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财路 (第1/2页)
绍兴十年七月,天气已经转热,此时的临安百姓都穿起了短袖单衣。 初十,临安城御街的百货商城中,二十三家布庄的柜台同时开业,这天,临安城东南西北各处都有布庄开业。 这一天,整个临安城都变得极其热闹。 “他三婶儿,你听说了么?那些纺织厂终于出货了。”一个男人兴冲冲地走着,正好遇到一个挑担的妇女。 “不知道价钱如何?”被称为三婶儿的妇女问道。 “价格可便宜了,一匹棉布才八百钱,比其他地方的要便宜两百钱,丝绸都只要五贯,很多人都在买呢,我得赶紧去拿钱,不说了,三婶儿你也赶快去买两匹吧,不然等会就没了。” “这么低的价格,不会是劣货吧?”三婶儿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怎么可能,要是劣货的话,我怎么可能会去买……实话告诉你吧,那些布不仅不是劣货,反而还是精品,每一匹布都比得上市面上最好的布了,不说了,我先走了。” “那我也去看看。”妇女挑着担子加快了脚步。 《赵氏布庄》正是赵氏皇族的人所开,正是与李奇合作的二十三家纺织厂老板之一。 在李奇制作出纺织机后,就与二十三家纺织厂签订了合约,每家纺织厂的百分之十股份属于李奇,然后李奇则是用这些股份分红去办教育。 此时正处于中午时分,天气也已经非常炎热了,但此时《赵氏布庄》的门口,却是已经人满为患了,很多人都在布庄员工的维持下排起了长队。 “我听说《赵氏布庄》有好几百匹布出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些正在排队的人一边排队一边无聊地说着话。 “何止几百匹,我听我那在纺织厂干活的三姑说,一家纺织厂每天都能够织好几百匹布呢!这次《赵氏布庄》更是准备拿出上万匹布来销售,很多布都会运送到其他地方去卖呢。”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向众人解释道。 “真的假的,有这么多布么?我听说可是有二十三家纺织厂来着,要是这样加起来那岂不是得有二十三万匹布?”一个人问道。 “估计只多不少,昨天码头上装货时候的情况你们没看到,整整十几艘船,满满当当的都是棉布,听说是要运到钱塘和余杭等县城去的,也不知道给咱们临安还留了多少?”另一个人插嘴说道。 “这么多匹布啊!那纺织厂的东家岂不是赚翻了,你们说这棉布和麻布的价格还有没有可能降下来?” “别痴心妄想了,我听说这个价格是二十三家布庄共同定下的,谁都不能再私自降价或者是提价的。”那青年说道:“不过这也是今年的行情,明年说不定就会降价了,估计有可能会降到六百钱,甚至更低,这以后啊,布匹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便宜,到时候所有百姓都能够买得起布了。” “啊!这么低的价格啊!那到时候我们这些忙碌一个多月本来就都赚不到几个钱的在家纺织的人,岂不是都要饿死?”一个人有些发愁的说道。 在家纺织的人,大多数都是家庭妇女之类的,男人种田干活,女人则是织布补贴家用。这样的家庭作坊,光是前期买材料都得两百多钱,织完后给布庄上交的价钱也一般只有五六百钱,多的也只有七八百钱,完全只够的上一个人的工钱,算起来一天也就十几二十文钱左右而已。如果纺织厂布匹的价格真的只卖到五六百钱一匹,那对他们这样的家庭作坊的打击就可想而知了。 “这位大哥你这话说的对也不对,对的是纺织厂布匹的价格肯定会下降,因为等市场饱和后,各家纺织厂就得竞争了。您知道纺织厂一套纺织机能够纺多少匹布么?”青年不等那人回答便说道:“是十几匹,这只是两个工人一天的活儿,二十三家纺织厂每家最低都有上百套纺织机,也就是说一天就能织上千匹布,十天就能织上万匹布,一个月就能够织好几万匹,一年就是几十万匹布,临安城二十三家纺织厂,加起来就是好几百万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商人会看到其中的利益,然后也开始办纺织厂,到时候我大宋每年织的布匹有可能达到上千万甚至几千万匹,从这上面说,你们失业是肯定的。” “不过,你们倒不至于被饿死,在我看来,布匹价格的降低,也是你们的机会,你们会有赚更多钱的机会。”青年说道。 “不知道是什么机会?”有很好奇的问道,四周其他人也好奇地凑上来听青年说话。 “机会嘛,进入纺织厂当工人是其一,纺织厂的工人,据我所知,现在基本上最低的打杂工的都有三贯钱以上,而那些熟练工人,只要速度快,一个月七八贯都不成问题。”青年说道。 “那其二呢?纺织厂我们去试过了,那里现在已经不要人了,就算需要人,也只是少数而已,根本无法让那么多纺织家庭都有一份工作,这个办法不可取。” “这就是我要说的了,纺织厂需要的人并不多,但是随着布匹价格的下降,其他的产业会随之兴起,那就是纺织原料,器械厂,运输组织,裁缝店等等。” 青年说道:“纺织厂想要运转,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原料,如果你们谁家里有些土地,倒是可以用来种植棉花,想必到时候的收入肯定是种植粮食的好几倍。” “除了原料之外,还得有纺织机,没有纺织机纺织厂也只能干瞪眼,这就涉及到了机器制作,过段时间临安就会成立一家专门生产纺织机的《纺织器械厂》,到时候会招收上千工人,工钱也还可以,如果有机会,你们倒是可以去试试,成功了一个月几贯的工钱不成问题。”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那青年继续说道:“明年,朝廷会出资从临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