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谋_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锦年(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锦年(六) (第2/2页)

,心说,这顾七娘使唤起太守府的‘侍’婢,直当是自家的,亏得长孙氏竟能容她。她转脸去看长孙氏的神情,倒并不在意的样子,只是吃惊地半张了口,瞧着穆清发愣。

    穆清差走了‘侍’婢,方向长孙氏道:“若教军中将士知晓,个个皆挂碍家人,无心应战,军心溃散。李公倘再引兵退回晋阳,勤王之征,便到此为止。李公也好,兵将也好,想要再振起雄心,却再不能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便是这个理儿。”

    郑氏姊妹听得懵懵懂懂,互望一眼,估‘摸’着这话大约同她们二人并无多大联系,便放在一边,不作计较。

    长孙氏的眼睛倏地睁大,抬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悔道:“我一时急糊涂了,竟未想到这一层……”

    正说着,阿达随着那名‘侍’婢快步进屋,方要行礼,穆清一面抬掌制住,一面急切地直起身子,“莫行虚礼,快挑上一匹良马,将太守府的信使追回来。即刻便去,快。”

    阿达犹豫地看看她,立在原地并不挪动,穆清叹了一声,摆摆手,“兹事体大,除你之外,指望不上旁人,且不必顾虑我,误了大事,连同我在内,任谁都好不了。”

    阿达再不犹豫,二话不说,便要出屋子。“且慢。”长孙氏在他身后唤道:“且驻一驻。”言毕她招过‘侍’婢,低声同她说了几句。‘侍’婢提起裙裾,疾步出了屋子,半刻功夫,手捧着一柄宽刀进来。

    “外头大‘乱’,纵有一副好身手,也少不得一两件兵刃傍身。”长孙氏指着那宽刀,向‘侍’婢挥了挥手,示意她送至阿达手中,“这柄宽刀原是我父亲的佩刀,虽非出自名家之手,却也是万中难觅一件的利刃,自父亲离世,许久未出鞘,今赠了你也不辱没了它。快收好了便动身罢。”

    阿达接过宽刀,捧着向长孙氏躬身一礼,转身要走。穆清盯着他手中的宽刀,脑中猛然闪过一道灵光,似是被人重重地敲了一记暴栗,一下跳起来。“阿达,阿达。”她忙出声截住他,阿达再次顿下脚步,又回到屋中。

    “倘或追不上,也莫回头,直往大军中去寻二郎与克明,见着他便说,我的意思,虽不敢十足把握,却有计能竭力一试,或能退敌,莫要撤军回晋阳来,千万千万。”

    阿达应了一声,便提着宽刀,大步跑出去。

    “顾姊姊有法儿?”长孙氏燃起全部的希望,倾身问向她。

    穆清将她上上下下地仔细瞧了两圈,也向她倾过身,直望进她的目珠内,“除去那柄宽刀,长孙将军可还有甚么遗物在夫人身边?”

    长孙氏脸上的希望瞬间被一种说不明的奇怪神‘色’替下,似是躲躲闪闪,明灭不定。连一边郑氏姊妹的目光也教她的怪异吸引了来。

    穆清见她这般形景,料定必有极其重要,她又不愿轻易示人的物件在手,登时心下定了一半,倒也不催促她,只随她自去踌躇。

    过了好半晌,长孙氏才定定地点了下头,自贴身处‘摸’出一支‘精’巧的银钥,招过方才去取宽刀的那名‘侍’婢,将银钥递予她。

    那‘侍’婢去了一炷香的功夫,捧着一只小木匣子进来,小心端稳地将那只小木匣置于长孙氏面前的桌案上。

    众人的眼光皆聚拢在这只木匣上,但见长孙氏轻轻拂去匣上的浮尘,拔下发间一支细巧的簪子,以簪子尖仔细挑‘弄’了几下匣子上的小锁,去了小锁,匣子于众人瞩目下被缓缓揭开,一卷微黄的布帛正安静地躺在匣中,毫不起眼,又教人觉着它光芒四‘射’。

    长孙氏撮起指尖,拈起这卷布帛,缓缓展开,捧着它亲手送至穆清面前。穆清低头瞧去,这原该是一块细白绢布,上头红黄浅褐的沾染了大片渍痕,还有工笔细字在上头,经了些年岁,字迹微微有些化开,与黄褐溶在一处,字迹却仍明了可辨。

    穆清双手接捧过,一目十行地阅看下来,越看越惊,她忍不住抬头惊异地看看长孙氏,长孙氏凝重地点了一下头,“这是父亲在世时,替我备下的嫁奁,父亲曾说,它价堪半壁江山。”

    郑氏姊妹一齐瞪大了眼,投望向穆清手中半旧的布帛,并不十分相信。穆清却低头将那上头的细字用心又看了一遍,目光在“阿史那染干”几个字上凝结。

    再抬头时,她脸上‘蒙’了一层不出所料的笑意,“长孙将军先见,这歃血盟书,确抵半壁江山。”

    PS:阿史那染干,就是启民可汗,也就是勾结刘武周,集兵要围攻晋阳城的始毕可汗他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