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蘅芜秋景 (第2/2页)
篱笆有些类似,只是更加繁茂,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新香味。 贾芸循着石子路慢慢走近。秋日清晨,院子里静谧的一丝儿声音皆无,西风略卷,满墙的藤叶儿齐齐晃动,一如波浪,奔腾踊跃。 贾芸靠近门廊,却见侧面的一扇木格窗户半掩半开,探头看去,雪洞一般的居室之中,宝钗正和她的贴身丫头莺儿一起,挨坐在绣墩之上,由莺儿在桌上的一大堆丝线之中挑选着不同的颜色,而宝钗则低着头,细细的捏着银针,穿引而走,雪白的脖颈弯出一个优雅的弧度,纤细的手指上下翻飞,有如兰花绽放,加上那一丝极专注认真的神情,把个贾芸顿时看的呆住,耳边只是回响起《牡丹亭》里的那支名曲: 袅晴丝, 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 整花钿, 没揣菱花, 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眼前的这薛宝钗虽没有杜丽娘揽镜自照的自怜自爱,可是那份雍容娴静的气质却是绝似。 “小姐,可好些日子没看见你动针线了呢。” 稍顷,莺儿突然笑着转过头来,想似要和宝钗说话,冷不防看见贾芸呆立在窗口,先是一惊,又是一喜,连忙站起来招呼,那几个在屋后头的丫鬟婆子听见了,也纷纷进到屋里,一边儿帮着收拾桌上的丝线,一边将贾芸迎了进去。 “芸二爷!” 宝钗红着脸微微一福,让过一只凳子,又命莺儿去沏上好茶来,两人对面而坐。 “清晨来访,倒是打扰了。” 贾芸说道, “还望宝姑娘恕我唐突之罪。” 莺儿在旁边抿着嘴说道: “才小姐还提起二爷呢,我看倒不是唐突,而是戏文里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呢。” 宝钗狠狠的一跺脚,娇嗔道 “死丫头,还不快去倒茶来!净是油嘴滑舌的招人嫌!” 莺儿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转身而去。宝钗忙伸手捋了捋鬓角的长发,却被贾芸无意中发现,这个可爱的少女此刻竟是连耳朵上都一片通红。这种娇羞无限的神情,配上原本的花容月貌,一时间令贾芸似乎连礼貌都忘了,只是呆呆的凝望着,一言不发…… “二爷!” 又是莺儿这个促狭的小丫头,端着茶盏一声娇呼挡住了贾芸的视线,贾芸忙尴尬的移开视线,却发现莺儿正满脸笑意望着自己,露出一口细细的贝齿来, “请喝茶吧。” “嗯,多谢了。” 贾芸有些狼狈的低头饮茶,心中却依旧在回味着宝钗的那份典雅之美。直到半晌之后,才被宝钗低低的声音点醒: “芸二爷,清晨来此,想必有事?” “哦,是是是!” 贾芸连忙放下茶盏,从袖中取出一叠纸来,铺放在桌上,这才望着宝钗说道: “久闻宝姑娘少览群书,最是渊博的,今儿特意上门,却是请益而来。” 宝钗摇手道: “渊博二字哪里敢当,不过是幼年在老父膝下,假充男子教养,多读了几本闲书罢了,没得让芸二爷嗤笑,请益之说,素不敢闻的!” “宝姑娘休要谦逊,贾芸此来却是诚心请教的。” 贾芸知道薛宝钗心中一直是有一根礼教的准绳所制衡,所以在原著中才会借机不断的向林黛玉和贾宝玉等人灌输正统的社会理念,虽然自己才学超群,可是处处安愚守拙,随分从时,把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说辞挂在嘴边,似乎从来都不以自己的聪慧而得意,和那个“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林meimei恰好是鲜明的对比。因此,贾芸此来,也是做足了打太极的准备的。 果然,宝钗见贾芸说得诚恳,只得笑道: “既然二爷不以我之浅陋,移驾下问,我又敢不尽心的?只怕待会儿答不上来,倒让二爷见了笑话。” 贾芸连忙摇头道: “宝姑娘客气了,我所要问的,乃是当年汉末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词,不知宝姑娘可能赐教否?” 宝钗点点头说道: “小时候倒曾看过,因爱其情真辞切,略略记得。” 贾芸连忙向莺儿讨来一副笔墨,请宝钗默诵。宝钗闭目思忖片刻,终于轻启朱唇,念道: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