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六一、一夜河洛朔风起(三) (第1/2页)
全文字无广告 二六一、一夜河洛朔风起 “左,左右左!” 襄安细柳别院里,响彻云霄的号子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越过围墙的阻隔,传到了外边。dt 不过襄安地人都听惯了,没有什么奇怪的。自从崇祯五年起,每日里细柳别院都是这种声音,几乎风雨无阻,至今已是四年时间了。 四年来,先后有三千余名少年,从这里走了出去。按照细柳别院的惯例,前些时日被招募来的四百名少年,就是细柳别院第十期,当他们完成三到四个月的队例和武器运用练习之后,便要开始一次从襄安到新襄的漫漫长征。整个路程恐怕超过四千里,其中一半左右是要步行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大概是四十五到五十天。 这样训练出来的少年,坚韧守纪,昂扬奋锐,每一个都是种子。 到了新襄之后,他们会进入全面锻炼,除了每日不会少于两个时辰的军技体能cao演之外,还要学习写字、算术,学习一些自然地理,学习绘图测距。俞国振并不指望着把他们都培养成秀才举人,但只要能从别院里出来,那么三到四年之后,他们即使退伍,大多数也足以管掌一乡。 这是俞国振的长远考虑了,自始皇帝以来,华夏便是朝廷与乡绅共治,朝廷的控制力达不到乡村一级,这就使得乡村宗族势力与中央对抗,甚至在某些时候,乡村势力甚至凌架于国法之上。 “小官人,小官人。” 俞国振看着这批少年cao演队列,然后便听到了高二柱在叫他。他向二柱招了招手,二柱来到他身后,压低声音道:“小官人,金陵城中似乎有变,密之先生来了。” 俞国振也是一愣,他昨日才到襄安,离开金陵之前还与方以智告别,怎么方以智跟在他身后就跑来了? “你在金陵城中的眼线,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不曾有。” 俞国振沉吟了会儿,没多久,果然有人来禀,说是方以智在细柳别院外求见。俞国振让高大柱继续cao演,自己快步来到了门前。 方以智有些焦躁,不过进门之后,他还是四处打量,发觉细柳别院里如今除了几排砖房之外什么都没有,不得有些惊讶:“济民,你这别院还没重建起来?” “被流贼一把火烧掉之后,又与史可法不和,故此懒得重建,只要能住人能cao演就成。”俞国振也不讳言。 听得史可法,方以智苦笑了一下:“只怕史道邻又要来求你了。” “哦,此话怎讲……咦,流寇又至?”俞国振先是一愣,然后旋即想到一事,脸色也微变。 “前日接报,总兵祖宽率辽兵,于确`山大败高闯,高闯余部,会合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横天王、混十万诸部,拥众约是十五万,再次向东来了。” 俞国振眉头顿时紧紧锁起。 方以智前几日的话,竟然一语成谶! 他一言不发,领着方以智回到自己的书房,翻出一张地图来。他在地图上找到了确`山,位于汝宁府,距离南直隶不到百里。 “啧啧,当真不让人过年了。”看了一会儿地图,俞国振叹息道。 “正是,贼人可恶,已经是连着三年如此!”方以智恨恨地道。 俞国振琢磨了好一会儿,这次来的是高闯,与张献忠不同,高迎祥所部有许多都是西北边军出身,骁勇善战,几乎就是正规军,而且征战日久,极是凶悍。 这个敌人,不好对付! “依济民之见,流寇会不会再来南直隶?”方以智对于俞国振的军略,如今极是敬服,因此开口问道。 俞国振点了点头:“自然会来,前年桐`城民变,只是区区两三千乱民,南直隶却抽不出可弹压之兵,这事情让流贼看到了南直隶一带的空虚。献贼去年席卷安庐,若非我阻他一阻,只怕如今安庐一带都还在他的手中。这些,都让闯贼看到了,有便宜可占,他岂有不来之理?” 说到这,俞国振心里犹豫了一下,高迎祥的实力,非张献忠此时能比拟,而且他对于部队的掌控,也胜过张献忠。莫看此前张献忠带着老回回、混天王等人来,可老回回与混天王根不会真正听张献忠的。而高迎祥不同,他的巨大声望,足以驱使罗汝才、革里眼和左金王等众。 因此,是否要和高迎祥打这一仗,让俞国振有些犹豫。 战争免不了损失,未思其利先思其弊,唯有如此才能在做出战争选择时更谨慎。俞国振有些失神,他首先要想的,是若是打这一仗会有什么损失。 他当然可以避而不战,如今他的主基地放在了新襄,在襄安只有一些空房子,可谓赤`条条无牵挂,最多就是躲到金陵城中去就是了,他相信就算他不出手,高迎祥也不可能攻下金陵。 若是选择战,他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人手不足。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