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黎族分裂 (第2/2页)
城?”我也开始提出一点点要求。 “绝无问题!”大长老环顾一圈,所见都是晗首示意允可,便郑重保证下来。 这样我就放心了,到了姜氏宗族,至不济也可将问题交给姜由去处理,不会在回来前造成出走现象的扩散。 初冬的晨雾有一种沁骨地冷,一大早,石头城外,太昊族的骑兵们就整齐地列好了队,等候长老们出城。但出城的明显不只是长老们,相送的30余位长老也就罢了,让我诧异的是,竟有数百黎族人跟送长老们出了城。虽然场面极为安静,没有相送应有的喧哗,但无言中却有一种凝重之意油然而生,可以看出随我们前行的长老们压力也不轻。 一路无言,向西北方向的山地奔去。 木驼是识途老马,一路只想放马狂奔,只嫌黎族长老们坐惯了牛车,吃不得这样地苦,不得不时时停下来等候。 七天后,途中开始遇到大帐上有牛头标志地牧牛部族。但我们的侦骑一旦发现后回报,我和木驼就带大队绕过这些部族前行,不愿在深入姜氏神山之前与炎族或姜氏的其他部族多打交道,深恐一步走错,遇到一个难于沟通的部族,发生哪怕一点点小小地冲突,就让这10名长老知难而退,不愿再前进。毕竟百年以来。他们都被骑牛部族打怕了。 如此晓行夜宿,第十一天,终于离开草原,深入山中。按距离估算,这里应该距离大河很近了,后面这几天应该就是沿大河的方向在向西行。 进了山中,木驼也谨慎起来,时时带侦骑在前面带路,或驱赶猛兽,晚上更是不得安宁。每晚都有30名左右的战士得负责夜间守御,营地内大火彻夜不熄。 在山间坡地上前进五天之后,终于,姜氏的神山在望,若非姜由之前曾跟我介绍过,我对这自然的神功也会惊诧不已,即使如此,姜氏的神山仍让我心动神摇。不能自已。 四下的地形都算比较缓的山地。群峰与山间地大量草坂相间,相对高度不过在百米之间,草地上已经见到多处营帐和牛羊群,到处是牛头图腾。让10名长老一路走来,有些兴奋和忐忑。 但在众峰之间,牛神山仍是突兀无比。 在一条宽阔的河边——当然了,这条河应该就是所谓的“姜水”了,宽度在冬季看上去只有200米左右宽,且清浅见底,我们就亲眼见到牛群驮着牧人从河中间涉过——有一块面积在数平方公里的大平原,在这些小块地草坂间显得大气无比。 而在这草坂和姜水边上,一座高峰拔地而起,山下有数堆乱石。 让人心动神摇不是它的高度——大约也只在150米左右——而是它的形象:如同一个石刻的牛头! 牛头其中一侧,甚至有一个巨大的牛角隐约可见,另一侧似也曾有过牛角,如今却断掉了。 谁都不用再说明,连木驼都不发一言,但我和那10名长老全都明白,姜氏的神山,也是姜氏的宗族所在地终于到了。 让我欣喜地是,神山下的草地上,已经是一片人喊牛鸣马嘶的热闹场面——姜氏在筑城! 而在周边的坡地上,上千亩粟地收割后的粟杆还清晰可见,边上围起了高高的篱笆墙。 姜氏的大帐篷上,一根长木顶端,是一个锃光发亮的铜牛头。 不用再说什么,10名长老纷纷下马,向神山跪叩在地。 200余骑出现在山凹中极为显眼,姜氏地筑城工地上,数骑离群而出,快速向我们奔来,木驼狂笑着迎了上去。 姜由脸上鲜花般灿烂,却仍是不舍取下他地铜牛头,待看到我也到来,便扔下木驼,纵马过来,翻身下马,躬身作礼。 在他的地盘上,以族长的身份,我可不敢让他下跪。 待见到10名长老,姜由脸上明显一惊。 “石头城内情形如何?”入了大帐,姜由沉下脸,向旧长老问话。 “这个——这个——”长老们一时难以作答。 “黎族各部中,有7个部族不愿看到黎族与炎族和解,改姓黎,南迁出走,连太昊也不知情,不知道往哪去了。”我干脆代他们作答。 姜由脸上表情转瞬数变,最后默然。半晌之后,才沉吟道:“我到姜氏神山,便知各族仍以炎族为宗族,要我任姜氏之长,那时我便与姜氏各族约定,不得在牛神子孙中再起冲突。” “可就在前个月,南方极远之处,有一个由族部落,居然远涉经月,来伤了姜氏一部。” “太昊族长可能教我,我该怎么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