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八六、仇敌尸骸断水流(二) (第1/2页)
祖宽喘着粗气,看着身边寥寥的百十名亲兵,禁不住捶胸顿足。 他可是携六万大军来攻,结果只剩余这还不到二百人,更可怕的是,以他对俞国振的了解,接下来必定面临着俞国振的报复。他在淮安老巢中确实留着两万人,但凭这两万人想要挡住俞国振的虎卫,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 而且,祖宽还很迷惑一件事情,他分明确定,俞国振手中只有五千虎卫可以调用,但何出现在战场上的却足足有数万人。 “伯爷,接下来当往何处去?”亲兵们也一个个惊魂未定,方才那场厮杀,实在让他们胆寒。 这哪里是打仗,简直是单方面的屠杀! 其实论及武器装备,如今大明的官兵与俞国振的虎卫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代差别,托新襄暴产能的福,大明的官兵们也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火枪,也正是因,才能将张献忠赶入四川,将李自成挡在秦岭以北。 也正是因此,江北四镇才有来捋俞国振虎须的勇气:以往你财大气粗,全部都是火器,所以屡战屡胜,从打流寇起就没吃过大亏。现在我们也冷兵器换热兵器,总能和你斗上一斗了。 现在,吃了一记响亮无比的耳光之后,祖宽总算弄明白了,他们的武器与俞国振的武器,仍然有差距。 但他还不明白的是,真正的差距,在于两边的士兵。俞国振的虎卫,已经是完全近代化甚至在训练和制度上接近现代化的职业士兵,而他们的则仍然是中古时代的士兵——甚至连正规士兵都算不上。 原戚爷爷戚继光是练出了接近近代化的正规军的,只可惜朝廷里党争频繁,只限于门户之见却看不长远的人实在太多。这支半近代化的军队。也迅速堕落了。 “该死的……俞国振是如何绕到我们身后去的?”祖宽心中犹自不解:“你们弄明白没有?” “水路,俞国振的水师厉害,他从水路绕到我们身后然后登陆就是。我看来的敌军并不多,故此我们才能脱围而出。”一个亲兵道。 祖宽猛地用巴掌拍了一下脑袋,自己怎么又将此事忘了! 其实不是他忘了。只不过他还是没有料到俞国振的反应会如此快,更没有想到俞国振手中有充足的兵力可以调动。若是俞国振手中真只有五千人,便是用于留守也嫌不足,哪里还能乘船绕到他身后去。 至于从耽罗等地运兵来,倒也不是不可能,但信使去再到船来,至少要六天时间,六天时间大局已定。 可是俞国振是从哪儿变出几万兵力的呢? 冷静下来,祖宽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他完全忽视了俞国振手中的两百万难民。忘记了俞国振训练民兵的事情,此情得到的情报中谈到民兵,都说是教百姓战守之术——这算什么。祖宽也教了自己的士兵作战。更何况俞国振的民兵还只是隔几天才cao演一回。 可就这样,俞国振竟然也cao演出了一支精兵! “俞国振既然从水路调兵过来。那么……淮安只怕回去不得了。”祖宽明白,既然俞国振能自水路将兵调到他背后来,那么自然也可以去攻击淮安,他现在实力太减,唯一的办法,就是向西,想法子与高杰会合。 至于与高杰会合之后该怎么办,他还没有想好。 高杰与他是同时动手的,在祖宽部突入安东卫的同时,高杰部也突入了山`东境内,他没有直接攻击虎卫,而是打着北伐闯贼的旗号,夺取了韩庄、沙沟集,占据了滕县、邹县,兵锋直接兖州府。 但如同祖宽一样,他同样也没有捕捉到多少虎卫,所有的虎卫仿佛前得到了消息,全部乘船沿运河北上,在济宁城完成了集结。 民兵则完全动员起来,接替了虎卫的工作,在新襄派出的工作组带动下,将隔离区所有人都带着沿运河北上,一直退到济宁城以北的梁山。 因此,高杰到了兖州府任城卫时,面临的就已经是借助运河集结而起的八千虎卫。双方便在任城卫一带僵持下来,高杰兵力虽多,却也无法在八千虎卫的防守下夺取济宁城。 这样一来,高杰试图夺取兖州、济宁,将虎卫孤立于运河东岸的企图便未能得逞。不仅如此,高杰六万人北上,所耗粮草可不是小数。他原先是想借助运河来运输,可如今未能第一时间夺下济宁,粮草补给就困难起来——虎卫在运河上的运力太过强大,而高杰部的名声又太坏,因此从徐州到兖州之间的百姓即使没有随虎卫北上,也逃到了山野乡间,几乎是逃得精光,让高杰抓不到人他运粮。 “这便是坚壁清野?”高杰懊恼地看着周钟:“周先生不是懂得新襄的奇技yin巧么,我打造战船,或者造新襄的那种四轮马车如何?有了这些,我的粮草运送便没有那么困难。” 周钟尴尬地一笑道:“高帅想得太简单了,俞国振用了六年时间,方在新襄建起一套工厂,莫看那四轮马车简单,但推出到如今,天下众多能工巧匠何无人能仿制?别的不说,单单那悬挂车厢的弹簧,就非一般铁匠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