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老jianian巨猾 (第1/2页)
湖州知府衙门,洪承畴端坐于“政通人和”匾额之下,双手扶着书案,正在仔细地观看着书案上的江南地图,但是地图上的字很小,使他看的不是清楚,只好拿了旁边的西洋“放大镜”凑近了继续观看。 “老啦,这眼神怎么就如此昏花呢?要是再给我十年少年时光,那有多好啊!”洪承畴心里不免得一番感叹。 看了一会儿,洪承畴抬起头,对众人说道:“湖州一战,消灭万余明军,我军大获全胜,可喜可贺啊,现在我已经写好了奏折,明日就送往京师,为诸位同僚请功!” 堂内的文武官员一听,无不喜形于色,转过身,一起向洪承畴躬身道:“全赖藩台大人谋划有方,乃是诸葛武侯在世,属下等只是尽职而已。” 洪承畴笑笑,心说自己不过是说说而已,朝廷要是嘉奖下来,当然是本藩台为首功,你们不过是踏脚石而已。 “嗯,吾等上下齐心,将前明残匪赶出江南,到时候朝廷肯定不会亏待诸位,封官荫子自然不在话下。”洪承畴一边如此说,一边心里又在想:自从来到江南,就任闽浙总督以后,还真没打过几次胜仗,尤其是面对突然冒起的明军,更是屡次吃亏,甚至浙江都丢了。好在现在收复了湖州,浙江大部又重回自己的手中,也算是对朝廷有所交代了。 但是眼前情况,并不是太乐观,浙西衢州还在明军手中,再有江苏大部也改换旗帜,变成了“大明”的天下,这一切变化的这么快,还真让人应接不暇。 郎廷佐那个废物,听说已经投降了“大明”,而且做了“大明”的高官,这太出乎人意料了。想想真可笑,当年自己在“松山之战”后投降大清,然后做了清廷的高官,现在郎廷佐竟然学自己,归降了明廷,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自己的好运气,能够历经两朝,而屹立于官场而不倒。 想到这些,洪承畴自己笑了一下,而后正色道:“诸位,现在叛匪已经占据了江宁,郎廷佐有负皇恩,向叛匪投降了,那么下一步咱们议一议如何向江宁进军,光复江南。” 到现在为止,洪承畴等仍称明军为“叛匪”,将永历视为“假冒永历皇帝”,毕竟对于突然冒起的明军还是有许多迷惑的地方,比如说明军的大本营在何处,所谓的“永历皇帝”是真的还是假的,等等。 听到洪承畴开口询问,下面站立的文武官员们就议论开了,有的主张马上北进江宁的;有的主张先驱逐浙江明军的;有的说要等北方清军南下江宁以后,再挥师北上的,这些闽浙官员们乱哄哄的,相互之间大呼小叫,好不热闹。 洪承畴坐在堂上,并不禁止,而是静静地听着,将每个人的话都思考一边。这种习惯从他做官开始就养成了,他认为“群策群力”能够帮助他思考,使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下属官员们一轮了一段时间,洪承畴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决定,便坐直身子,“吭,吭”两声,清了清嗓子,等下边肃静了,这才说道:“诸位,本台决定绕过太湖,进攻苏州,而后静待朝廷大军渡江南下,再与朝廷大军会师于江宁,驱逐前明余孽。” 不得不说洪承畴做了一个恰当的决定,此时浙江清军不贸然北上江宁,而是攻取江南南大门苏州以后,便停止前进,等待北方清军南下,再合力围攻江宁,使江宁的明军首尾不能相顾,确实为上上之选。否则以现在江苏明军的实力,洪承畴即使全力北进,也不会 洪承畴在进攻苏州之前,特意在湖州留下两万人马,由一个叫做苏克永的福建总兵据守湖州,抗拒南下的明军,同时监视浙西。而他自己则率领其余的两万余清军,沿着太湖的南岸,向东北方的苏州进发。 此时的苏州已归大明统辖,现任知府仍然是原来的清廷知府,名叫周瑜宁,只是如今“改旗易帜”变成了大明的苏州知府。 周瑜宁并不是在永历还都南京投降以后才归顺的,而是在大明“第二军团”攻占杭州后,黑山和方孝玉准备率军北上的时候,周瑜宁主动派出信使联络明军,表示自己愿意“拨乱反正”归顺大明的。所以黑山和方孝玉为了使苏州重回大明,便接受了周瑜宁的请求,并让他留任原职,等待主力明军东进江南。 后来主力明军收复江宁以后,永历皇帝还都江宁,江宁改称南京,周瑜宁又主动派人入京,递上自己归顺大明的奉表。只是当时永历已经率军西去,所以没有当即看到奉表,不过在回到南京以后,得知苏州之事,马上派出使者去苏州,加封周瑜宁为从二品江苏布政使,以收其心。 周瑜宁原来只是正五品知府,这归顺大明后,立即连升三级,成了江苏头号地方大员,大明朝廷皇恩浩荡,让他感激涕零之余,马上又派人从苏州府库调拨稻米十万石,银两二十万两,上好苏绸五千匹送往南京,敬献给大明皇帝。 这个时候,周瑜宁刚刚送走去往南京的车队,回到自己的卧房,拿起紫砂茶壶,躺倒软榻上,正想清闲享受一番。忽然门外跑进一个衙役,大喊着:“不好啦,老爷,大事不好!” 周瑜宁被这叫声吓了一哆嗦,手中的茶壶差点失手,怒骂道:“老爷我还没死呢,你嚎叫什么?” 进来的是苏州知府衙门的班头,只见他满头大汗,一脸惶恐地说道:“老爷,小的昨天回吴江乡下探亲,今天早晨遇见从黎里镇来的逃难百姓,他们说浙江的洪藩台正率军北上,估计此刻已经快到吴江啦!” 黎里镇是江浙交界处的一个小镇子,而且周瑜宁也知道,凡是战乱将起,百姓们总是最先逃离,甚至比军队还要快。听到班头这么一说,周瑜宁大惊失色,连忙放下茶壶,也来不及更换官服,就向外跑去,边跑边喊道:“快去把廖习凯他们喊来,派出探马去吴江,本官要知道洪承畴到哪里了!” 等周瑜宁跑到大堂,才想起自己没穿官服,又转回去穿戴好才来到府衙大堂。在太师椅上没坐多长时间,苏州城守副将廖习凯、苏州同知、苏州通判、苏州知县、推官、经历、知事、县丞、主簿、典史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跑来了,大概算算起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