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断头 (第1/2页)
听男人这么说,六姑皱着眉头不吭声,一副高人态度。可我跟着她转了这么几天,已经大致明白了这老婆子的套路。 甭说,这活儿不简单,钱少了不干。 不过说实在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跟着六姑碰到这样的事儿。之前那些都是头疼脑热恶心呕吐之类的,甭管六姑似真似假的手段有没有效果,总归都是那种能自愈的类型,这次完全不同。 “会不会是得撞科了?”老袁头突然插话道。 在我们农村,所谓的“得撞科”就是撞邪的意思,一般都是撞到了死去的亲邻,也有极少数情况下会撞到游魂。 我听我曾祖母讲过,一些人死后有未了的心愿,鬼魂就经常在家附近或者死去的地方徘徊。房子里面阳气重,加上有门神的保护,鬼魂进不去,所以人在里面是安全的。 但是一旦出了门,保不准就和死人的鬼魂撞在一起。两个灵魂同时进入一具身体,会产生不适感乃至让人胡言乱语,这就是所谓的“得撞科”。 对这种情况,村里人有很多种解决办法,比如立钢镚、竖筷子之类。 拿竖筷子这种方法来说,就是嘴里叨咕着死去亲人的名字,同时将筷子戳到盛水的碗里。若是正好念到一个名字的时候,筷子直直立在水中,就证明是这个人的鬼魂附身了。找到了根源,邪祟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估计没人能说得清楚,但是你却不得不承认它的准确性。 后来我知道,西方也有类似的祛除邪祟的方法。驱魔人在驱魔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到附身的邪魔叫什么名字。一旦邪魔的名字被驱魔人喊出来,它的魔性就会尽数消散。 而在平安时代的日本,大阴阳师安倍晴明对此有过一番解释: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一个“咒”,通过这个咒可以达到束缚的目的。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男人听到老袁头的话,轻轻摇摇头:“周围这些死去邻居和亲朋好友的名字都试过了,都不是。” “说不定是个游魂。”老袁头道,“你媳妇回娘家走的是那条路?” “就北边那条。”男人回答,随后像是想起了什么,“哦,还要从你们村子旁边的那座桥上经过呢。” “文家桥?” 这话一出口,六姑和老袁头全都警觉了起来。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敏感,因为文家桥闹鬼的事传得很凶,如果不是光天化日之下,我们村的人是不会走那条路的。 这事情要从七十年代开始说起,我老爹当时才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小伙子,关于文家桥的事情就是他告诉我的。 那时候雨水丰沛,河渠经常满满当当的,不像现在十渠九旱。文家桥作为雨季整个村子向南走的唯一通道,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 有一年夏天,正是多雨的几天。一些从集市上回来的村民在经过文家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桥下的河水中出现了一个挺大的旋涡。 当时的人只是觉得新鲜,并没多想。谁知道到了第二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当一个出门卖菜的老头再次经过文家桥时,却看到许多身穿鲜艳衣服的人站在桥上,甚至还有一部分站在了水里,显得极其古怪。 等老头靠近的时候,眼前的人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消失了,紧接着老头就看见了让他毕生难忘的一幕:文家桥的桥洞子旁边,满满当当塞得都是死人,摞起来都快把桥洞给填满了,水流不通,水位因此涨了不少。 当时老头吓得跌跌撞撞地跑回村里找人,据说后来这事儿还惊动了县里面的刑警队。然而到了最后,任何一方都没给出过说法,也没人知道尸体是怎么来的,最后又是怎么被处理的。 从那开始,文家桥闹鬼的说法就不胫而走了。如果是在晚上或是雾天,村里人宁愿多走几步路也不愿意从这座石桥上过。 眼下听到男人说他媳妇走的是文家桥,六姑脸色微微变了一下,过了会儿才道:“我看还是先请仙家来试试吧,但是先跟你说清楚,这次未必能成。文家桥那边的煞气特别重,怨气集聚太多,老仙未必愿意去。” 男人连连朝六姑作揖,语气近乎乞求:“您帮帮忙吧。”随即就把一个大红包递了过去。 六姑不声不响地把红包手下,穿戴好那身行头,然后吩咐老袁头开工。 “日落西山黑了天,龙离长海虎下高山,龙离长海能行雨,虎下高山把路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