷爷和老虎爷爷,这两天也该回来了。你出事的那些日子,多亏了他二人照应。等他们回来,你莫要忘记,好好感谢他们。 雄大锤和王正,在年前回洛阳办事。 郑言庆回来这么久,还没有见过他两人。郑世安这一提醒,郑言庆也感觉颇为想念,连连点头。 又陪着郑世安说了一会儿闲话,郑世安有些乏了。 这就是他现在的问题,精神看上去很好,可是很容易疲乏。用中医的解释,他五行不全,肾气衰颓,以至于精力不济。早年间的受伤,到老了,终于表露出来。郑言庆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心尽力的照应。 服侍郑世安睡下之后,郑言庆坐在门外的门廊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一时间思绪有些混乱。 二征高句丽,他肯定不会再去!杨广也未必会让他再去……此前他打了杨广的脸,杨广又怎可能再带上他?难不成要告诉世人,缺了他郑言庆,杨广就打不下高句丽吗?郑言庆越是不跟着过去,杨广怕是打得越狠。 所以,二征高句丽,与言庆无关。 倒是这个杨玄感的事情,颇让言庆头疼。 杨玄感是如何起兵,过程又是怎样?他实在记不太清楚了。反正,他知道杨玄感最后输了。 既然明知杨玄盛会输,那么他,能从中赚取什么好处呢? 还有,到现在,他也未能和李二拉扯上关系。似乎除了老师李基之外,他和李家,再无关联。 三征高句丽,颚示着大隋即将灭亡。 如果不能加快和李家的联络,和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拉上交情,那日后,岂不是要更加麻烦? 李世民,你丫如今,又在何处呢?郑言庆一想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轻轻挠头。 随之,脑海中又浮现出李基的身影《也不知老师如今,又在何方?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