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四、自古廷杖多美谈(四) (第2/2页)
以谣言对谣言。程先贞及其幕后指使者不是想咬住俞国振以邀其名么,他们再树一个敌人,让他们陷入相互攻讦之中,所谓狗咬狗一嘴毛,当百姓厌倦了他们套路式的把戏之后,他们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而且,对程先贞这样的人来说,有比杀死他们更痛苦的处罚。 “牧斋先生,天下大势,你是聪明人,应当能够看清楚。牧斋先生的学识文采,我是很佩服的,我也很愿意看到牧斋先生在今后华夏的事业之中发挥作用,但是,儒林的某此人物,必须与他们做出切割,比如说,程先贞这类降了李闯甚至降了建虏之辈。”俞国振又开始敲打钱谦益:“我的人很快会将程先贞等在李闯手下时的嘴脸整理好,牧斋先生安排几人执笔,办一份……唔,就叫环宇时报吧,我会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是编报的人手,牧斋公来安排。这份报纸,当然也可以骂我们华夏军略委员会,不过主要要骂谁,牧斋公应该清楚。” 小骂大帮忙的把戏罢了,钱谦益苦笑着点头,表示明白这一点,然后他才怯怯地道:“这个,济民,华夏军入金陵之事……” “金陵就算了,上海县吧,华夏军将在上海县建海军基地,方便南北来往,保护基地不受侵扰,上海县的防务,华夏军接管。”俞国振道:“牧斋先生,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不算,不算!” 上海县属松江府,这几年随着华夏军的崛起,它的地理位置变得越发重要,成新襄海货进入长江内陆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也使得它rì益繁华。金陵小朝廷的赋税,有十分之一是来自于上海县的商税,因此钱谦益口中说不算,脸上却是极难:这虽然不象栖霞那样让金陵小朝廷寝食难安,却也极不好受。
“上海的商税,华夏军略委员会代管理、使用,在今后的五年中,每年会向金陵报表,证明所取商税,都用于港口码头、交通运输、河道疏竣等工程项目。”俞国振知道在这个问题上,钱谦益会很难向金陵小朝廷交待,便又退了一步。 这样一来,至少在表面上,上海的商税还是归属于金陵小朝廷:所投资建设的地方,毕竟还是金陵小朝廷治下。至于时间约五年,钱谦益明白,这就是与俞国振所的五年统一计划相呼应。 也就是说,金陵小朝廷,最多还能存在五年。 想到这里,钱谦益不免有些伤感。不过再想到蒸蒸rì上的华夏军略委员会,这种伤感又变得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热切。 程先贞等想骗廷杖,无非就是希望在将来统一之后能挟巨大的声望与民意,在新的政权中占有好的位置,至少能发挥巨大的影响。钱谦益自己同样有这个目的,但现在看得出,想骗俞国振的廷杖不容易,既是如此,在别的方面配合合作,将来换取合适的位置做准备,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事就拜托钱公了,我建议是今rì就给上海县送消息去,免得产生什么误会。我明rì就会动身离开,到时经过上海县时,直接会接收。”俞国振又道。 “何其急也!”钱谦益大惊。 “时不我待,我想五年内真正完成华夏一统,那么就必须争分夺秒。钱公,莫要以完成华夏一统我们便可以高枕无忧了,事情还多着呢。” 俞国振说到这,起身指了指面前的江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于华夏建十万里铁路,让华夏百姓人口增至五亿,普及五年制初等学堂义务教育,普及乡里医院……事情还多着呢!” 说完之后,俞国振拱手送客,钱谦益告辞转身,心里却在想着俞国振后来的那段话。 俞国振处理政务老辣异常,与他的军略相比,丝毫不逊sè。而且俞国振这个人最信奉千言万语不如一默的,他所说的话,自有深意。最后那段,只是向自己表示,统一后的华夏依然百废待兴,有的是用人的地方,还是告诫自己,要将他的事情放在心上,不要耽搁? 或者二者皆有之吧。 钱谦益不敢耽搁,他在自己的马车上沉吟了会儿,最终决定,前去拜访马士英。 真的要划上海县给俞国振,那么不经过马士英的许可是不可能的,只有阉党和东林合作,再说动刘孔昭这个勋戚出面,一起去说服朱崧,此事才能推动下去。否则一个没做好,那就是悲剧的结果,而钱谦益也要被逼到里外不是人的地步。 最快更新,请收藏。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