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战术 (第2/2页)
一口气,因为紧张而僵硬的身体,立即软了下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面对在靖城打仗的时候,源源不断的伤病送来的时候,九歌都没怕过,可是刚刚那一刻,九歌从心底里胆寒。 “怎么?这会怕了?” “云九是市井小民,当然会怕,以后这样的大事七爷还是找别人做吧。云九只是一个大夫,刚刚的事也算是云九谢七爷的信任,以后云九忠心调理七爷的身体即可。” “既然你说了要忠心于本王,那本王的命令你就要听从,还是说……你只是假意投诚?” “王爷真不是个豁达的人。” “罢了,退下吧,本王累了。”上官彧挥挥手,走向床榻。 “好,云九退下了。”说完,也不去看上官彧,径直走出了书房。 这一回,真是够惊心动魄的。 卯时。崇德殿。 文武百官早已侯在殿内,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头议论着什么,有的则是一人静立,等着早朝的开始。 “皇上驾到。”突然一声清脆尖锐的长喝,殿内聚集的大臣们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盈盈跪拜,不约而同的唱和声响彻整个崇德殿上方。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内除了下人们,其余身着朝服的大臣们无一不是俯首称臣。 景文帝自屏风后走出来,一袭龙袍加身丝毫看不出在瑾王府的慈父模样,冷冽的气息布满周身,一顶墨玉冕旒上垂下的珠帘隔绝了视线。那步调不快,却步步威严,皇帝没发话谁也不敢贸然起身。 落座于龙椅,打量了一番地下跪着所有的官员,景文帝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 “各位爱卿可有事启奏?”看了一眼人前的上官逸,又扫了一眼台下忠臣,景文帝一改往日仁君形象冷冷地开口了。 “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出列的是工部尚书马廷远。因为年龄和职位的缘故,马廷远已经有较为突出的将军肚和八字小胡,红润的脸蛋配上笑容,总给人平易近人之感,可偏偏铁面无私的处事原则,让贪得无厌之辈不敢随意亲近。 “马卿家何事?” “启禀皇上,前些日子雨水繁多,洛沧河中下游一带发生洪水灾害,迄今为止,赈灾款银已经发放到位,受灾的老百姓也已安置妥当,河堤抢修也已进入收尾工作,不日便可完工。”
“此乃喜事一桩。” “皇上,臣今日要禀明的不是完工一事,而是这洛沧河横穿东魏、南夏两国,而下游段在东魏国境内较多,如今多事东魏百姓举家带口到我南夏境内避难,造成地方物价上涨,物资供不应求,还请皇上明示。”马廷远一五一十的说道。 “众卿有何办法?”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我们南夏虽然大胜北燕,但从长远角度上来看,朝廷应该发放更多的赈灾物资。”上官逸出声答道。 “启禀皇上,臣所见不同。我南夏虽在三国之中略胜一筹,但国库有限,救济南夏的灾民便可,实在没有义务去救济东魏百姓。” “何大人此言差矣,虽然我国国库有限,但作为南夏来说,适逢战争刚刚结束,我们需要修生养息。并且目前三国鼎立,我们刚打败了北燕,又得罪了东魏,难道就保不齐北燕和东魏联合吗?”上官逸流利地反驳道。 “皇上,太子说的有理,臣附议。”兵部尚书孙诚说道。 “臣附议。”中书令孔胤说道。 “臣反对。”那何大人再次说道,“既然太子说了,我南夏需要修生养息我们就没有更多的物资去支援东魏百姓,太子何必如此瞻前顾后?” “臣也反对,太子虽然说的有理,但我南夏也不是好欺负的,堂堂南夏王朝,难道还没有几个能打仗的将军吗?”王大人出列声援道。 “好了,马卿家,你认为如何?” “回皇上,臣认为太子说的可行。我朝目前来说是需要修生养息,一直以来我们南夏与北燕水火不容,与东魏井水不犯河水,这时候若是不伸出援手,难保腹背受敌。” “太子的意思甚得朕的赏识,就按太子说的去办,此时还是交由工部办理吧。” “臣遵旨。” “众位爱卿可还有事起启奏?”殿内鸦雀无声。“无事,朕有一事,昨日晚宴之后,瑾王回府后便中了毒,不过庆幸的是并无大碍,此事众卿家何解?” 上官逸站在原地有些惊讶的看着景文帝,似乎不相信上官彧中毒的事。 “七弟中毒了?何人胆敢如此妄为!”瑜王上官凛气愤地说道。 “朕也想问此事。”景文帝的口气看来是气的不轻,殿内顿时无人敢搭腔。 “昨日晚宴后七弟出宫的时候还好好的,怎的会中毒?”上官逸缓过神来感叹道! “朕也认为这贼人太过胆大,竟然敢动老七,此事朕必将查的水落石出,绝不姑息。”景文帝说道此处,气不可抑拍了龙椅。 “皇上息怒。”山呼万唤的惶恐跪满一地。 “父皇,儿臣恳求父皇将此事交给儿臣,儿臣定会查个水落石出。”上官逸请命道。 “准奏,交给你朕也放心。” “儿臣定不负所托。” “无论凶手是谁,朕一定严办。” “父皇息怒,有太子在,想必凶手必能绳之以法。”上官凛说道。 “承蒙五弟夸奖。”上官逸咬牙说道,其实对于上官逸和上官彧来说,彼此都清楚凶手是谁,奈何老五偏偏是个狠角色,没有把柄在手,同为人子,却无法连根拔起,这次敢动老七,必要斩他一双臂膀! “无事便退朝吧。”景文帝疲劳的说道,毕竟一夜未睡,对于景文帝来说,还是有些难熬的。 “恭送皇上。”整齐划一的跪拜,那团明黄色的身影转眼便消失在屏风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