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3/7页)

任何角落也都一样,帝者的说话便是一切的原规则,是任何人也不会怀疑和挑战的东西,是每个人也一定会诚惶诚恐,竭尽全力去实现的东西。

    与这种"支持率"共存,帝共平的三十年治世,在整个大正王朝四千历史上,历来都被公认为至少也是"最佳"之一,无论用何种标准来统计"盛世","共平之治"都是没法抹去的存在,那三十年中,大正朝人国力复苏,人口倍殖,四夷臣服,政治清明,百姓不惊赋徭,人民不惧夜盗,几乎便是太平道曾经宣传过的理想世界,但是,做到这一切的帝共平,在大正朝的各种文献当中,却始终也没能得到最高一级的评价,除了怀恨与他的儒生学流们的笔诽外,在他身后,那盛世的诸多隐患先后爆发,构成连锁反应,几乎连"南海赤家"的统治也一并结束,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天才‘进行不受擎肘的统治,以‘自省‘来代替正常会有的约束,在帝者有足够能力及责任感和诚而有能的手下时,的确便会有最佳的结果,可是,问题在于,天才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其的少见。"

    "在这样的制度形成之后,后世的帝者们未必会有今上的能力与道德,却多半会有‘当然比他更好‘的自信,纵没有,也会被怀用心者们的吹捧制造出来。"

    "那样的话,后果…"

    没有完成的评论,成于帝共平年间,在那时,这就是至少应该被系狱的狂言,可是,据说,在亲阅之后,帝共平却颓然长叹,降旨赦之。

    …当然,据说,始终也只是据说。

    至于情弓十日的为人熟知,则始于帝共平统治的后期,一直匿没于黑暗当中的这一神兵终于被人寻获,首次出现在历史当中,对之进行鉴定并将元灵请降之后,相应的诸多神异更自侧面将《三贤本纪》内的记载证实,因之而欢欣鼓舞的朝中官员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大张旗鼓,著文勒铭,要向天下证明"六纲"的正确性,但是,在那时,儒生集团对赤家的信任及认同已是完全消失,除嗤之以鼻外,便是闭目不看事实,在黑暗中使用种种手段去将之攻扦,更有斥指之为"伪器","赝兵"等等。

    这样子的事情,当然没可能瞒得过已将统治延伸到每个细微角落内的帝网,很快的,相关的人名资料已被嵬集清楚,诸多中下级官员们虎视耽耽,磨刀霍霍,欲自人血中再取富贵,而,到最后,将之制止的,却是来自深宫的旨意。

    "还是算了吧。"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肯低头的人,便不该被这样的暴殄掉。"

    "如果,当初,在儒流中为骨的都是这种人物的话,或许事情就没必要走到那么极端了…"

    与史无录的喟叹,据说是来自深宫帝者的心声,不过,当然,与上面的轶闻一样,据说,始终也只是据说。

    光阴似水,挟万物而不滞。数千年春秋一瞬,当日雄才大略,指点江山的帝共平早已化身黄土,当日血流火焚的西山也已被括入帝京城内,而与这段史事息息相关的御天神兵"情弓十日",也因之被目为"不吉之物"或是"血染证物",空背了数千年污名。传说中,更指之便是御天神兵当中最为不吉的一件,任何持有者,必定会在对"历史"造成重大影响后如神话中的射者般,落个横死名堕的下场,或者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数千年历史当中,被实证为拥有其的强者几乎无存,直到当年沧月明横空出世,手持十日,以三支"实箭"力压天下豪强,独取"第一"之称,才不过是数千年间为人熟知的第二名情弓主人。

    而如今,在帝姓的统治已超过四千个年头的日子里,为了搭救帝者的性命,同时也为了搭救逆者的性命,"情弓十日"的第四支箭,终于上弦!

    奔走如火,似不可阻挡的炎风般掠过大地,火域遗舟以那些扈从根本没法掌握的速度自人群中穿过,毫不留情的将那些不幸挡在他前方的人振得乱飞而出,摔得头破血流。

    (不,不行…)

    心知此事的严重性,玄武勉力而起,以硬吃曹治一刀的代价去力图将他阻止,可惜的是,此刻的他,已然苦战过了整整一个时辰,空落个半身血染,却只能击到火域遗舟掠过后的轻风。

    事实上,若果有意,火域遗舟更大可在错身而过时与曹刘两人合力将玄武击杀,双方都已精疲力尽时忽然多了他这样一个生力军,玄武纵强,也没可能再支持到五招之上。

    但。

    连一丝要出手的意思也没有,带着干燥而炎热的风,火域遗舟自战团中强突而过,虽不开口,可因他速度太快而在身后炸响起的尖锐风声,却似是冷蔑的耻笑,在对着三人同时发出。

    与之同时,承京峰顶,汗珠大滴落下的帝少景,面色仓皇,脸上颈上手上,都有指头般粗细的青筋暴起,眼角更似是要滴出血来,却一动都没法动。

    他的身后,同样也是神色狼狈,衣裳破烂不堪,发披血溅的孙无法,正将双臂自他的腋下穿过,拼力合抱,将帝少景的身子锁住。

    在这动作的同时,他的眼,额头,嘴角,肩,双腿,每一块可以动和不可以动的肌rou都在疯狂的颤抖着,在如此近距离下硬接帝少景全面施放的痛苦力量,这就是一种必然。

    但,他的双手,却如铁铸般一丝不动,将帝少景的身子困住,令他没法动弹。

    五步外,霸锏提炉光彩黯然,斜插地上,旁边,是静静躺着的战棍无赦。

    这一战,已近尾声。

    "风,来吧…"

    当孙无法带着可怕的笑容这样喃喃低语时,那在外形上已明显虚弱了许多,开始呈半透明状的"分身",以动作将他的呼唤回应:虽不再召唤出任何或庞大,或凶狠的兽神形象,可是,取而代之的,却是更为迫人,更为沉重的感觉。

    微微的弓着身,她的拳,已然捏紧。

    与之同时,一里外。

    喜,怒,哀,乐…什么都没有,长箭上弦后,所有的表情便都自沧月明的脸上消失,左手擎弓,右手捏紧箭尾并拉开弓弦,沧月明眯着一只眼睛,盯向那普通人来说根本就没法把握的距离。

    (这一箭,绝对不可以错失啊…)

    箭离弦!

    随后,方闻得振弦声响,若十万张铁筝一齐振动,将慑人心腑的厉响迸向天宇。

    这一箭,已将"声音"的速度超越。

    与之同时,另个方向,半里路外。

    带着古怪的笑容,李慕先将他那邃美幽深,若一泓秋水的剑挥动。

    (诚然,你便是"天下第一",可是,在这种如此不公平的情况下,难道,我连挡你"半箭"的力量也没有吗?)

    与全凭本身力量自数百里外赶回的沧月明不同,冰火九重天的此来,是借助了出于西极,普天下也不足二十匹的天马"造父御"之力,一日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