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氏家规 (第2/2页)
氏敛眉正色,略含一丝羞怯的喜意:“法妙师傅说,求子必得心诚,先要斋戒两日,然后她与我通了诚,把《白衣观音经》学给我念,日后每日早中晚念上几卷,坚持三月,包管、、包管能有好消息。” “我记得你去前并未斋戒?”范氏沉吟着,如果儿媳妇真能生出嫡孙来,那自是大喜事。 “正是这般。法妙师傅难得北上,又琐事缠身……只因我求子心切,才答应了我,五日后上门为我通诚……”语气小心委婉,含着试探。 原来齐家祖上曾有规定,不许尼姑道姑上门,齐氏族人,都不得信奉这些无稽之谈。 如今政安民富,佛教道教日益兴盛,尤其江南一带,大小寺庙庵堂道观林立,京城也不乏知名道场。 不过齐家是书香门第,一贯不喜三姑六婆搬弄是非,其他也罢了,姑子最是可恶,穿堂入室,惯会引逗内宅女眷做些见不得人的丑事,还要以佛法来掩盖。为免此难堪,齐家索性百多年前,就立下家规,严禁尼姑道姑踏足。 徐氏起初并不知道齐家有这条家规,直到三个月前,她回娘家时,母亲替她出了个主意,说是圆福庵的送子观音最是灵验,她回来后不由在婆婆跟前提了提。 婆婆不置可否,谁知数日后,就令齐怋睿陪她同去。 当时齐怋睿神色有异,她偷偷打听了一下,才知齐家竟有这样的家规。却不知范氏应允她之前,是不是与公公去商议了? 为此,她越加焦急,若此次再无子,真个要把婆婆得罪惨了! 徐氏的话,使得范氏沉吟起来。
要是从前五夫人当家,自然是不成的。但眼下齐家就她身份最高,难不成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到?为了儿子的子嗣,说不得要谋一谋了。 眼见范氏面色松动,齐怡琴不由大急。 所谓家规,那是每一个齐氏族人都必须遵守的。上次,母亲不顾父亲反对,硬是闹了一番,才逼得父亲让步。若这次再生出别的事来,只怕不大妙啊。 齐氏族中人或在会稽,或在外地任上,可京城,齐家不只他们这一支,还有齐悦瓷姐弟俩呢。那俩姐弟,别看年纪小,惯会阴谋诡计的,回头向会稽告上一状,这罪名,可大可小啊。即便看在父亲身居高位上暂时不能怎样,保不定将来呢? 想到此,她顾不上自己闺阁女的身份,以及可能得罪嫂嫂,出言阻道:“母亲,此事非同小可,还是等父亲回来合计得好。” 范氏莽撞,并非蠢笨,自然明白兹事体大。 不过,她年将四十,身份尊贵、儿女成群,只剩下一个心愿未了:嫡孙迟迟不见动静。 “你说得也有理,”范氏徐徐点头,才犀利地扫了媳妇一眼,高声说道:“关系齐家百年声誉之事,咱们一二妇人,万不能轻易作主,好歹等家中长辈来拿主意。” 唰的一下,徐氏红润的脸色惨白如纸,哆嗦着双腿,几乎站立不住。 她不是不知齐家的家规,奈何求子心切,时间紧迫,哪儿还管得着这么多。 婆婆厉害,倘若她再无喜讯,即使不被休回娘家,莺莺燕燕也得占满她的露华院了,到时候她这正妻之位,还有什么意思? 她当时也想过再来一次圆福庵,但法妙师傅说了,若是决定在圆福庵诵经,至少要住满一月方能归家。她娇生惯养长大的,齐家规矩又大,一个年轻媳妇,怎么好在庵堂一住就是一月呢,到时候没什么事,也会被人泼一身脏水,是以万万不行。 齐怋睿自诩风流才子,徐氏又颇合他心意,生怕委屈了她,忙抢上前与母亲作了一个揖:“母亲错怪了。原是儿子一时糊涂,不怪她。” “嫂嫂也是为了替咱们齐家开枝散叶,母亲一向心疼她。莫非是方才生女儿的气,还恼着女儿?”齐怡琴慌得扶着徐氏,笑盈盈望向母亲,又扔了一个眼神过去。 徐氏勉强笑了笑,放开小姑子的手,上前一步跪在婆婆脚下,低声泣道:“媳妇知错了,请母亲责罚。” 她虽是徐家女,奈何不是托生在大房二房肚子里,而是三房的女儿。 她父亲本是庶出,读书又不行,身上捐了个闲职,对这个女儿倒是千疼万宠的。原要许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和和美美过日子,谁知二伯亲自做媒,把她说给了齐家,齐家门第显赫,齐怋睿人才出众,她都满意。可惜到底吃了出身低的苦,一直不被婆婆所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