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茶道茶仪 高低立见 (第2/2页)
佛教禅机有着某种联系。所以,茶与佛又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嗯,嗯。哦,哦。”中川荣一不停地点头。 一直站着的钱万林听得似懂非懂,但又深深佩服。 “不同季节要喝不同品种的茶,不同品种的茶要用不同温度的水冲泡,这是有严格区分的。对身份不同的来客,要用不同品质、不同等级的茶叶招待。” “是是是,对对对。”中川荣一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喝茶,跟中医中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茶叶本身就是中药,用这种茶叶沏茶可以防病治病,更可以健身养生。” “是的,是的。”中川荣一又点头。钱万林也跟着点头。 “我们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茶有九德,这九德是,时、真、良、德……” 中川荣一听得目瞪口呆,深深折服。他打断方达先的话,摆摆手说:“好了好了。方先生,你不要一次讲的太多,我记不住。” “啊?不让我说啦?这刚哪儿到哪儿啊?中川队长,我们中国的茶礼、茶仪、茶艺、茶文化我就是给你说上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更不要说中国文化啦。” “方先生,你刚才说的茶艺指的是什么?” “茶艺,说的是以种茶、摘茶、制茶、茶叶、喝茶为题而作画、作诗、作曲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作品。其中以诗词最多。” “哦。是这样的啊。方先生,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古诗词,也颇有研究和体会。” “谢谢。中川队长,谢谢你能喜欢我们中国璀璨深邃的古诗词。但是,你未必能知道多少、能懂多少啊。” “嗯?!方先生,你又是在贬低我吗?” “不敢不敢。中川队长,我说的是实情啊。” “实情?方先生,我们不妨试一试。请你说出一首诗词,我来给你解析。怎么样啊?”中川荣一不服气地说。 “嗯?也好。不试试,怎么能知道你懂不懂、懂多少啊?中川队长,在你身后的墙上就有一首诗词,请你来鉴赏解析吧。” “好啊。”中川荣一立刻起身,兴致勃勃地走到客厅南墙前。墙上挂着一幅字,这幅字是由十几个楷书字组成的直径一尺的圆圈。中川荣一微微地仰起头,认真仔细地看着,却是如坠迷雾之中。“方先生,这?这用字组成的圆圈是诗吗?” 方达先起身走到中川荣一的身边,自豪而又肯定地说: “当然,这就是一首诗,七绝。” “不对不对。方先生,七绝诗的每一句是七个字,四句应该二十八个字。一、二、三、四……十四,十四个字,你这字数不够啊。这不是七绝诗。”中川荣一断然否定。 “唉!看来你是真的不懂啊。中川队长,这首诗是中国古诗词中的经典,这叫叠字回文诗,这只是回文诗中的一种。诗的第一句的后半句是第二句的前半句,第二句的后半句又是第三句的前半句。以此类推。最后组成了一首完整规范的七言四句七绝诗。中川队长,你听明白了吗?能听懂吗?” “听懂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听懂。方先生,这首诗怎么读?应该从哪里读起啊?请方先生赐教。”中川荣一虚心地请教。 “好吧。我不读跟你听,你是永远看不懂的。”方达先抬起右手,指着圆圈左上方的一个字,语调深沉略带伤感地吟咏起来: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听罢,中川荣一似懂非懂、不懂装懂、懵懵懂懂地大加称赞: “好啊!妙啊!真是好诗!方先生,请你给我讲解讲解,越详细越好。请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真啰嗦。”钱万林心里不屑地嘀咕着。 “嗯?中川队长,你让我给你讲解?不行不行。” “为什么不行?方先生,你是怕我听不懂吗?” “那倒不是。我是怕,中川队长,我怕你听了我的讲解以后你会伤心落泪。” “什么?我听你讲解这首诗会伤心落泪?笑话,这怎么可能啊?方先生,你把我看得太脆弱了吧?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今天你必须跟我讲,还有详细地讲清楚,讲到我完全听懂了为止。” “中川队长,你这不是在强逼迫使我吗?你的情绪会影响到我的情绪。在这种紧张不协调的情绪下,是讲不出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的。” “是吗?那这样好了。方先生,现在,我们把这里当做教室,你把我当做你的学生,我把你当做我的老师。这种师生关系、这种轻松协调的情绪,你是不是就可以讲解啦?” “哎,这就对了嘛,这样我就好讲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