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射雕_太极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极2 (第5/6页)

至于中断,这是中国人维护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太极拳中的“和”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合和连。所谓“合”表现为空间的配合,如外三合,要求动作的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互相呼应,互相依赖。“手与足,肩与胯,上下、左右、前后,运转停势亦各呼应对齐,开则俱开,合则俱合。”而陈式太极拳“连”指的是动作演练要求由脚而腰而手完整一气,中间没有停顿。一势未完,下一势便承接而来。陈氏太极培训全套动作循环往复,无端可寻,太极拳内涵与追求局部鲜明及外形之美的西方审美情趣不同,太极拳文化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往复。陈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太极拳心理学练习时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一动无有不动,内不动外不发”,“牵一发而动全身”,“周身一家”,使心、气、神的运行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攻防技法则讲究“化中有打,打中寓化”,“静中触动动尤静”,和西方格斗中的强打硬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尚和观”“使人与社会团体自然或超自然建立了和谐的关系”,集体主义成了中国体育致胜的法宝。中国人追求人际和谐,已经到了为和谐而和谐的地步。谁先破坏和谐,不管有理无理,都是不对的。在国际赛场上出现体育争端时,中国代表团有时以“和”为贵,要求运动员发扬风格.服从裁判,当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遵守体育道德的思想无可非议,但物极必反,若忽视运动员个xìng的发挥,会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这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太极拳中的“天人合一观”,对于“天人合一”,李约瑟曾说:“再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象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体现他们的伟大的理想、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所谓“天人合一”,太极拳内涵就是将人与生存的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活动与外界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相一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效法自然是一条贯穿于天,地与人三者的**则。保健者只有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养xìng调神,太极拳内涵方能促进身心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

    太极拳心理学通过节制自己的**,顺应自然达到养神的目的。太极修炼中的“坐忘”,既是摈弃一切私心杂念,静心入意,隔绝外界的干扰,太极拳心理学使人的身心处于宁静、极松脱的状态,从而达到“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的境界。金岳霖先生认为:“最高最广意义的天人合一就是主体融入客体,或者客体融入主体,坚持根本同一,泯除一切显著差别。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太极练功讲究“悟”,太极拳内涵强调自我内心对动作的领悟、揣摩,不重分析而强调体验,忽视对动作本身的认识,偏向动作的心理感受。所谓“拳打千遍,拳理自现”,太极拳内涵对拳势、拳法渐悟渐彻,不懈修炼,方能得心应手,得意忘形,使动作形神兼备,主客相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著名太极拳家陈鑫对此太极拳心理学有jīng辟的描述:“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叫奇。里感有情,外感有境,真如天郎气清,惠风和畅,阳风烟景,大块文章。”

    太极拳最讲究养气,导入自然之气,吐出体内浊气。陈氏太极培训气的凝聚xìng表现在太极拳上的要求是“神聚”,《五字诀》云:“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全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以神运气,气势相连,气到则劲到,从而达到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界,获得身心的享受。无论是起势还是走步,太极拳都要求“气沉丹田”,“丹田内转”,久而久之太极拳内涵可使丹田真气充盈,体内气血调和,yīn阳平衡,达到养生的效果。”

    “天人合一观”实则是一种社会取向的太极拳心理学特征,强调的是中国人迁就、配合及融入其社会环境的心理运作方式。中国人对社会环境以外的其他境界(自然环境及超自然环境)也是采用同样的适应方式。太极拳内涵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也不乏其积极意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压力,调节压力,改变对压力含义的认知,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从这一点上说,又与新兴的“超个人太极拳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不谋而合。超个人太极拳心理学是太极拳心理学界的第四势力,主张将人放到一个与宇宙合一的背景中去考察,不是把人视为自然或命运的征服者,太极拳内涵主张回归到自然的和谐状态,回归到自我,进入到内部的jīng神世界。

    太极拳被誉为“哲拳”,太极拳心理学其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心理特质。同时,太极拳文化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和自我的发展。随着后现代思cháo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心理、行为、自我发展的特殊xìng。在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和碰撞的今天,如何从太极拳文化中提炼出理论概念和研究思路,尝试描述和解释中国体育文化下特定的心理和行为,是每一个中国体育文化太极拳心理学者所面对的问题。而广州陈氏太极拳馆这里有最具详情的太极拳内涵及文化,欢迎移步前来咨询参观。

    太极拳与庄子的天地人理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jīng深,无论是从太极拳起源,太极拳演化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是从儒家太极拳的借力打力技击术,太极拳文化及太极应用,都对太极思想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太极庄子不难看出儒家太极拳美学思想中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太极拳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天地人以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而闻名于世,成为众多体育爱好者喜爱的休闲养生运动项目。因此广州陈氏太极馆认为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儒家太极拳的美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儒家太极拳的“太极庄子”原于易经,“易在太极庄子,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yīn阳,如天地、乾坤、刚柔、动静等,都属yīn阳对立,太极庄子而yīn阳就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太极天地人抽象概念。《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实践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都有所改变,太极天地人所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yīn阳的协调统一以及yīn阳的相互转化思想对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原理和太极庄子拳法。

    在太极拳套路演练中,yīn阳以相融的方式表现为“阳中有yīn,yīn中有阳”,yīn与阳相互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