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_1530 最后一个故事(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30 最后一个故事(完) (第2/3页)

  “咱们洗把脸,用些东西,待到太阳没那么毒了,傍晚的时候,咱们全家一起上山,去摘那未曾落下的花儿,可好?”

    这几句话,软软甜甜,听的小男童与小女童都痴了起来。

    待到听到有那么多的糕饼的时候,他们哪里还记得自己摔的疼疼呢。

    看到二人乖巧的称是,林黛玉赶忙让身后的奶嬷嬷将人抱了起来,领进了山庄的内院。

    之间蔷薇花园子一转,竟是棕色排木所制成的地面。

    当中由一座座拱桥连接,底下流动的皆是活水。

    ‘哗啦啦’潺潺,一下子就幽静了下来。

    当中穿插一二紫竹,长的不高,却很有几分高雅。

    待到将小桥层层穿过,却突然又豁然开朗。

    在一大片空旷平整的林间,有一四面遮挡,却又通风良好的凉亭。

    因春日的阳光不错,四周的竹箅子全都卷到了梁上。

    让阳光与微风都能畅通无阻的吹入到亭间。

    这八角的大亭中间,安置了许多的东西。

    一桌,一案,一榻,一架,因为地方够大,却不显任何的拥挤。

    在这些物件中间,坐着一人,懒懒散散,没有个正形,却因为这如画的山水,这慵懒的春日,而无端的多了几分洒脱之意。

    见到此情此景,林黛玉连同她携带的幼子,没有一个感到意外的。

    因为这就是林如海的女婿,林峥的妹婿,林黛玉的夫君,两个孩子的父亲,秦家的探花郎。

    哦,现在应该称一声,秦大儒。

    早在几年前,这位探花郎就厌倦了官场的乏味,与皇帝陛下亲书一辞呈,携带一家老幼,直奔着这山庄而来了。

    自此之后,那是游山玩水,作画,写诗,品评书籍,有时教授子弟,偶尔客串老师。

    不过两年就闯下了偌大的名声,江南一带文风鼎盛之地,提起秦家探花郎,都不由的比出一个大拇指。

    “爹爹!爹爹!”

    见到了崇拜的父亲,两小只早就忘记了前面的糗事儿,挣扎着从乳母的怀中下地,一前一后的扑到了秦探花的怀中。

    大概是这两个团子太沉,原本歪靠在案前的秦探花就被这一大一小给扑倒在了地上。

    看得林黛玉心中一惊,也忘记了仪态,提着裙子就朝这边跑来。

    却见这位仰面朝天的夫君,只是在一愣之后,反倒是哈哈大笑着与两个同样呆愣住的孩子闹到了一处。

    唉……

    这个相公啊。

    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还如同一个孩子一般。

    此时的林黛玉无疑是幸福的,但是再美妙的场景也不能阻止她提醒对面那三位今天还要做的正事儿。

    “你们莫不是忘记了?前些日子早就商量好的,要去扬州一行了?”

    听到了林黛玉的提醒,这位秦家的探花郎却是一手搂着一个的从地上翻了起来,难得带着几分严肃的问道:“怎么,大舅哥这就要返京了?”

    听到夫君问询,林黛玉点了点头:“是的,就在近几日。”

    “我哥哥的交接已经完成,就连通京的大船也早就备好了。”

    “前些日我递过了帖子,今儿个若无事,咱们就早早的动身吧。”

    对于这件事儿秦探花还是十分的重视的。

    他朝着两个娃娃的小屁股上一拍,再也没有吊儿郎当的模样,也随着林黛玉一起,回到了自家的小院之中,沐浴更衣去见这林峥在扬州的最后一面了。

    原是这林峥自从调任扬州府尹之后,那是官位做的越来越大,朝中的林如海为他提供了不少的方便,同样的,林峥也以不俗的政绩为林如海增添了许多的助益。

    这一老一少,都是林家的人。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略显单薄,但是架不住,这二位林大人那是相当的能干啊。

    三任江南外放,林峥做到了从三品的江南直隶总督,现如今又因为赋税提高,民生繁荣的履历,被皇帝陛下直调回了京城,平任户部侍郎一职位。

    当今手下的户部尚书,年俞七十,明眼人都知道离他致仕只剩半年多的时间了。

    在这个时候林峥被调回到了京内,但凡有点明悟的人都知道,这个职位是为谁准备的。

    京城上下的官员,说是不酸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们却也只能羡慕,嫉妒,却半分都恨不起来。

    没办法,林峥这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兴建水利,修筑桥梁,夯实道路,鼓励小手工业群体的崛起。

    整顿盐铁,更新农物,桩桩件件都做的十分的漂亮。

    竟是将偌大的江南修整的是漂漂亮亮,百姓富足,经济繁荣。

    再加上他身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场集团。

    那是得多想不开才与林家外家整个江南作对呢。

    这不,被人人称羡的林峥现在不就在打包回京的行李吗?

    一旁院内白家的女儿,林峥的妻子,也是现如今的林白氏,正掐着腰的数落他呢。

    “你说,有你这么当人家爹爹的吗?”

    “咱们家的长子也就罢了,满了八岁,好歹也够上了男女不同席的少年的标志,可是你怎么能让次子也离了我们的眼睛呢?”

    “他今年刚满六岁,若是我们都离开了扬州,谁又能细心的照顾到他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