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上) (第1/2页)
帝少景十三年,四月廿七,帝京,禁宫,德合殿。 刘宗亮立于阶下,面如死灰。 ……他已在这里站了大半时辰。 七十里铺前战斗的结果,一个半时辰前传入京中。几乎立刻,刘宗亮便飞马入宫,并被好象已等候了很久的内监带至此处。 然后,便是漫长的枯立。在这过程中,帝少景始终坐在殿内,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 对七十里铺的布局并无毫无所知,但刘宗亮和张元和一样有着极大的信心,在他的计算中,这本该是一次立威之举,一次爽快的单方面屠杀:除非有其它天极介入,谁又能抗衡这些接天及地的巨人前行? ……至不济,张元和也该有逃离之力!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刻,仲达仍然能够把这些方方面面的力量编织起来,成为了一张大网,一张让张元和身死道消的大网。 风索索响,天色转阴,雨点渐落,帝少景终于开口。 “太傅……告诉我,你,还能为我作什么?” 沉稳一礼,刘宗亮道:“臣可为陛下牵制大将军王。” 没有忏悔,没有请死,只有对自己手中实力的展现,与赤祼祼的利益交换。这正是刘宗亮之前的计议,张元和入京事若有所变,便以此为说:一个失去了顶级强者又已走在舞台中央的刘家,肯定要受到各种惩治、削弱,但这样的一个刘家,也反而能让帝者放心,去反回手来,用他们牵制住大将军王,以保证政局的平稳。 “……这样?” 不置可否,在一个意味不明的问句之后,帝少景自宝座上立起,道:“……太傅,你随我来。” ~~~~~~~~~~~~~~ 不召肩舆,帝少景在雨中负手前行,刘宗亮尾行于后,其它如内官,侍卫等等一概全无,只侯巫峡一人侍奉在侧。 一时间,三人已至一小殿--无匾无额,门前伺候内官皆老态毕现。刘宗亮跟在帝少景身后入殿,见又隔作东西两间,帝少景脚下不停,径向东间而去。 刘宗亮心思方动,却听帝少景淡淡道:“对面那间,便是英妃的寝宫。”心下一凛道:“果然是这儿!” 当年“金风”旧事,因其中牵扯了不知多少奢遮人物,知情人无不钳口锁舌,也只有刘宗亮这等人物,才能知道一二。 刘宗亮正思量间,却不觉已进了东侧隔殿,见殿内空荡荡的,除中一张书案外,甚么陈设也无,倒是四壁上遍挂书画。略一打量,便见当中五个大字好不刺眼: ……国破山河在! 刘宗亮文武双全,乃是饱学之士,但这首诗实非什么名作,更有百倍声名的珠玉在前,他端详一时,直到看到边上那幅“杳杳神京路八千,宗祧隔越已经年!”时,才敢判定。 帝少景自入此殿,便不言不语,背着手在那里端详壁上文字,似乎忘了刘宗亮还在身后一样。 刘宗亮再向边上看时,却是半幅长短句,写得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笔法娟秀,柔美至极。他至此心里已知十之八九头绪,再看下去时,肚里搜罗有的放矢,便快了许多。 一时间,刘宗亮已将殿中诗书看遍,待瞧到最后一首时,却是不觉苦笑。 “想当年……” 帝少景终于开口,与刘宗亮一样,他也注目在这幅七绝上。 “李正伦以下凌上,迫迁杨天祚于丹阳,一者何其得意?一者何其黯然?谁想数十年间,正伦后人,便要向着如画江山哀叹‘别时容易见时难’?” “此殿无名,始筑于我赵家入主帝姓之后。” “殿内所储,皆是历代亡国天子诗作,我家代代相继,百般搜罗,才有这满殿陈列。” “我兄弟几人,自束发读书以来,每两月便须来此殿一次。此亦是祖先之制。” 缓声述说着,帝少景转回身来,目注刘宗亮,忽道:“太傅,你想错了。” 走到书案前,帝少景端坐下来,道:“我杀张元和,是为你好。与他合作,无异与虎谋皮。” “张元和既死,这事情便到此为止。” “你愿和大将军王去斗也罢,你愿扶助不死者得天下也罢……都由得你。” 这句话说出,才真是大出刘宗亮意料之外,惊疑交加当中,他却仍掌得住,并不开口。只听帝少景续道:“我才不在乎你扶持不死者,我也不在乎什么兄弟相争,叔侄夺位……” 拍着身下的椅子,帝少景傲然道:“这位子,原不是我想坐的,也原不是我当坐的,我坐这里,不过是觉得大哥保不住这个位子,到时莫要连累我赵家全族共歌尔汝共哭江山!“ “若大哥的儿子能将这位子夺将回去,便证明他比我的儿子更强,若老五有本事将这位子抢将过去,那也只和我当年与大哥相争一样!” “总要给不死者个公道……若他真是个有份天子的,能反客为主,那便借着你的势取了这位也没所谓,若他只能在你手中作个傀儡……到时,我再除他不迟。” “……明白了么,太傅?” 深深呼吸,刘宗亮恭恭敬敬的伏身下去,道:“陛下明见万里,雄姿高迈……臣,愧难自容!” ~~~~~~~~~~~~~~ 帝少景十三年,四月廿八,近午,帝京,坤清门内 热闹非凡。 帝京的西南部共有两座城门,分别是坤清门和坤宁门。相比对接南向大道的坤宁门来说,坤清门正如其名,一向较为冷清,值守官兵也相对懈怠一些。但今天,城楼下却围满了人,兵民混杂,一个个兴致勃勃的伸着脖子向上看。 从大概一个多时辰以前,不知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