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七 集 24-26篇 (第6/7页)
插进工作服式样的夹克,接着三个蒙面大盗逃出博物馆;他们向左转弯,再向左转弯,沿着博物馆后面的码头忘命地奔跑,那儿有一个联系人坐在高速游艇等着他们哩。 这艘艇对着东边,位于艇前边的斯德哥尔摩半岛,艇的具体位置是在丹弗思多桥下,横跨着一片水域。这伙盗贼将艇靠在供人们垂钓用的码头,窜上岸夺路而逃,消失在黄昏的暮色中。不到半小时,本世纪最为夸张的艺术大盗案销声匿迹了。 天才画家自画像 瑞典为名画失窃举国震惊,深感悲哀,因伦勃朗的名画自1956年抵达瑞典后,被国人认为稀世珍宝。现今,为了追回艺术珍宝,瑞典国几乎动员了全世界一流艺术侦探日夜守候,惟恐机会擦肩而过,成为绝世“罪人”。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反艺术犯罪领域里有一位享有半壁江山盛誉,同时在世界文化艺术反犯罪独领风sao的一名战将,罗伯特惠德曼,此刻出现在人们的破案视线。 回顾惠德曼20年来的办案经历,他帮助价植超过2.5亿美元的艺术珍品回归,其中有noranrockell和arkrothko的名画和从秘鲁的墓xue挖出来金质武士塑像,以及挖出那些隐藏很深的叛逆者的同党。 “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解救这些艺术珍品,让它们回到大众的身边,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惠德曼解释他何以每天如此忙忙碌碌地去上班,“这样也会使我的肖像在简历中显得好看些。”惠德曼不无风趣、动情地说。 话说失窃的名画伦勃朗,是画家的自画像。纵观画坛,还没有一个画家创造出像伦勃朗凡里金那样,画自已所取得的如此成功。在西方画坛,伦勃朗创造了一个画家自画像90余幅的记录;这个记录,至画家去世的1669年仍没有人赶上。在这90余幅自画像中,有1620年代,画家年青时一头蓬乱头发的形象,也有1669年伦勃朗垂垂老矣时的写照。 失窃的那幅自画像作于1630年,是画家仅有5幅画于铜板上的作品中的一幅,也是尺寸最小的一幅,相当于精装书规格那样大小。这幅弥作珍贵的自画像收集在时年才24岁,摇摇晃晃的天材画家作品集中;伦勃朗此时是个充满活力。而又悲天悯人的性情中人。 画像中的伦勃朗穿着黑色外套,一顶黑色贝雷帽漫不经心地扣在那一头卷曲栗色头发上,他凝视着前面的芸芸众生,其表情可谓是受伤而又不失坚毅;一片金色的树叶夸张地装饰画面,使之光彩夺目。当此幅珍贵的画像于17世纪首次在鹿特丹出售时,几经易手以35弗罗林成交,相当于35美元。今天,你如要得到它,需付出4,000万美元。 “梁上君子”与警察博奕 何以偷盗艺术品的“梁上君子”时至今日成为一项产业,要解释这个问题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据估计,现今全球每年偷窃艺术品和制作艺术膺品交易其市场价值已超过60亿美元。在林林总总的犯罪行业中,毒品交易,抢支卖买和冼钱获利丰厚;盗卖艺术品也是无本生意,一本万利的事。尤其是一些博物馆提出用付赎金的方式让艺术品回归,更使艺术大盗趋之若骛。另外一些博物馆则反对此动议,意图阻止“梁上君子”们乘火打劫,中情局反艺术品偷盗的首席特工惠特曼如是说。 以偷盗艺术珍品为业的这帮人有自已的潜规则。有时,他们也试着会将盗来的艺术品在市场出售,但这类出货一般不是真正的佳作。懂行的收藏者不会去买这种“嗟来之食”,因为它不能在公共场合展示,所以偷来的艺术品在购买人求购前,通常会隐姓埋名于地下世界,平均有7年时间不见天日。偷来的艺术品出手,一般只相当于它的合理价值7-10,即使这样贱卖,一些作品也值几百万之巨。这就回答了为什么偷窃既然成为一项“产业”的理由。在全球,这条产业链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式方兴未艾。 瑞典当局为名画失窃深感震惊和愤怒,这件令举国羞辱和愤慨的案子列入了天字第一号必破令,警察为尽快找到线索抢救名画,一举逮捕了13人,其中有3名是伊拉克出生的三兄弟;其中两人:巴哈和迪雅卡多已宣判无罪释放,只有三兄弟中的老二沙发证明有罪,与他有关的另二件艺术品仍然没有下落。在巴哈和迪雅恢复自由身后,有关此案的侦查一度冷落下来。 2005年3月25日下午,美国洛杉矶警署的反犯罪小分队抓获了一个欧亚犯罪辛迪加组织的嫌疑成员,此人当时正在寻觅毒品。当时警方人员并没有在他身上找到任何毒品,也许是他活该倒霉,他们从嫌疑人身发现了一幅画,画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女子,她肩上披着一条柔软的披巾。警方不知画中的人为何方人士,于是请来博物馆馆长,还有大名鼎鼎反盗窃专业人士,鲍勃惠德曼,及他的中情局反艺术品盗窃的团队。经过照像扫描和资料库检索,这幅被盗的画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这是法国画家雷诺瓦所作的“妙龄巴黎女郎”,大约5年前在瑞典被盗。 当侦查组的办案人员审问这名因雷诺瓦的名画被捕的盗贼时,他供出了更为珍贵的,从瑞典国家博物馆盗走价值连城的名画,伦勃朗自画像,他还供出了现在占有伦勃朗自画像的人和他的联系方式。 惠特曼有了涉案人的着落,其心情一下从多云转晴,他与瑞典同事、斯德哥尔摩刑警马科思奥思瓦尔多商定要发起一个“刺激”行动,让伦勃朗的自画像回家。 “在美国,我暗中扮演了欧洲犯罪组织的艺术专家,为偷盗的艺术品浮出水起穿针引线作用,”惠特曼道出个中隐情,“我飞快赶到哥本哈根,然后,与在斯德可尔摩占有画像的那个人联系。 2005年9月15日上午10点,哥本哈根斯坎迪克饭店,惠特曼在客房里等电话。对于惠特曼,出差是他的一道“家常菜”。近几个月,惠特曼因破案心切,经常在外面奔走,无暇顾及家里。只要公务需要,他习惯提起手提箱就走,回家里打个招呼的时间都被挤掉了。他与家里沟通大部分靠手机,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就是这样用煲电话粥的方式度过了他工作后的个春秋。除了在美国本土工作外,他还经常到巴西、厄瓜多尔和法国等总共13个国家办案。有时候,他早晨醒来,几乎不能回忆起他呆的是哪一个城市。 今天,如往常一样,他以一个假名住进了饭店,用假的旅行证件,扮演一个别的什么人,他已习惯这样“名不符实”的“工作”。按中国人的哲学,凡事都有利弊两面,好坏共生,绝对好天底下是不存的。正因惠特曼常以各种“面孔”出现,所以也不容易让人记住他。惠特曼没有明显的特征,身上脸上也没有疤痕,也没有大大的招风耳朵可供辨认,身高中等,不胖不瘦,衣着普通,这样的人进入人多的场合,就会很快地溶入人群的背影中,就像一只伪装的蛾,藏进树身里一样。 作为刑警,工作需要单刀赴会也是常有的事,有时也难免险象环生。三年前,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宾馆,惠特曼只身一人,作为西班牙警方重案组成员闯入一间客房,逮捕了欧洲犯罪辛迪加的头目安琪苏雷兹弗劳。此罪犯交给惠特曼一件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