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疲于奔命 (第1/2页)
尚可喜要出兵江西的消息,在调兵的时候,就被广州城的眼线探听到了,很快将情报传递给了梅山上的“第三军团”。 顾炎武、张宝、蒋飞虎三人接到密报后,马上聚到一起商议。顾炎武在离开井冈山的时候,永历曾经嘱咐他,要他在广东,想方设法牵制住尚可喜的清军,尤其是在主力明军东进江南的时候,江西空虚,所以必须将尚可喜限制在广东,让他动弹不得。 尚可喜在广东的军队并不是太多,只有吴三桂的一半,共十余万,主要驻扎于潮汕、韶关和广州三地,其中广州最多,为五万清兵。此次五万清军北上,已经是尚可喜所能抽调军队的最大极限,否则广东三处要地,将无兵可守。 将尚可喜的清军牵制在广东,不让他北上一步,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张宝和蒋飞虎绞尽脑汁地想,可是要他们上阵杀敌,也许凑合,但是用兵谋略,却着实不足,二人急的抓耳挠腮,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顾炎武也是一脸深沉,虽然面上没有急色,但心中已是如大火焚烧。他心想:如果完不成皇帝交代的旨意,放任清军进入江西,自己可是有负皇恩啊! 三个人都很着急,张宝先提过一个意见,但说出来后,马上就被顾炎武否决了。这条意见是尽起“第三军团”,向西北进入江西境内,然后与江西明军配合,阻截尚之信。 其实这个办法早被顾炎武考虑到了,却只能是下下之选。原因很简单,就是“第三军团”不过五千人,江西境内的明军估计也不会太多,加在一起也不能抵挡得住五万清军,何况广东的尚可喜军中多有“红夷大炮”和西洋火枪,火器之力甚至还要强于吴三桂。 顾炎武一筹莫展,张宝和蒋飞虎也是相对无言。这时候,忽然门外有人禀报,说是南海大澳岛来人了。 “大澳岛?”顾炎武念叨了一句。对于南海大澳岛,顾炎武知道那是新建的“大明海军”,主帅是张水蛟,政委是张煌言,有三四千人,大小船只上千条,算得上是南海最大的一支船队。 张宝让人将信使带进来,等信使进来后,深施一礼,然后拿出一封密函交给军团长张宝。张宝打开一看,虽然有的字不认识,但是大体也能读得懂,慢慢读完,是越看眉头越舒展,直到完全打开,而后兴奋地对着顾炎武扬扬了手中的密函,说道:“顾政委,这信是张煌言,张大人写的,他在信上说了一条计策,可让广州清军难以北上江西。” “哦?快说来听听!”顾炎武急道。 “张大人说可以用‘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先放出风声,说要联合福建郑经攻打潮汕,然后出兵潮汕,等尚可喜援兵一到,立刻撤回梅山。与此同时,两位张大人率大澳岛船队向北入珠江口,攻打虎门炮台,必能将支援潮汕的清军再调回广州。”张宝说道。 “好计!”顾炎武一拍身旁的茶案,起身就往外走。 张宝和蒋飞虎很是奇怪,连忙问道:“顾大人,您这是干什么去?” “啊”顾炎武这才感到自己有点失态,不过仍然高声说道:“张煌言不愧为我大明的奇才良将,我顾炎武不如也!” 张宝和蒋飞虎听到顾炎武如此赞扬张煌言,心中也是深以为然,顾炎武和张煌言都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名士”,但二人却所善不同,顾炎武乃是当今大儒,而张煌言则是“水中蛟龙”,所以听到顾炎武赞赏张煌言,也觉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那就按照张大人的意图办啦!”张宝说道。 张宝是“第三军团”的主将,军事上还是由他做主,顾炎武并不“越雷池一步”,只是给予些建议而已。 顾炎武点点头,蒋飞虎也并不反对,于是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三天之后,潮州城内突然有人传言,说是梅山上的土匪下山攻打潮汕,兵锋已经抵达距离潮汕二百里的地方,而且一支船队自福建厦门南下,据说要从海上攻打潮汕。 起初人们并未相信,但是一天以后,潮州府丰顺县突然遭到一伙土匪袭击,不但县城被攻破,而且“县太爷”也被人削掉了脑袋。 消息传到潮州城后,立即引起了满城的恐慌,四年前潮州被一伙不明身份的军队攻破,汕头大营一万清军凭空消失,已经够骇人听闻的,难道又要重演了吗? 潮州知府蒋凤文、汕头总兵魏成赶紧聚到一起商议如何守城,如果单是土匪来袭扰,即使再多,也不用过于担心,凭借着潮州的高大城垣,就能抵挡得住。可让二人最担心的是福建南下的郑经舰队,去年年末,郑经的水陆两军大败福建总督吉力嘎,逼得朝廷换帅,洪承畴上任后,两军正在厦门对峙。如果是郑经的水军南下的话,以潮州只剩一万的守军,根本是守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