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谏诤路断 (第1/1页)
看到玄宗松了口,唯恐天下不乱的李林甫不干了。 他原本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把太子老五老八一起弄死、顺便把张九龄弄下台。 搞不好,武惠妃都跟他商量好了报酬,一但事成,他能得到什么好处之类的。 没想到玄宗在最后的关口上,居然“倒戈”了。 李林甫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先把张九龄弄下台。 李林甫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口腹蜜剑,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嫉贤妒能,排除异己。 张九龄现在还没有被罢黜,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为了搬倒老张,李林甫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把朝中几乎能笼络的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同伙,试图孤立张九龄。 然后,就是散播传言,想把张九龄的名声搞臭。 但是老张直肠子驴的名声在外,即使散播谣言,效果也没有预想的好。 李林甫发现这两条路效果都不怎么样,干脆用了plan-c。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去跟玄宗打小报告。 然后,他几乎每天都在跟玄宗说张九龄的坏话,让玄宗觉得张九龄这个人不行,不应该被委以重任。 谎话说的次数多了,可信度就会变高。 再加上老张原本就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相比于李林甫的“顺毛”,他从来都是把玄宗气得炸毛。 玄宗越来越不待见张九龄,老张心里也不是没有数;但是老张是一个忠心可鉴的人,虽然被玄宗讨厌,但是该做的事他一样没耽误。 越是这样,越容易落下话柄;本来李林甫在玄宗旁边乱说话就已经把老张玄宗心目中的“好感度”降到零了。 张九龄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关系一直很好。 严挺之这个人一身傲气,一直就看不起李林甫那种不学无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跟他一样,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曾经当着严挺之的面,把“伏腊”读成“伏猎”;伏腊指的是夏伏日、冬腊日。 老严当时就无奈了,跟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 一个连伏腊读不对的人,怎么能留在中书省里? 没多久,萧炅因为某些原因被任命为岐州刺史,调离了长安。 李林甫更加不开心了,你们俩合着伙来欺负我是吧? 更加怨恨张九龄和严挺之。 没多久,机会来了。 老严离过婚,他前妻改嫁给了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因为贪污罪被判处监禁。 严挺之去帮他求情,说此事必有蹊跷,请玄宗重新调查。 玄宗这个时候已经十分依赖李林甫,问他: “严挺之怎么会帮自己前妻的老公求情呢?” “此事必有蹊跷。”李林甫说。 玄宗于是把严挺之划成了同伙。 张九龄去求情:“虽然是严挺之的前妻的丈夫,但是两个人私下没有什么交流,肯定不存在结党营私!” 玄宗不听,还把老张以及裴耀卿一块儿给惩罚了。 今年十二月,裴耀卿被任命为左丞相,张九龄为右丞相、并罢掉了他参与政事讨论的权利。 严挺之则被贬成洺州刺史,没多久移绛郡太守;王元琰被流岭南。 李林甫这样还不解气。 天宝元年,玄宗问起严挺之在哪里,说这个人还可以用。 李林甫怕皇帝把他找回来重用,于是跟严挺之的弟弟说,你哥哥不是想回来吗,皇帝挺看重你哥哥的,你让你哥哥上书,说得了风疾需要治疗,这样皇上就会允许他回京治病。 严挺之不知是计,还觉得李林甫这个人蛮不错的,还帮自己家出主意,于是就按他说的上了道奏折。 李林甫拿到这封奏折之后,立刻跑去跟玄宗说,可惜啊,这个严挺之年纪大了,还患了风疾。看来是用不了了,不如给他个闲职,让他安心养病吧。 玄宗叹息了好久,最后把他打发到东都洛阳做太子詹事去了。 把张九龄和裴耀卿“赶走”了之后,立刻就端了一副宰相的架子。 玄宗在位期间,一共有三十四位丞相,每个人都各有特色。 早年的姚崇擅长变通,宋璟擅长制定律法,张嘉贞以严格按章程办事而出名。
中期的张说文采斐然,李元纮、杜暹都是出了名的节俭,韩休、张九龄出了名的耿直。 张九龄被罢黜丞相之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能直言进谏的人。 李林甫原本就是一副J诈的相貌、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J相。 他最擅长颠倒黑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定一个人的过错;同时,他还特别会弄权。 他城府深密,一般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他一向口腹蜜剑,表面上说的比谁都好听,背后却往死里坑对方;最重要的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有些不了解他为人的人,被他坑死了、都没发现是被他坑的。 凡是玄宗器重的人,李林甫表面上都是先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然后和对方攀关系。 弄得好像两个人跟亲兄弟似的。 如果他心里想的真的是他表面上做出来的样子也就罢了。 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他紧接着就会动用权势、在背后捣乱。 玄宗现在基本已经丧失了明辨忠J的能力,由着李林甫胡闹。 这货是天生的谋略家,虽然这份才能没用在正道上,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很厉害。 纵然是老J巨滑、久经政场的“老油条”,也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忽然之间有了这么大的特权,李林甫不飘是不可能的。 为了闭塞、混淆视听,独揽大权。 李林甫居然公开以个人的名义,召集谏官,跟他们说: “当今圣上是一代明主,我们做臣子的,当然应该顺着他的话说。”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 “我话就撂这儿了,如果有人非要一意孤行的话。最好先掂量掂量!” 有个叫杜琎都的谏官曾经尝试了给玄宗写信,试图揭露李林甫的真面目。 结果,第二天就被贬出了长安、贬为下邽县县令。 从此之后,更没有人敢直言进谏了。 谏官如同虚设,谏诤之路至此断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