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六三、千骑虎贲别帝乡(三) (第1/2页)
“这……这是哪里?” 辘辘的车声中,崇祯醒了。感受到自己身体在轻微摇晃,他最初还以自己是在皇宫的肩舆之上,但紧接着,他就知道,自己是在路上。 逃亡的路上,而且逃向不知道什么方向的路上。 “陛下,方才田将军说了,马上就要到通州。” 周皇后扶着崇祯坐了起来,崇祯起身看了看四周,他们在一个狭窄的车厢之内方才他正枕着周皇后的腿睡着。 身下的座位倒是垫了厚厚的棉垫,身上也有棉被,因此并不算冷。崇祯摸了摸后脖子,那里还隐隐有些疼痛,他掀起窗布,向外看去。 外边是枯黄的田野。 崇祯自幼生长在宫中,从未出过远门,对他来说,外边的东西既陌生又恐惧。他看着那灰扑扑的原野,还有远处同样灰扑扑的山峦影子:这些,就是他的江山么?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句名词不知何,在这时浮现在他脑中,他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振作一些:自己才不是李煜那般昏主,自己…… 就在这时,他看到路边呆呆愣愣望着车队的百姓。 这是一个乞丐,拿着破碗的手在寒风中颤抖,身上的衣裳褴褛不堪,已经不足以抵挡呼啸的北风。他的脸上布满了裂纹,眼睛浮肿,象是被人打过一般。 这就是他的百姓。 呆呆地看着这个百姓瞬间被车队拉在后方,崇祯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陛下醒了?”护卫在车旁的虎卫看到他伸出头。便向田伯光报告了,田伯光驱马赶上来,在马上行了一个礼,仿佛一掌砍昏崇祯的事情从未发生过一般。 崇祯抬眼看着田伯光,心中百感交集。 除了忌惮、疑虑之外,他心里多少还有些轻松感。他是被打昏后带出京城的,这样。他离开京城并非意,而是臣下无礼。 “有劳将军了,此次去见着南海伯。朕定然会让他重重赏你。”他点头道。 这个人是俞国振的亲信,自己用名爵想打动他很难,只能徐徐相图。 “陛下错了。我们来救陛下一家,不是了什么赏赐。”田伯光愉快地笑了起来,到现在还未损一人,这让他心情非常高兴:“我们官人……哦,就是你所说的南海伯说了,救陛下不致死于京师,至少有三点理。” “哦,愿闻其详。” “其一,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令我华夏衣冠再继,他有功于华夏。” 这个理,让崇祯甚感慨,从他对俞国振的了解来看,是真心的。俞国振从办与开始。就非常重视华夷之辨,曾经不只一次亲自撰文,表达当初太祖皇帝光复汉家的功绩可与大禹治水、祖龙一统相并论。当时还有儒生说将太祖与秦始皇这暴君放在一起,是诬蔑皇祖,要朝廷治俞国振之罪,被崇祯压制下来。 “原来还是托了祖宗之福。”他心中暗暗想。 “其二。陛下你登基以来勤政节俭,虽无功绩于天下,却也有苦劳,即使是失国,也非陛下失德所致,时势使然。若陛下生在成祖之后,比之汉文汉景,绝无逊sè。故此,陛下不当横死。” “原来我还是有些……当真该谢谢南海伯对我的夸赞了。” 崇祯话语里有些很浓的讥意,不过他心里却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国势到了这个地步,不是他这个皇帝当得不好,而全是别人的错! 知道崇祯误会了俞国振的意思,田伯光也懒得解释,也又道:“其三,想来陛下也不甘心,想要看看那些真正将国势弄成如今模样之人的下场吧。宗室、士绅、将门、胥吏,他们盘根错节,再加上依附于此的太监、豪商,各路帮派人物,这些人当华夏之倾颓负责,而让陛下看到这些人承担后果的那一天,也是我们官人的一个心愿。” 这个理,让崇祯觉得满头雾水,过了会儿,他自觉明白了:“原来南海伯是要学曹cāo故伎,挟天子以令诸侯?” “倒是有人这个建议,但被南海伯否决了。陛下放心,太子等三位王子,都在后边的那辆车上,若是陛下想见他们,我可以让他们上来。” 田伯光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意思,可崇祯不笨,顿时明白,若只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年幼的太子,要比他这个当了十五年皇帝的成年人好掌控得多! “唉……” 崇祯正想放下帘子,就在这时,郑芝凤驱马挤了过来,在马上激动地向他行礼:“臣郑芝凤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请恕臣甲胄在身无法行礼!” 崇祯看到他明显与虎卫不同的衣裳,愣了愣,然后又注意到周围象他这样穿着与虎卫不同衣裳的还有二十余人,他心中一动:“卿家名郑芝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