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旗威武 (第2/2页)
满是血污的铠甲,直接去忠君大帐参见永历皇帝。此时永历正背着手盯着地图,身旁的方以智和廖文希正围在他的身旁。 “靳侯快来,清军已经出兵了,距丰城还有五十余里,三个时辰后就到。”永历指着地图说道。 靳统武走上前去,躬下身,而后说道:“还有三个时辰,那么未时过后,清军就可能到达丰城了。” 永历点下头,说道:“清军来的很快,兵力大概有五千左右,好像还有一千多八旗骑兵,不过估计他们未必知道是我们大明的军队正在围攻丰城,只是收到消息丰城正遭受袭击,才出兵救援的,不然以南昌城中一万清兵,是不会贸然出兵的。” 听到永历的分析,靳统武连连点头,其实这些也都是永历和方以智、廖文希等人商议的结果。此时李嗣兴已经率领两千明军向北进发,准备监视拦截清军。 “陛下,刚才攻进城内的时候,清军反抗的很激烈,丰城知县是个人物,坚持到现在,打退了我们两次进攻,不过等我把大炮推到城墙上去,对准房屋上的清军,几轮轰击后,丰城必破!”靳统武说道。 “嗯”永历点点头,就要答应靳统武的意见。 这时方以智急道:“陛下,万万不可,大炮会误伤百姓的,就算我们攻下了丰城,也会失掉民心的!” “这有何不可?事出紧急,不然小小的丰城就会把我们困住了!”廖文希反驳道。 “百姓重,还是城池重要?再说南昌的清军马上就到了,应该先击退他们,而后丰城自破!”方以智高声说道。 永历想了想,心中觉得还是方以智说的有些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真误伤了城中的百姓,以后大明如何征兵筹粮? “二位说的都有道理,不过现在还是迎击南昌方面的敌人为好!”永历说道。 既然万岁爷说话了,方以智和廖文希没再说什么。接着永历下旨命令四个营的明军将丰城围起来,然后率领主力北上二十里,准备迎击清军。 李嗣兴早就选好了战场,在丰城以北去往南昌的路上,比较开阔,适于大炮和火枪的使用。等到永历到达以后,立即将十几个营的明军安排好,准备一口将南昌的清军吃掉。 永历心想:“打攻城战不行,难道打野战还不行么?” 可是两个时辰过去了,就是迟迟不见清军露面,接连派出好几拨探马,回报说清军走走停停,根本不像要来打仗,好像是游山玩水一般。 永历听后,心中大喜,这说明南昌方面的清军还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更不会有所防备,消灭这股清军就会容易很多。 在靳统武和廖文希的建议下,永历下令将明军先埋伏在路边的小树林中,等清军出现后,立刻向清军发起进攻。 又过了一个时辰,大队的清军才姗姗而来,连斥候都没有派出,最先出现的骑在马上的八旗兵。 躲在树林里观察的永历看到八旗兵后,惊讶万分,或者根本就是不可置信。刚才探马回报说是清军松松垮垮,没想到还真是这个样子,甚至更加不堪。 原来八旗兵们一个个慵懒地骑在马上,有的甚至就是趴在马背上,而且身上竟然没穿任何铠甲,穿的是单衣号服,或者干脆光着膀子。在队伍中间一抬软轿上,好像躺着一个人正在呼呼大睡,跟在八旗骑兵后边的是绿营兵,更是队列不整,倒是像一群逃荒的叫花子。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八旗兵?”永历惊讶地看到这一切。 旁边的廖文希倒是明白,说道:“南昌一带天气炎热,八旗兵多是北方人,根本不能适应,还有清军太过轻敌,所以没有穿盔甲。” 廖文希的解释,也正是永历心中所想,南昌可是号称“四大火炉子”之一,北方人怎么能适应得了,就是永历自己也是这三年中,慢慢适应过来的。 又看了一眼正迎面而来的八旗兵,永历喃喃自语道:“八旗兵还真是够威武啊!” (再苦再累,我也在码字更新,其中的苦,又有几个人能知道呢?朋友们,鲜花和掌声在哪里?鼓励鼓励我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