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八二、嫁衣裁成孰可穿(四) (第1/2页)
“南海伯那日……是不是太急切了?” 篪跟在俞国振的身后,低声向他问道。 “时不我待,这些时日里,混入新襄的各方人士太多了,厂卫不说,就连建虏都派了人来……当然不是建虏身,而是辗转来的汉jianian,他们倒晓得我对张家口的那**商心怀警惕,故此派来的人与张家口毫无干系,只说是来这里买我们的酒。接下来,我几乎可以想到他们会做什么了。” 篪有些莫名其妙,建虏又能做什么,隔着一个大明,难道他们还能派那点可怜的水师来攻打新襄?且不说海上艰难远非建虏那点水师能够承受,就是龙门岛上的大炮,就足以摧毁任何一支敢于前来冒犯的舰队! “新襄的富庶,瞒不住有心人。朝廷没有钱,天子迟早会把主意打到新襄,朝中的大佬们同样垂涎三尺,想要在此分一杯羹,而建虏在军事上不能奈何我,必然会采用反间。我如今立下的功勋,能保住新襄多久呢?” 俞国振说到这里,恰好农田中有人向他行礼招呼,他笑着点头回礼:“老雷,种田种得如何?” 此老雷非是卖襄安卤煮的彼老雷,他从水田里淌了过来,也不顾脚上的泥,笑嘻嘻地向俞国振道:“那还用说,当初俺向小官人拍过胸脯,论及种田,俺定是第一流的,这田耕了三年,已经是熟田,今年少说也得……收这个数!” 老雷两根食指叉在一起,比了一个十字,也就意味着亩产达到十石,当然,这是两季半的产量。所谓两季半,是新襄的气候使然,可以种两季水稻,再加上一季杂粮。在新襄。俞国振的田地并不算多,因此这里的亩产上去,也只是够新襄地使用。 新襄的大粮仓,还是在会安。 “我上回跟你说的选种杂交之事,开始做了么?”俞国振没有个形象,和老雷一般蹲在了田埂上,看到沟渠里正有一只螃蟹在张牙舞爪,他童心大起。伸手去捉了过来。 篪跟在身边,只得也蹲下,看他一边逗着那螃蟹一边与老雷说话。 “小官人交待的事情,谁敢怠慢,小人将最好的把式都召来了,一共是一百亩地。全按小官人的程,做试验田。”老雷道:“小官人只管放心,到时一粒都不会掉,小人也想知道,这杂交增产之事,是不是当真。” “老雷你这话不对,小官人说的,还有不真的?”旁边一个年轻的农夫嚷了起来:“小官人说沼气能生火,便果然能生火。若不是小官人,谁知道那股臭腌气竟然也能生火?” 老雷笑笑没说,但显然,他对于种田上的事情,还是极有自信的。篪仔细打量着他们,都是些地道的农夫,但他们在俞国振面前说话很是坦然,没有那种三言两语便往地上跪的怯懦,显然是没少与俞国振说话的。 “民以食天。粮食问题不解决。大明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俞国振向着篪一笑,然后指着老雷:“故此。华夏的将来情形,不在京城中那些脑满肠肥的大官身上,而是在老雷等身上。” 篪注意到,俞国振说这话时,那些农夫都是连连点头,脸上有的是自信。显然,这话俞国振不是第一次对他们说了。 新襄的思想工作,俞国振从来没有放松过,他的重点在于二,一是培养苦难意识,二是培养自信意识。苦难意识乃是回顾过去,迁到新襄来的百姓,无论从事的是工农,还是在市署注册办个小铺子,都是从南直隶或者山`东一带迁来的百姓,绝大多数原生计极是困难。进行苦难意识教育,既可以让他们明白自己所有的不幸来源于社会的不公正,又能让他们明白,现在生活离不开俞国振和新襄,从而有归属心和感恩心。自信意识则是面向未来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对整个华夏产生认同感和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事业心。 “今夜横波社有一场新戏,名鬼女记,晚上你们可记得带上家人去看,票都发到了么?”俞国振又向老雷等问道。 “发到了,发到了,一早就发下去了。”老雷连连点头,神情里便现出憧憬:“往年里只有社戏时才能远远瞅上几眼,哪里比得上咱们新襄,每周都有大戏!” 篪知道这出,因前两日这戏刚排好,顾眉便请了俞国振等人前去观赏,据说此戏乃是根据真事所改,大致内容是说,崇祯三年建虏入关,在京畿大肆杀掠,十二岁的少女倩兮建虏所获,家人尽被杀害,她全贞节,划破了自己的脸,逃入了长城一带深山之中艰难求生,而被左右山民称“鬼女”。崇祯九年建虏再度入关,京畿板荡,倩兮欲寻机杀建虏家人复仇,不意却救下与建虏激战中受伤的虎卫张鸿渐,张鸿渐替倩兮手刃全家仇敌,二人相携南下回归新襄。 此戏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