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第十一节 无量庄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节 无量庄严 (第1/2页)

    端坐于不知在何处的黑暗当中,诛宏眼中闪着复杂的光,缓缓“翻阅”着释浮图的记忆,当感觉到了释浮图是怎样试图还他一个“公平”时,他更是在心底深深叹息。

    更无言。

    静静的坐着,他在默默体验,体验释浮图的诸般感觉,体验着他是怎样愤怒、怎样悲伤、怎样沮丧和无奈,又是怎样的终于将心情调节回一片寂静,并开始思考释自在那些说话当中是否“真得”存在佛祖的道理。

    与释浮图不同,诛宏根本不会被释自在的说话打动,冷峻着在心中嘲笑,同时,他也在轻蔑着释浮图的苦恼以及选择。

    闭目存神,诛宏也知道,仍有着第三条道路存在,也正是释浮图所行的路,但,这却也正是他所决不肯行的道路。

    但,虽有着这样的态度,诛宏在片刻的调息之后,仍然还是重新将心情安静下来,去细细的检阅释浮图的记忆。

    或者对绝大多数僧众来说,并没法分辨出关时的释浮图和重生后的释浮图有何区别,可对诛宏来说,却能清楚的感到两者的区别。

    一直相信自己掌握的乃是最接近佛祖真义的“道理”,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接近佛祖的人,可,诛宏却在释浮图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一种令他没法把握,又会忐忑不安的东西。

    所谓三法印,传言乃是当年佛祖释伽牟尼在双树下悟得的最终真理,即“诸行无常,诸佛无法,涅磐寂静”,传说中,能够领悟到三法印真义的人,便可看破这万相红尘的一切本源,能够洞悉到所有的真理,理解所有的神通,换言之,那几乎便是由“人”而成为“神”的开始。

    诸行无常,即万物生死自有其时,生终有死,死启新生,是生生不息之理,若能解此,戈壁大漠也可化为良田,数九寒冬也能百花绽放。

    诸法无我,相信所谓“我”并不存在,要知今日之我老于昨日,此地之我异于彼方,面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迷雾,根本没法抽离出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而能够明白到这一点的人,便可以弃绝诸般苦恼,悟大自在。

    涅磐寂静,三法印的最终真理,也是佛门理论中的最终真理,能够到达这里的人,即可弃绝一切业障,获大智慧,前往“彼岸”,也即是唯有诸佛所能前往之地。

    不知为何,释浮图的记忆在他“圆寂”后便告终结,任诛宏如何努力,也只能感受到一些“黑暗”及“寒冷”的东西,却没有任何清楚可读的细节。

    将自己的心地完全放松,诛宏再度努力,忘记一切,只余下一点清明,去试着弄清在释浮图“死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次,他更做出之前从未有过的事情:除封闭“感觉”外,他连自己“身体”的一切机能也都关闭,口鼻不再呼吸,心脏不再跃动,甚至,连自己是“诛宏”也都忘掉。

    这样的行为极其冒险,因为本身的一切“感觉”及“反应”都被封闭,诛宏此刻便与活死人无异,而因为他已刻意连“自己是谁”也都忘记,故也没法任意凭籍自己的意志醒来,就等于说:除非他能够在释浮图的记忆中找到足够有用的东西并得到刺激来使自己觉醒,他便有就此永远沉睡的危险。

    默默的向世尊做出最后的祈告后,诛宏,陷入沉睡。

    缓缓张开眼睛,释浮图向周围看去,是熟悉的私壁,正是自己在莲音寺中打坐的地方,但,却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其一,是自己竟然浮在空中,其二,是当向下看去时,竟然能够看到另一个“自己”正在默默盘坐。

    一念心动,释浮图忽然发现,自己正在缓缓上升,象一缕烟一样,自己无声无息的自屋顶渗出,很快已升到了能够附视整个莲音寺的地方。

    此刻,晨辉已盛,自东边的天宇照过来,被云层折射,现出美丽的金红色光辉,似巨大无朋的锦绣摊开在空中,第一次从这种角度欣赏到这样的天地壮色,释浮图一时失神,浑没注意到脚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