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_第五部 灭楚 第四章 角木蛟杨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部 灭楚 第四章 角木蛟杨环 (第1/2页)

    布在两座高坡前设下一万兵甲更前边还有八千兵卒高坡上伏着两千兵甲高坡后是从萧县调来的八万兵甲依鱼鳞阵布下阵势。

    英布是一个英勇善战的猛将不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将依据地势坡前以‘锋矢阵’对敌坡后依‘鱼鳞阵’防守并在高城上藏下伏兵这已经是他所能想出的最高计策。

    如果他所带领的是十万三秦勇士而非由原‘殷国’降兵并‘西魏’国一部的人马所组成的十万大军依靠两座延绵数十里的高坡是能把‘楚国’三十万至五十万大军阻在高坡之外。或许凭着一勇之力带领属下将领杀出威风来破了还可能破了项羽的大军。最不济也可以在这里守个十天半月的让李信有充足的时间排兵布阵最终胜了来犯之敌。

    然而英布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并且漏算了一点。他忘了他所率领的兵马并非三秦勇士而是战力不强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他漏算了项羽此次来的也非以十万、二十万计的步兵而是脚力极快的三万骑兵长达数十里的高坡对脚力不强穿着笨重的步兵或许是个问题对于脚力极快骑兵来说又算得了什么问题?

    三万骑兵?就算明告诉英布英布也会在脑子里打个大大的问号!李信为了组建骑兵在‘九原’经营多年亦不过组建起几万的骑兵罢了项羽才称王多久竟能组织起三万的骑兵?所以说。英布不会相信项羽来地全是骑兵。充其量是少量地骑兵配以大量的步兵。这事就算摆在韩信、李信面前他们也不会相信项羽能凭空的整出三万骑兵来。

    项羽是在英布从噩梦中惊醒地两刻钟前从坡上悄悄退去的已近大军集结的时刻。他要去集结点查看人马是否来齐。二十八将带领属下都已赶到集结地并无一兵一卒掉队。

    英布在谷地扎下营明摆着要把他阻在此地于是项羽眉头一皱想出一计来。他派出探马前去打探敌一个时辰后。探马纷纷回报。就如他所料想的那样英布把‘萧县’的兵马全部调了出来。

    攻战于城不如决战于野英布把人马全部从城中调出正中项羽的下怀。当即项羽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准把三万骑兵分成四队。其中青龙七将辖七千人马从正面攻击英布人马朱雀七将率七千人马从西绕过高坡。渡过‘谷水’河从右翼攻击英布摆在谷后地大军。白虎七将与玄武七将率领一万四千人马从东绕过高坡过坡后两队人马一分为二白虎七将率领七千人马从左翼攻击英布大军玄武七将则去攻击英布的后腚。

    月落星沉。天刚蒙蒙亮四周的景色反而不如刚才那样清晰。项羽亲率九千人马快的朝英布的‘锋矢阵’bī)近。他并没有打算靠这九千人马的去破英布的‘锋矢阵’仅仅是为了吸引英布的注意力掩护另外地三路人马去攻项布集了八成兵力的鱼鳞阵。

    英布每隔百步便设了望台一座连绵五里有余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迫的话他甚至想把了望台一直延伸十里二十里直到楚军的主力营地。了望台分三路呈放状向前延伸一路向北一路向西一路向东如此敌人不管从哪个方向攻来他都可以一清二楚提前二刻钟把‘锋矢阵’地冲击方向调整到敌人攻来的方向。可惜了望台只是设了五里不然早就可以现有两路人马朝高坡地尽头而去并且这两路人马都骑着马。

    虽然英布知道现在挖沟驻垒有些迟了要想把沟垒挖筑到可以防止项羽两千左右骑兵的冲击必需得费一之功而天一明项羽就会率兵来攻。但英布还是调集了八千兵士玩命的挖这仗打起来会没完没了没有个十天半月很难结束有准备总比没准备让人觉得放心。

    直到此时在英布的计划中项羽的骑兵仍只有两千后边跟着的是数不尽的步兵。想到那两千骑兵英布总是会产生一丝的不安抬头看了看天上唯一剩下的启明星他突然一个闪念暗问自己那两千骑兵会不会去攻他的后路?正要派兵马去通知指挥‘鱼鳞阵’的主将注意防阵后被袭前边传来‘隆隆’的马蹄声。

    “终于来了!”英布暗道一声也打消了去通知后边‘鱼鳞阵’主将注意后阵的念头。大约过了半刻钟‘隆隆’之音越来越近距阵前不过五里的样子英布把眉头一皱心道一声不妙。

    凭经验来看来的骑兵不似只有两千好像有六千往上更可怕的是了望台上竟没有打出信号。还好蒙鼓听音的兵卒从坑里爬了出来指着正北的方向也就是‘锋矢阵’正对着的方向向英布禀报敌人从正前方而来战马应在八千匹至九千匹左右暂时没有现步兵的踪迹。

    “原来这是项羽要以骑兵来打头仗不过庆幸的是他们并不懂得骑步配合竟以一支九千的骑兵来冲击我十万大军。可他们哪里来的九千骑兵?”英布嘴角挂笑微微点了点头。九千骑兵的数量确实不小不过对于手握‘锋矢阵’‘鱼鳞阵’中间只有一条孤路尚伏有两千弓弩手的他来说这九千骑兵前来无疑是送死。

    边有两个兵卒说起了悄悄话一个道:“看来是要下雨。”另一个道:“胡说八道大好的晴天没有一块云彩何来的雨?”一个道:“不下雨何来的雷声?”另一个眉头一皱挠挠头无法解释越来越近的‘隆隆’雷声。

    “那是万马奔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