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心思 (第1/2页)
老四的异想天开让我大大惊讶了一把,果然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难相信这么冷静自制的人疯狂起来是怎样的形。我其实知道弘时的事给了老四很大的打击,不是大家认为的父子亲之类的打击,而是自尊心,老四的自尊心在这件事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康熙从一开始就想反抗我们所说的历史,只是现在的大清还不是清末那样让人失望的局面,这个时候的大清总体来说还是处于上升阶段的。所以康熙舍不得去赌那一半的机会,改变历史结果是好是坏怕是没有人说的清楚,既然说不准老康自然就不敢拿祖宗江山去赌。 老康放弃了改变历史的机会,可是我相信他不会就此罢手。因为我能够感受到满人对于这个江山的看重。是的,不是新觉罗家族,是所有满人。以前学近代历史的时候很不理解清末朝廷的态度,还记得当时学甲午中战争那一课,看到慈禧说了一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我第一反应就是慈禧是不是脑子坏了,或者年龄大了神智有点不清醒。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荒谬感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整个近代史给我的感觉就是荒唐,明明不用走到那种境地的,为什么到最后中国会滑入那悲惨的黑暗深渊,直到付出了几千万人命,几千亿的财富才让人看到一丝光明。 我无意在这里讨论中国近现代史,我会提到这个是因为我比21世纪的诸位同仁更加幸福更加悲惨。我无意之中来到了清朝,在这里虽然我被困在一隅可我接触到了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物。康熙、老四他们兄弟、朝堂诸位大臣、后宫各位娘娘,未来的乾隆皇帝和他的心腹臣子们。他们每一个人都对清朝历史有着不凡的影响力,即使处后宫的诸位娘娘也是历史的弄潮儿。因为在台前翻云覆雨的是她们的丈夫或者儿子,而她们可以影响这些男人是毋庸置疑地。男人征服天下,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得到天下。多么朴实凝练的话语。 穿越过来二十年,边来来往往的都是这样的历史弄潮儿,人尖子。所以我深刻体会了解了满人对于汉人的那种复杂的心,自卑。害怕,提防,学习,自大等等等等。我是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和隔阂。我敢肯定的说,满人从没有一天放下过对汉人的提防,哪怕是清朝灭亡的那一天也没有放下。老康的满汉融合只是为了加强统治而喊出的口号。康熙恰恰是最害怕满汉真正融合的,因为他知道一旦满汉真正融合,消失的绝对是满族。所以满汉融合从头到尾都是幌子,都是骗人地把戏。 康熙在汉人和满人之间树立了无数的障碍,划出了深不可测的沟壑。然后嘴上喊着满汉融合,实际上在不断地对汉人中的精英分子下手。这样的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老康还在的时候,我们经常乱七八糟的谈论,我知道老康其实是想我的话,可我何尝又不是在他的话。只是我所关注的信息恰恰是老康认为不重要的。所以我很轻易地就了解到了两个民族之间那种天生的敌视。我看过老康兴起文字狱。我清晰的感觉到了康熙的恐惧。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人发现我的恐惧,我越是呆在这里越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这样被不断摧残的民族怎么可能不受人欺负。 我只是一个小女子。担不起重任。再说现实已经容不得我反悔。所以一直以来我也刻意不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要不然我可能做出无法挽回的事。很多事我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想面对,不敢面对罢了。康熙想改变历史我一直是心知肚明地,但我更明白康熙不敢赌这一把。所以我一点也不奇怪老康会把这个责任交给老四,或者老四还会交给弘历,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老四是康熙选定的继承人,那么老康交给他一些东西或者传承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说那个雨夜我透露的那个秘密让老四陷入被动。但是不管老四的境地如何,只要他是在争夺那个位置他其实就是在顺应历史的发展。换句话说,老四从来就没有干过反抗命运的事儿。直到康熙死了,他接下了延续新觉罗家族江山的使命。这一次他要做的事却是逆流而上。其实我心中很明白,即使没有康熙地交代,一旦老四登上了那个位置他自然会想到这个问题,他们新觉罗家对于江山地看重让人惊讶,整个满人族群对于满人地位的看重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老四接过了康熙地旗帜,踏上了逆流而上的艰难道路。而为弘时夺得储位就是逆流的第一步。弘时不得康熙喜欢。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当年老四请求册封弘时为雍王世子被康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