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四四、南海忽起阋墙风(二) (第1/2页)
全文字无广告 二四四、南海忽起阋墙风 胡静水轻轻敲打着自己的膝盖,或许是常年在海上漂泊的缘故,他的膝盖总是酸痛,因此每当静心冥思时,他就会不自觉地敲打着那酸痛之地。dt全文字无广告 “老爷,新襄到了。” “是吗?”胡静水喃喃说了一声,他没有急着出船舱,新襄这里,他来过有许多趟了,每次来都看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他惊讶,但惊讶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了习惯。 如果这次来没有看到新的变化,那才是一件奇事呢。 船轻轻晃了一下,听到外边喧哗声静下来,胡静水知道,这下船是真正靠岸了。他不慌不忙站起身,然后出了门。 就算是他有心理准备,可当看到新襄寨到码头间那攒动的人头,也还是愣住了。 一个多月前,他来到新襄时,这边还没有这么多人,可现在,他约莫估计了一下,至少是两万人在此! 事实上他估计得不准确,新襄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四万接近四万五千,安庐那边俘虏的从贼乱民,再加上混入乱民中讨生计的安庐地百姓,原是十万有零,其中一半作报酬归了郑家,另一半则被送到了新襄。 十万人的大迁移,在这个时代里,可是极了不得的事情,整个过程可谓壮烈。原该给俞国振的五万人,实际上抵达新襄的,只有四万二千,有六分之一,也就是八千多人,在抵达这个新地点之前就已经死去。 漫长的旅途,若不是郑家的强力弹压,其间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郑芝龙对于这些乱民,根不会心慈手软,也无法心慈手软。 不过郑家的强力手腕,也带了好处,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幸存下来的人学会了服从、忍耐,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因此,当他们抵达新襄之后,对他们的安置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折,顺利得让俞国振事先准备好的种种手段,大半都没有用上。 更何况到了新襄之后,他们看到了希望。 田野里种着的各种作物,有他们熟悉的水稻,也有他们还未曾见过的蕃薯、玉米,这些作物郁郁葱葱,长势极喜人,与十年九灾的中原相比,这里让他们看到了用自己双手活下去的希望。 唯一让他们担忧的,就是土地不足。全文字无广告整个钦州,虽然此时只不过一万多人口,但他们的行动,目前还被限制在新襄左右,再怎么看,也就是两三万亩左右的地方可以用来耕种,这点田地,养不活四万人。 胡静水与新襄关系非同一般,在核对他身份之后,无须去请示,他们一行便上了岸。他唤了一辆接送人的马车,才准备上车,又看到一队十辆牛车组成的车队缓缓行了过来,那牛车上的气味有些怪异,身成功的商人,总是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因此胡静水唤住赶牛车的人:“这车上装的是什么?” “化肥。”那人笑嘻嘻地道。 “化肥?那是何物?” “就是化肥了,胡官人,小人只知晓这个名字……不过呢,胡官人请看,咱们这里的庄稼,长得如何?” “长势极好……莫非是这化肥的功劳?” 那人笑了笑:“俞公子说让施这化肥的,果然施了肥的不一样,咱们还特意留了一茬,同样的水土,施了化肥与不施化肥,差别……小人估算着,日后收获时,可能有三成左右!” “三成!” 虽然是商人,胡静水对于农作物也不陌生,他明白三成意味着什么! 钦州熟地水田,亩产稻米也不过是三石,但增加三成,就意味着可能成到四石! “这化肥是怎么做的?”胡静水忍不住问道。 那人却笑了笑:“小人哪里知道,若是小人知道,啧啧,岂不发大财了!” 胡静水打了个哈哈,心里却突地跳了起来。 粮食产量增加三成…… 他却不知,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这种化肥,严格来说应该是“土化肥”,俞国振是在很偶然的机会里,从一闲书中看到的。它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土氨水,其原料是鲜牛粪、熟石膏粉,两者以十比一的比例密封于常温之下三天,然后再兑水使用便可;另一种土硫酸铵,人尿、水、熟石膏以十比五比一的比例,混匀后封闭十日,便可使用。 据那闲书所说,土化肥可以使得未曾施同类肥料的田地亩产增加四成到五成,俞国振向来料己从严的,只估了一个三成。 “啧啧,了不起,了不起!” 这一个月里,胡静水都忙着在安南诸多势力之间奔波,他将自己在安南的全部人脉都发动起来,替俞国振筹划一件大事。听到土化肥对粮食增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