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小富婆_第二十七章 远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远派 (第1/1页)

    康熙到来,使众妃子眼晴一亮,她们个个都变得激动活跃起来。环肥燕瘦各有千秋的美女,如五颜六色的花似的装点着周围的景色,也装饰着康熙的眼睛。

    “宜妃,让朕也瞧瞧胤禟的独一无二。”康熙说着就来到宜妃身边,挨着她坐下。这一举动不知羡煞多少人。

    宜妃娇艳一笑,“有什么是皇上没见过的,不过是不值当的小玩意儿罢了。”宜妃越是这样说康熙就越感兴趣。

    “哦?你这么一说我就更不能不看了。”康熙一把拉过宜妃的手,似乎没觉得不妥,倒是宜妃羞红了脸,有些修为不高的妃子已经看红了眼。康熙就这么拉着宜妃的手,一段皓腕横在眼前,在精美镂空宝石镯子的相衬下更显得纤细柔美。但是,康熙的眼神却停留在那些特别的宝石上。只是一些普通的碧玺,通过切割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可谓不新奇。也难怪这些妃子们大惊小怪了,就连自己也是头一次见到。想到这儿,康熙心里冷哼一下,好你个胤禟,有了好东西也没想到你皇阿玛,看朕怎么收拾你。

    正在挽秀楼兴奋的胤禟冷不防的打了个喷嚏,他丝毫没想到自己已经得罪了最大的boss。当胤禟回到阿哥府接到康熙传来的密旨,让他明天禀报一下前门大街被堵事件。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忘了什么事。宣旨的小太监好似和胤禟关系不错,悄悄透露出: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胤禟头大了,他忙给云初去信。求她设计一款适合皇上佩戴的饰品,报酬是挽秀楼一分的分红。

    于是云初收到了今天的第二封信,从信上不难看出胤禟的急切。没有送上门不要的好事,云初看在一分利的份上,很快设计出一款镶嵌月光蓝水晶复古宽戒。戒身是一条镂空长龙,龙首尾相接处一枚鸽子蛋形月光蓝水晶,完美的切割使它闪耀着异常美丽的光彩。

    胤禟一拿到图,没来得及称赞就又去了挽秀楼。“老李,今晚上你就是不睡觉也得帮我把这个做出来。”

    老李看到去而复返的胤禟,接过他手中的图,心中连连称赞。“这不用说还是那位姑娘的手笔吧。”

    “这个东西可是救命的,你赶紧的。”胤禟可不想看到皇阿玛一生气,明天就把自己提到南边去。

    “九爷,这戒指您什么时候要?”老李拿到图纸心里已经跃跃欲试了。

    “你没听清楚,今儿晚上不睡也要赶出来。”胤禟见老李一脸为难,“只要你做出来,我把那姑娘请出来,到时候你想问什么问什么,成吗?”

    老李一听,立马乐了。“好嘞,我就是拼了老命也给您打出来。”听听这话说得,又不是让他上刀山下火海,值得如此夸张吗。

    也是胤禟运气好,老李今天出手是万分顺利。等戒指到胤禟手里时,上边还带着打磨后的余热。手中有宝,心中不慌。有了这么趁手的礼物,害怕老爷子发火吗?

    等朝上该处理正事都处理完了,金銮殿上康熙就朝胤禟发难了。

    “朕听说昨儿个前门街被堵了一上午,凯音布你身为九门提督,说说你的辖区内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康熙字正腔圆把话敲出来。

    只见一个威武的中年武官走出队伍,跪地回话,“回禀皇上,实乃一家首饰店铺要出售珍品,结果买家过多引起的。臣得知此事,立即派人前去维持秩序,幸无造成太大影响。”

    “是吗?是哪家店铺啊?”康熙接着问道。

    “回皇上,店名为挽秀楼。”凯音布话一出口,堂下官员便议论四起,“这不是九阿哥的店铺吗”、“昨儿个连我都被堵那儿了”。有的人更清楚了,因为家里的夫人小妾们已经向他们炫耀过了。

    众阿哥更是笑眯眯的看着胤禟,感情人家那天送礼物是存着心思的。真是佩服啊!

    康熙轻哼了一声,下边立马安静了。“既然并未滋生事端,就算了。都下朝吧!”

    众人恭敬行礼,待皇上退下后才散开。几个阿哥围住胤禟,纷纷恭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调侃的语气让胤禟浑身不自在起来。

    这时一个小太监朝胤禟跑过来,“皇上请各位阿哥到上书房。”众人到了上书房,胤禟悄悄的跟在后边。

    康熙一眼瞅见了队尾的胤禟,“老九,今儿怎么偷偷摸摸的。“

    胤禟一听,忙走到前边。“皇阿玛,您看错了吧。儿臣今儿可是有礼物送给您。”

    康熙哼了一声,好像并不领情。“无事献殷勤,非jianian即盗。”

    “皇阿玛,看您说的。儿子有了好东西能不先送给您吗?”胤禟话语里可是带着谄媚。

    “真是第一个送给朕的吗?不想吧,有的人已经生意好的把街都给堵了。”

    胤禟递上礼物,又退后站在一旁。“皇阿玛,您的这份礼物费时太长,是今儿早上才做成的。”

    康熙见胤禟态度还不错,打开盒子便看看究竟。他拿出那枚戒指,捏在手中。“的确不错,比内务府做的还要精致几分。”他看着戒指沉思片刻又接着问,“这样的技术就比印度缅甸进贡的珠宝还要精湛,你是如何掌握这种技术的?”

    胤禟和云初合作之初,就想好了一套说辞。“回皇阿玛,这是从一个洋人手里无意得到的。依儿臣所见,国外的宝石加工技术已经超过本朝。”

    康熙听了胤禟的话面色一沉,上书房的气氛瞬时诡异起来。皇上爱听什么话,不外乎歌功颂德之类,听听胤禟都说了什么。

    其实接触洋务的这段时间,胤禟越来越发现大清和洋人之间已经存在很大差距。此次正好借机说出自己的看法。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康熙此刻就从一枚小小的的戒指上联想到其他方面。他本人就是一个热爱学习的皇帝,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知识使他对外国文化有了简单的认识。一直以来西方在他眼里不过就是蛮夷,看来皇上当久了自己忘了先辈。突然他脑海里仿佛闪过一丝头绪。

    “胤禟接旨,从即日起可免去上朝诸事,五日后南下,整顿巡视海关,规划海外商道。”

    胤禟被这道旨意弄得一头雾水,这哪跟哪啊,不是说是两个月之后再去吗?不过皇上已经下旨,哪儿又收回的道理。“儿臣接旨。”

    接着几日的朝堂上,话题便是围绕着一枚戒指展开的。一些守旧的官员说这是奇巧yin技,难登大雅之堂;一些官员听闻这是外国技术连连称奇,请求皇上聚集天下奇士,发扬本朝技艺。两个派系争执不下,最后由康熙拍板定下,于工部之下设立巧仪部,由工部尚书协同四阿哥召集天下异士,办巧仪学堂,凡有能者即可为师,凡有意者即可入学学习,凡做出有利百姓生活之器具者重赏。

    于是,平日不为重视的各类工匠地位迅速提高,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发明热。巧仪学堂在经过最初的混乱之后,已经渐有规模。初入学堂的这批工匠成了之后最早出洋留学的一批人,也成了大清最出色的发明家和科学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