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之光辉岁月_第八十二章 初具规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初具规模 (第2/2页)

从头到尾虽然做不到完全一致,互相间的距离也有大有小,但踏步的节奏整齐归一,每个人走的时候脸上都写着军人的气质和骄傲,目不斜视,直逼前方。

    队伍走到了指挥台前,郭右五喊住了行进中的队伍。

    “立——定!”

    “向右——转~!”

    “立正~!”

    随着洪毅的口令声,队伍整整齐齐的站在了台前,洪毅大踏步上前两步,厉声高喊道:“神机营右哨官兵cao练完毕,请教官大人示下。”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包括右哨自己,都是第一次见识新式cao练战法的气势和威力,虽说这上千人都空手站着,就这阵势,无人敢怀疑这是一只杀伤力十足的队伍,假以时日,这将是一只纪律严明的铁军。

    郭右五故意等了会,等着右哨的官兵们释放着刚刚憋足的气势,看着眼前的人马心里一样的汹涌澎湃,这一刻才体会到男人的力量和雄心壮志。

    “大家说,右哨的兄弟们cao练的好不好啊。”郭右五大声在校场上喊着。

    “好~!”几乎是所有人同时喊了出来,不仅仅是好,而是太好了,走路能走出如此阵势的也只有他们右哨了。郭右五带头拍起了手掌,两手慢慢的拍着,“啪啪~”的响声似乎没有人听得见。但是校场的官兵们都看见了,十个、五十个,接着是所有人,俱不由自主的学起了拍手,都尽情的拍着手掌,“啪啪”的声音顿时响彻校场,大家都由衷的替右哨的官兵感到自豪。

    周围的掌声响个不停,倒是右哨的官兵们有点不好意思了,洪毅表情刚毅,突然右手五指并拢,指尖接太阳xue,手心向下,微向外张同时立正注视台上。这是郭右五教他们的军礼,平日几个军官们私下互相切磋了两下,倒觉新鲜,此时不知怎么的不由自主的行了起来。有带头的就有跟班的,后面的部下也都行起了新式军礼。“哗~”!一千官兵们用不大标准的动作认真的举了起来。

    郭右五收起鼓掌,也还了一个新式军礼,动作标准规范,仪态正式庄严。身后的王守仁、俞文赞连忙学着也做了一个。“哗~”军礼敬毕,洪毅的眼神中不禁带了尊敬之意。

    /////////////////////////////////////////////

    “太神武了,太威武了,我要向兵部打报告,到这神机营cao练一个月,学到这cao练标准,全军推行......”出了神机营一直到饭桌子上,王守仁都激动的拉着二人说个不停。

    “唉,三哥,神机营现在练的这套是火器战法,别的军中仍然是长枪短刀的冷兵器为主,暂不宜全军推行,再说了,润物细无声,这套把式还是等着尚书大人他们决定吧。”郭右五意气风发的指着远处,道:“二哥、三哥,你们等着,中秋前后,神机营五千人马将在金水河边接受陛下检阅,到时候文武百官和北京城的数万民众都会亲临观看,那时候又是何等威武,哈哈。”

    王守仁没他得瑟,突然叹气道:“四弟说的也是,不过我大明朝百万大军,要是都换了火器,花费的银两只怕朝廷几十年的收入才勉强够,这一把火枪就得近十两白银,再算上火药、弹丸、胃甲、马匹等,装备一个火枪兵就得不下二十两白银,二十两啊....”

    俞文赞听了也呆了,这一个士兵二十两,百万大军岂不是得二千万两白银?还不算口吃马嚼的,天文数字啊。王守仁继续道:“我朝每年军费上得耗朝廷大半的收入,现在维持现状都很困难,九边的普通官兵们往往一年到头落不下二、三两银子,军中普遍士气低下,和银子也不无关系,再说了,兵仗局十几年才造得几万条火枪,真要是全军换上还不得百年的工夫。”

    郭右五安心的吃着酒菜,闻言接道:“兵仗局,现在那块兄弟负责在,假以时日,我要使兵仗局每月出千支火枪。”说着郭右五低声道:“再告诉你们个大秘密,新式火绳枪的改良进行的很顺利,全重不过十余斤,击杀可达百步的火绳枪现在已经研制出来了,这几天在试枪,并且简化了从前繁琐的cao作,一个训练有素的官兵三十息内可完成装弹击发,就是说按十息一发的速率,火枪手们排成五排横阵就可以连绵不绝的击发了,怎么样?”

    二人更是吃惊的不小,郭右五待在兵仗局的事朝中连尚书大人都不知道,更别说他们俩了。真如四弟所说,造出了这等犀利的火枪,大明朝全国上下砸锅卖铁的也得大范围装备上啊,再遇上鞑子来袭也可真刀真枪的干上一战了。

    俞文赞举起杯子,道:“幸事,我朝幸事啊,驱除鞑虏指日可待了。”

    王守仁也举杯道:“四弟功莫大焉,我们做哥哥的替你自豪。”

    郭右五微微红了红脸,能得王守仁称赞可是了不起的事情,当下举杯道:“哪里,朝廷兴亡匹夫有责嘛!兄弟只是尽了该尽的义务,倒是三哥你忧虑的事情才是限制我军大规模装备火绳枪的关键所在。银子不是万能的,没银子却是万万不能的。”

    三人一想到其中要花费的天文数字的银两,一时都高兴不起来了。王守仁口中念叨着这句万古名言,念着念着苦笑了。他这兵部主事再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不过了,想着有钱有权的大户们宁愿花费万金博得美人一笑,各地驻守边关的官兵们却只能一年到手二、三两轻飘飘的碎银子,谁还愿意去做一个军人?甚至是武官都不受待见,堂堂三品武官,还不如一个县太爷的面子大,重文抑武,朝廷很多现象已是积重难返,连尚书刘大人都是在勉强维持局面,驱除鞑虏?谈何容易。

    郭右五看着二人兴致不高,自个也不好意思大吃大喝了,草草结束了午饭,三人各怀心思各自离开了。

    待与二人分手,郭右五急急去了王林家,不知道那几十壶贡酒卖的怎么样了。自己这几天在火器局许了百多两银子,都开的是空头支票呢。见着了王林,老远就笑呵呵的迎了出来。郭右五大喜,事情肯定办成了,果然,王林掏出了张银票,笑道:“大人,幸不辱命,不过没得了大人的手段,一壶只卖出去百两银子,大人,这是五千两,请收好。”

    郭右五感激地点点头:“一百两就一百两,这还是你王老爷的面子换来的,如是我郭某人出面,能换的十两都是运气来了哦。”

    王林连连称不敢,道:“大人,这酒是贡品,壶也是内府所制,工艺精湛,一百两银子还是值得,您是衙门的大人,您不知道我们这些商人的心思,有点小钱,出个门谁都不待见,也没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只有花点银子找点痛快了,这会倒是给了他们几分吹牛的资本,您想想,府上以后来了客人,做东的拿出皇宫的贡酒,就算不能喝,看看也是天大的面子啊。我们商人就好这一口,要面子,大人您算到我们心里面去了。”

    王林说着说着哈哈大笑起来,这郭大人虽说没做过买卖,但出的主意想的点子都是冲人的心里面去的,你想拒绝,难。真不知道大人哪来的那么多的主意,不做买卖真是可惜了。

    事情办成了,宾主也就心情大好,拉来了王文胜,三人喝了一下午的茶,吹吹牛,说说笑话,这日子也就过得惬意起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