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返乡(1) (第1/2页)
元宵节前,秋妮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她红光满面,下巴圆一些,似乎回家过的这个年极为舒心。待她不经意却带着几分羞涩地告诉大家同村的某某去年考上泸京大学,舒梅恍有所思——不用说,考上的肯定是男同学,和妮子关系还不浅。若是女同学,任凭妮子再怎么大的肚量,多少也会有些嫉妒的。 舒梅一边交代秋妮四叶草的大小事宜,一边为返乡作准备。吴凡垮着张脸闷闷不乐——他也想跟着一块回老家,可下个学期学校有到国外比赛的钢琴选拔赛,老师要他加紧练习,走不开。 为求安全稳妥,火车是舒梅第一考虑的交通工具。在现世,搭乘火车是同类路程中所有交通工具里价格最贵的。有人在报上发表评论,声称在火车上不仅可以悠闲地欣赏沿途的风景,还能无尽地体验出行的乐趣,不失为物有所值、贵族一般的享受。 春节后的二十五天正是返城高峰,火车票一票难求。舒梅在瑟瑟寒风中站了近三个小时,望着眼前依然一片黑压压望不到头的脑袋,最终还是屈服了,向一个在人群中窜来窜去、神情猥琐、穿军绿色大衣的中年男人招手:“诶,你不是说手上有票吗?” “有啊,你要多少有多少”,军绿大衣男眉开眼笑地凑上前来,还不忘耍嘴皮子卖乖:“我早跟你说了买不到票——有人在这蹲一夜了,现在还没买着。” “我想要两张软卧。” “什么?” “两~张~软~卧~” “软卧?没有。” “你不是说要多少有多少吗?” “那是硬卧,同志”,军绿大衣男鄙夷地看了舒梅一眼,“你以为软卧是有钱就能坐的呀?平常可能还行,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春运!你有得坐就该偷笑了。就算你买到票,那肯定是无座的硬座。我这还是有座的咧,只不过是原价的三倍,还得交手续费,就赚点辛苦费撒。” 舒梅摇摇头,不为所动。她得带着俩宝宝坐二十几个小时的车呢,没睡觉的地方怎么行? 军绿大衣男悻悻地转身,故意大声地发牢sao:“坐软卧?要能在这节骨眼坐上,何必来排队买票——别以为鼻孔插两根蒜就能装象。” 舒梅无功而返。正当她考虑要不要自己开车返乡,彭建军不知从哪弄了两张软卧票。舒梅婉拒不了他的好意,只能回赠一瓶用秘法炮制的药酒,里面除了半颗四叶品的纯正地精,还有许多珍贵药材。 她们坐的是一列深夜加开,“L”打头的1290次临时旅客列车。 夜幕降临,候车室里挤满了准备上车的人,候车的人已经挤到了大厅外面。幸而舒梅手里拿着软卧票,得以进特殊通道等车。 十点半,1290次的发车时间到了。广播毫无征兆地通知大家1290次列车推迟发车,原因不明。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发车时间晚半小时还是一小时,一直无人奉告。墙那边候车室的嗓音一下大了很多,空气中躁动着几近实体的怨气。舒梅不动声色地给母亲和女儿下了静心咒。 农民工但凡回家出门都坐火车,所以搭火车的乘客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他们绝大多数根本无法理解一个牛逼的铁路是不能正点运行的。它要力争正点,但绝不能正点。要不,怎能锻炼乘客的意志和体魄,使之产生感恩的心,使之有机会对在车站迎接的亲友说谢谢,了解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 零点过半,1290次列车才姗姗来迟。舒梅推着小推车,眼看对面大片大片的黑色浪潮向暗绿色车厢狂奔涌去,匆匆的脚步声中不时夹杂着小孩的惊叫哭喊和大人的训斥责骂。李月娥在旁心有余辜地感叹一声:“还是有钱好!” 等她们一进车厢,感觉完全不同:色彩明亮,整洁干净。虽然没有空调,却带摇头晃脑的电风扇。车窗下半截是木质纱窗,开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憋闷。 车刚动,就有广播就告知因沿途塌方所以火车晚点,请大家体谅。一觉醒来,两个眉清目秀的姑娘戴着红色工作牌,穿着白色、袖子上有两道绿边的绒呢制服,笑脸迎人,送开水,逗小孩,聊家常,冲厕所,打扫卫生,扶老携幼,发纪念品,上上下下没有停过。列车长戴着白手套检查考核卫生。餐车长到李月娥身边征询旅客意见、口味,还给俩宝宝炖蛋羹。广播员给乘客送来点播卡。各种服务员都开展工作,都跟舒梅打了个照面。 蛋羹很嫩,宝宝们吃得很欢,早餐的牛rou盖面也让舒梅很满意。车厢里洋溢着愉快和谐的气氛。 中午李月娥睡过头,错过了饭点。舒梅不肯让她吃冷的盖浇饭,宝宝们也饿了,于是一起去了餐车。餐车一边与软卧相连,炒菜一边与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