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秋粮 (第1/1页)
21、秋粮 晚上,我破天荒地没有早睡,和父亲详细地商量了种秋粮的事。种粮食是这个时代农民的一项基本功,无论男女老幼都会。 我对父亲说,今天买的粮食里有三袋种子,一袋是玉米,一袋是高粱,一袋是大豆,想分给庄子时的族人,让她们种,看能不能种出秋粮。 听了我的想法后,父亲对于我想要帮助别人的想法大加赞赏——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慈悲为怀的人,我不认为他是在表扬我,反而奇怪地觉得在表扬他自己——就像前世有些父母,明明是在夸孩子,可总让人感觉他自己很了不起。 但是父亲很犹豫,想法倒是好,不知能不能付诸现实并收到成效。这个我还真没办法说服它,只好看着他在那里纠结——想要帮别人,又怕好心干了坏事。 纠结了半天,他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翻出一本貌似书的东西,要我看——原因是母亲教过我识字。 我吓了一大跳! 到这个世界后,我还没有见过书!虽然从城里铺子的名称来看,这些字貌似繁体字,但那是斗大的字挂在招牌上,而且路人经常念叨XX铺子XX商行,我即便是猜也能猜出。这下要我去看书,不是要我露馅吗? 吓归吓,手还是忐忑地伸了出去。 不过拿来一看,心立刻放下来! 还好,是一本简单的历法书。虽然是繁体字,但认得!至少,猜得出!写是肯定不会写的,这个时代的青草的娘也只教过她认字,至于写字,受经济条件的局限,没铜板买文房四宝,最多只在地上涂鸦过。纸上写的话,我按简体字写,最多只会被人认为写了别字吧?!不露馅呀不露馅! 这个历法书,我不看也知道些。不过还是装模作样地仔细察看了一翻。又结合父亲关于种植业的常识,决定种植大豆和玉米——这两样外婆家里就种过,只不过种的不多,就是地边上的补充作物而已,而且种的时间早些,春分至清明期间就种了,立秋后就收获。 现在都夏至(农历5月21,阳历6月22日)了。父亲虽然担心种不好,但更担心全庄子的人的生计,又和我计算了半天的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期,又对了半天的历法,还是决定种。 说干就干。 父亲比我还心急,他要我早些休息,自己又跑去找外婆商量。——我不知道的是,他自外婆家回来后,还连夜就着昏暗的油灯把玉米和大豆种子清理了一遍,只等分给族人,又把家里的粮食收进里屋——也就是从堂屋移到我的房间里去。 第二****还是一早起来,和更早起来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就进山了——早餐我一向很绿色,山间的各色野果就是我的早餐。种田也不是我能干的,所以——我还是干点更实惠的吧。 父亲冲着我的背影喊要我早些回来,他准备去请族长。 今天幸运地找到了几窝鸟蛋,可以给三弟小豆子小不点他们蒸蛋吃。当我拖着一只野山羊,背着大筐的菌子回家时,老远就听到,家里不是一般的热闹。 进门一看,院子里站满了人,连族长都在我家。 一见我进来,一堆的人都喊,“青草,青草回来啦!”“青草识字,青草说说!” 正当我扯着腮帮子跟她们笑着打招呼时,族长来到我身边,先是笑眯眯地喊了我一声,然后示意其他的人安静,再然后,开腔了。 “青草啊,首先呢,我代表全庄的人感谢你,你这才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稍好一点点,就掂记着庄子里的人了,很好!” “青草啊,你父亲和外婆说是你的主意,要给大家送些种子,种上秋粮,这个怎么种?能成吗?别是浪费了种子吧?” 我一看,好像庄子里每家都有代表,连几家佃农都派了人来——无一例外都是当家家主,且都是我的长辈。 “各位长辈,奶奶外婆伯娘婶娘姑妈姨妈——”我这里还没喊完,周围的人群就哄笑起来——我容易嘛我,这么多的人,貌似谁都不能不敬吧! “呵呵呵,各位长辈,今年旱得这么厉害,很多人家里都放弃了一些田地,本来就影响了收成,而且呢,”我斟酌着词句,“即便剩下的这些能保住,也会影响收成,减产是免不了的。” 周围的人一扫开始的开心模样,都愁眉苦脸地点头。
我接着说,“昨晚我和父亲合计了一下,又看了一下黄历,发现种玉米和大豆可能还来得及。这两样作物都只要3个多月就可收获,现在还只夏至,秋分后,最迟寒露就能收,时间上来得及。现在就怕是错过了节气,作物长不好,不过没关系,最多就是浪费了一些人工,损失了些种子,没关系的。” “但是现在种这些也要水。我想是不是这样,我们先把种子下在自家的菜地里,长成苗后再移栽。这样需要的地面积少,要浇的水也少些。过些时日,要移栽了,老天爷总要下雨了吧!” 听我说完,族长沉吟了一下,对着大家说,“我看也行。各位,青草分析得有理,咱庄户人家,有的是气力。我们总得试试,不然,这个冬天会难熬呀!就按青草说的做!等下回去就下种!” 又对着我说,“滴水恩,涌泉报!青草,你今日的义举,我记住了!” 我谦虚地笑着,说着客气的话,又和父亲把几筐种子抬出来(昨晚父亲已清理好了),按照父亲昨晚的意思,每家各5斤,玉米不够的,就全种大豆。 有几家因为空的田地不多,所以不要那么多种子,我也要她们带回去,随便开一块地种上也好啊! 因为族长通知族人的时候就要她们带上袋子,家里量米的量筒正好量一斤,所以分起来还是比较简单。很快族人就感激不尽地走了——玉米3文一斤,黄豆4文一斤,也就三十几文的事,但对于族人们来说,也是不少的开支——在后来的艰难岁月里,有的人一个月能有10斤的主粮,已经是很不错了。 后来,各家各户很快就将玉米和大豆下种了,移栽时,又幸运地受到了上天的雨水的恩赐,并一路长势良好,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收成,有效地减轻了过冬的负担。庄子里的人都很感激青草,这也是原因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