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长安锦年(八) (第1/2页)
一支直穿入大帐的鸣镝,令对岸的兵士如临大敌。 刘武周与一名壮硕的异族将领一同走出大帐,瞪视向对岸。“大约那便是始毕可汗。”穆清视线牢牢定在那两人身上,偏头对长孙氏说:“你可准备好了?” 不等长孙氏答话,对岸临河处,一字列开了一长排的箭手,冷光闪烁的箭镞尖头,直直指向她们,并她们身后的众人。 “从此刻起,不论发生甚么,绝不能向后退一步,退一步便输一分。”穆清捏了捏长孙氏的手指,这话似对她道,实也对自己道。 言毕她拖着长孙氏的手,向前跨进了两步。一眨眼的功夫,两支羽箭“嗖”地直奔而来,长孙氏反握住穆清的手,紧得穆清的手指传来一阵生痛。两支箭不偏不倚正落到她二人的脚边,深刺入土中,箭尾被震得微微颤动。她只觉长孙氏的手心沁出一层滑腻的细汗,脚却钉牢在了原地,分毫未动。 两人身后的几名‘侍’卫沉声低咒一句,亦从箭囊中‘抽’出利箭来,张弓搭箭,对准了刘武周与始毕可汗的脑袋和‘胸’口。 长孙氏取出小木匣中的那方淡淡黄褐‘色’的绢帛,向对岸展开,朗声道:“可汗可认得此物?” 她密密地卷起绢帛,转手递‘交’予身后的人,[正是方才‘射’出鸣镝的那名‘侍’卫。那‘侍’卫从背后的箭囊中又‘抽’出一支箭来,将卷密实的绢帛。以铜环束于箭身之上,顿步拉足了大弓。 穆清回头向他低语几句,只见他点头一笑,笃定地重又架起弓,“夫人瞧好了。”携着绢帛的羽箭随着他这句话,一同飞将出去。全然不似对面‘射’来的那两支,只含着警告的意味,‘射’入脚边的地下,这一箭竟是直冲着始毕可汗的脸面而去。 对岸的兵士不及阻挡,不必说是兵士。便是立在始毕可汗身边的刘武周。亦反应不及,眼睁睁地瞧着那支箭奔袭而来。 箭到近前,却稍稍偏差了一息,并未伤着始毕可汗的发肤分毫。只贴耳而过。他耳边响起箭镞带风的嚣叫。惊得他瞪圆了眼睛。足足愣了半刻功夫,方怒不可遏地一把夺过一旁一名兵卒的手中的弓,正要‘抽’箭搭弦。对岸清朗的‘女’声又起。 “一件旧物,送予可汗瞧过,箭走偏了,并无要伤可汗之意,还请可汗原谅则个。”长孙氏隔着汾水向他大声送话,声音里还藏着个把破音,若不是汾水水流声响,她的仓皇早已教对面的人识破。 说话间已有兵卒拾起始毕可汗身后的那支箭,解下紧缚于箭身的绢布帛,摊展开来,呈于始毕可汗与刘武周跟前。 始毕可汗垂目匆匆一扫,见只是一方沾了大片污渍的黄旧布帛,并不以为意,抬头的瞬间,却瞥见了绢帛上“阿史那染干”的字样,他不可置信地从兵卒手中夺过绢布帛,将上头的细字一目十行地读过一遍,竟是大吃一惊。 刘武周凑过头,就着他手中的布帛一望,登时惊得张了口,瞠目结舌与不成句,心中倒是明白,恐怕此次趁虚围攻晋阳的事要落空。再抬眼看始毕可汗,绷着脸,两道粗重的眉头皱结在一处,‘唇’角下挂,死死地盯着这旧布帛出神。 “可汗,这……”刘武周迟疑了半晌,终发声打破始毕可汗的怔愣。 “阿塔在世时,曾与霹雳堂长孙将军签下盟约,歃血为盟,各自信守承诺,保边境二十年不起争战。”始毕可汗抖动了两下手中的布帛,向刘武周道。 “老可汗离世多年,长孙将军已早已不在,这盟约不作数也不足为奇。”刘武周起了急躁,指着那旧布帛说。 始毕可汗并不理会他,一步步地走上前,在汾水岸边站定,将对岸两名帷帽遮面的‘女’子仔细打量了一番,放声问:“敢问哪一位是长孙将军的后人?” 长孙氏望了望正冲她点头鼓舞的穆清,端端地衽敛作礼,扬声道:“家父正是长孙晟。可汗既还记得家父,定是识得手中那方布帛。” 始毕可汗不冷不热地笑了几声,学着汉人的礼数,生硬道:“长孙将军的后人,失敬失敬。阿塔与长孙将军俱已过世多年,夫人倒有心留着这个。”说着扬了扬手中的绢帛,显着一副随意的样子。 长孙氏听着他那口‘吻’似是要不认账,心内焦急,一时语塞。 穆清一面作了礼一面接话答道:“长孙夫人同长孙将军是一样的‘性’情,皆是念旧的人,那盟约又那样紧要,自是要长长久久地留着。可汗瞧瞧那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