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对策与《科技总略》 (第1/2页)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中榜的,有落榜的,失意之人常有,或许他们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陈宁自然一路春风得意,但同校的学生却大多落榜,这些人,或回家苦读,或继续留京,还有一些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现在连回乡的盘缠都没有,这些人历来是朝廷的一种心病,却也没什么办法,难道还能发放盘缠不成,当然不可能,但也不能驱逐,毕竟能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功名。 在前来给陈宁庆贺的同窗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希望陈宁能给个差事,毕竟陈宁也是殿试一甲第一名,被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所以这个职位虽然品级有点低,但因为接近皇上,所以很多人都给些面子。 对于这些同窗的请求,陈宁表示很有压力,因为虽然他是翰林院修撰,但还没有什么人脉,这让他如何是好,看着陈宁皱眉,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场面有些尴尬,突然陈宁想到里译报,目前西方已经有报纸了,但中国好像还没有,就像要不弄分报社,这样也掌握几分舆论力量。 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可能也用得到。只是陈宁没想到,他这个不在意的小创意,成为了堪比光明日报等大型报社,掌握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舆论力量。当然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陈宁吧这个想法一说,其他人立即兴奋起来,现在的有才之人,都恨不得自己的作品能够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想想战国四君子为什么这么有名,一呼百应,还不是众多门客为他们宣传,要不然在那个消息蔽塞的时代,怎么做到人尽皆知?这就是声望的力量,人生在世,所求的无非是名利,这样的事,有人替自己宣传,别说不要钱,就算收钱,也有很多人愿意。 毕竟有了名就有了声望,就有可能被一些高官所注意,到时候无论出仕还是干别的,都轻松很多。 不过清朝虽然造纸印刷都很发达,但纸张也不是很多人可以乱买的。因此报社这种东西就要做大做强,有了名就可以拉赞助,或者为商家宣传。当然,这个主意还没告诉他们,因为陈宁已经预料到在中国山寨的无处不在。 第二天,陈宁就买了店铺,取名大清日报报社。然后在那些落榜世子中宣传,他们一听有钱赚,就纷纷或加入,或做主编,或当作者,或筛选作品,虽然现在工钱不多,但足够在京城吃穿不愁,还能有些盈余。 但也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就返回家乡,自己开报社,总之,报纸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历时一个多月,有一半多的报社倒闭,十分之一获利,还有剩下的在,苦苦挣扎,而陈宁的大清日报由于有陈宁的状元名号,陈宁又亲自写了一些教育方法,儿童教育,民生农耕,再加上大量落榜世子的倾力合作,俨然成为大清第一大报社,而且,已经把成本收回来了,这件事为清朝解决世子遗留问题。 所以当光绪听说后,又奖赏了陈宁一番,而陈宁也在这一个月里和其他同事混熟了,摸清朝中的力量派系。 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两派,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和以光绪为首的革新派,而六部之中有有些小团体,而文人和武将有大多不对付,总的来说复杂无比,而陈宁悲催的发现,严格来说自己算是光绪一派,再加上报社一事,可能大多数人,已经把自己当成光绪一脉的人,难怪以前那些拉关系的,想接亲的少了这么多? 更可悲的是自己居然没看清楚,要是在晚几个月,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哎,两世第一次接触官场,虽然以前知道官场黑暗,原来自己还是小瞧了,而陈宁也暗暗感叹,以后再也不当官了,不仅心累,而且还容易让自己的心变得黑暗。 这就和武道背道而驰,有人说武道即心道,修仙即修心,虽然还不明白,但这种算计确实让他感到厌烦。 不过既然明白了这件事,就不能坐以待毙。陈宁打算每天就到醇亲王府求见醇亲王,要说谁能帮助陈宁达到强盛大清,让人民免受侵略者的欺压,也只有醇亲王了。 一来醇亲王本身是********,无论朝中军中权利极大,二来,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这样做事也好轻松许多,三来,醇亲王一直致力于兴修铁路,办工厂,做洋务,从这一点来说和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