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餐桌议政 (第2/2页)
好,父亲有时候抹不开人情,真撕破了脸反而不用再顾忌。 重生前,父亲对这次发货处理的有些草率,很大原因便是厂里的发货流程按老程序走,全在冯凯的掌控之下,做手脚实在太方便了,而出了事却由父亲却顶缸。这一次自然不能让冯凯得逞。 “爸,红星厂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势同背水,再无退路。若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你这个厂长啊,我看不当也罢。” 这话倒有九成是张若晨的本意。时光倒流前家里那段惨痛经历,让他觉得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实是比什么都强。 “臭小子,还会用激将法。话说得挺有水平呐,也没见你语文成绩有多大提高。”张原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道,目光中满是慈爱。不经意间,儿子真的长大了。 蒋淑英微笑说道:“儿子,mama厂里真有你说的那么惨啊?三两年难有起色,那我不是要下岗了?” “妈,你们厂的情况你肯定比我清楚多了。地师级架构,跟秦州市平级,倒驴不倒架。加上三千号职工,问题得有多复杂。这么一个大摊子,破产不容易,让上面消化更不容易。再过七、八年都不一定能好起来。” 张若晨说的是重生前所见,自是极有把握。不过对母亲他倒不担心。母亲有统计师职称,下岗再就业很容易。重生前就是靠着母亲的支持,读完了大学。 蒋淑英的确也不担心自己的工作问题,只是见丈夫脸有忧色,说点别的放松一下。又问儿子:“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是从哪听来的,又是怎么想到的?” 张若晨嘿嘿笑道:“有些是听来的,有些是课本上看的。会考的实事政治,一大半都是这类内容。从初中开始,老师就大讲建设有我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了。我也这算理论联系实际吧,不过还是纸上谈兵。” 又说:“爸,其实我觉得,你们这次发货到陆阳,本身就是一个机会。陆阳是个大工业城市,各种工厂比秦州多十几倍,经济也比秦州发达得多。完成整改的企业,相信不止顾伯伯那一家。何不派几个人跟车去跑一趟,一来显得重视,二来说不定可以通过顾伯伯介绍认识一些别的客户,再不行自己找一找也好啊,销售队伍总是要锻炼的嘛。另外派人跟车,也可以增加货物的安全性。”
绕了一个大圈子,张若晨终于把最重要的建议或者说最迫切的要求说了出来。只要委派两个信得过的人跟车,冯凯的阴谋就没办法得逞,同时可以促成这笔交易,有利于父亲在厂里竖立威望。 他知道,自己刚才说的一大通东西,包括市场开拓的重要性,父亲未必就想不到。只是迫于某些原因,有些决心不是那么好下的。所以一方面要让父亲避免曾经的那出悲剧,同时也帮助父亲下定决心。有些原本简单的事情,一但牵扯到人情,就会变得复杂许多。 若是一个成年人提出来建议,父亲定然是会认真考虑的。但自己此时的外在年龄只有十七岁,只是一个未曾踏入社会的高中生。在父母眼中,当然不再是小孩子了,但也只是去了个“小”字,还是个孩子。 要想说服父亲采纳自己的意见,首先得要让他知道自己并信口胡扯,有条有理的剖析,才能够引起他的重视。是以这番话倒是说得比较辛苦。 张原点了点头,说:“你这话有道理。不过货物安全,倒是不用担心。运输的都是国营企业,不会有问题。”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把儿子放在了同等探讨问题的角色上。 张若晨正色道:“我们新发的时事内容参考里,就有类似的商业诈骗案。马克思都说过,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足以让人践踏世间任何法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吧?再说就是铁路运输,也有遗失货物的情况,有些东西不是说国字号就一定没问题的。” 这番话自然纯属瞎掰。重生到现在,不过几个小时,高中时的政治课本什么样,张若晨半分印象都没有。但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悲剧,不就是活生生的案例么,是以他这谎扯得脸不红心不慌,话语更是掷地有声。 蒋淑英说:“我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小心无大错。” 张原这一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张若晨见状,暗自放下了心。不管怎么样,母亲的话总是比自己要有分量。不过父亲的思想还是有些陈旧,对国企有点盲目信任。他过去一直在车间里搞生产工作,对外界的了解比起冯凯确实是差了一筹,这也是被冯凯钻了空子的原因之一。看来以后有必要经常提醒一下父亲。 重生之前,张若晨在全国最有名的经济特区工作了近十年,给一家著名跨国公司卖了五年命,私下里还自己开工作室当小老板。耳濡目染之下,各种商业案例、轶闻听得实在不少,对先进的管理方法、标准化流程什么的,也算是深有体会。虽然没有管理过几百人的工厂,实际经验有所欠缺,但给父亲出出主意,还是能有些进益的。 蒋淑英说:“光顾着说话,赶紧吃饭。你那烟也别抽了吧?” 父子俩相视一笑,端起饭碗大口吃饭。张若晨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这碗饭吃得极是痛快。 就在一家人刚吃完饭的时候,家里电话响了起来,张原过去接了电话。 张若晨帮着母亲收拾碗筷,本没在意,忽听父亲说:“李主任?你好你好!”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两分钟后,父亲挂了电话朝他看来,神色有些古怪,“你们今天模拟考试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