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十三章 逃之夭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逃之夭夭 (第1/2页)

    就在明军即将围歼大河东岸清军的时候,洪承畴率领一万清军赶到,使永历等君臣不得不重新考虑眼前的形势。

    西来的湖州清军大约两万余人,有一半被困在大河东岸,另外一半正在西岸想办法渡河救援东岸。本来再有两三个时辰,以明军的战力和火力完全可以消灭东岸的清军,然后再相机消灭西岸的清军。可是现在洪承畴率军出现在小山的东边,随时都可以加入战团,东西两面夹击明军。

    再看小山相比四周低洼的地方,是一个高点,可以俯瞰四周,东西两面是清军,南面是一望无际的泥泞稻田,北面是碧波荡漾的太湖。而明军则集中在小山的西面,按照兵法上讲,这就是“险地”。

    明军要撤退的话,东西两面是想都不用想,不说洪承畴的一万清军,即使是西面的大河也是一道天堑。南面的稻田和北面的太湖也不可能,稻田里泥泞难行,想通过太湖撤退,也得要有船才行。

    原来是永历想要引诱洪承畴出城,如今洪承畴尾随而来,却无处下口了,这让永历、郎廷佐等君臣无不大急,永历鬓角的汗水都淌了下来。

    “诸位,要下令撤退吗?”永历急问道。

    “陛下,现在不能慌乱,也不能撤退,否则清军便有机可趁了!”乔贵乐答道。

    “那你说怎么办?”永历又问道。

    乔贵乐看了一样东边正缓缓出现在大路上的清军,说道:“陛下,此地居高临下,还是比较易守难攻的,不如我们将进攻的军队撤回来,然后上山固守,即使大河对面的清军过来,再加上东边的清军,臣以为我们也能守上一段时间。”

    这时郎廷佐说道:“守上一段时间?我们在这里,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如何能守住?”

    “可是只有这个办法能保存一线生机,不然我们撤往南边的稻田,要是陷在里边,不就成了清军的口中之物了吗?”乔贵乐反驳道。

    郎廷佐听完,低头沉思了片刻,而后抬起头,对永历说道:“陛下,乔大人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看来只有这么做了,我们先守住小山,洪承畴虽然兵力是我们的两三倍,但短时之内是攻不上来的,我们可以趁机派人出去向南京和浙西求援。”

    永历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好吧,马上传令,命令山下的军队撤回小山,将小山周围的防御布置好,以防清军进攻。”

    就在明军撤回小山,郎廷佐和廖习凯刚刚布置完毕防御,洪承畴的军队到达了距离小山不足两里的地方。

    永历当然不愿意给清军排兵布阵的时间,立刻下令山顶的两门大炮开炮,将山下的清军炸得人仰马翻,使得洪承畴来不及摆下阵势便只好后退四里。

    因为明军撤退到小山上,本来被围困在小山和大河之间清军终于可以摆脱围困,因为大路就在小山脚下,所以“大命不死”的苏克勇不敢走大路,一面派人寻找木材修造木桥,一面率领残部绕着小山,赶去与洪承畴会合。

    苏克勇所部清军虽然能侥幸解围,但损失也很惨重,大约战死了两千多人,那些尸体正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的稻田里,而苏克勇在撤退的时候,根本就没想为他们收尸。

    永历知道现在形势已经对换,开始是湖州清军过桥后,遭受了突袭,差点就要将他们全歼,而现在明军却只能退守小山,防止洪承畴以优势兵力攻山。

    当他看到大约有一千人的清军正在搬运木头,修补那座木桥的时候,更是无可奈何,有心派兵下山去阻止,可是洪承畴正等着自己这么干,只要明军下山,洪承畴必然会趁机率军出击,截断山上和山下明军的联系,然后再分而击之。

    所以此时只能放任清军修好木桥,然后桥西的清军过桥,如此一来,围困小山的清军兵力将达到三万余人,山上的明军的形势就更加危急。

    突然郎廷佐拽了一下永历的衣袖,指着小山北面得太湖说道:“陛下,你看太湖里的是什么?”

    永历的视线一直盯着那座木桥,听到郎廷佐的话,马上转头去看,发现北面太湖的湖面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点,一眼望不到边际。

    “那是什么?”永历疑惑地问道。

    “陛下,那是船只!”郎廷佐答道。

    “船?”永历迷惑极了,心道太湖上出现了这么多船,难道是渔船吗?

    过了一会儿,随着湖中的船逐渐接近岸边,永历等人终于可以看清楚果然那些黑点都是船,虽然不大,但是起码在上千艘以上,而且船上站满了人。在这些小船的中间是十余艘大船,都是较大的艨艟战船,其中正中心的最大,竟然有三层楼那么高,有可能就是所谓的“楼船”。

    “他们是什么人?”永历急忙问道。

    “陛下,太湖中有无数的水盗,其中最大的一支水盗,头领叫做“过江龙”邓宁,手下有三千多水盗,船只无数,整个太湖的水盗都以他马首是瞻,眼前遍布湖面的船只,来的应该是邓宁无疑了!”郎廷佐说道。

    郎廷佐过去乃是两江总督,他对江南的绿林匪盗颇有了解,这太湖中的水盗胆大包天,甚至在他刚就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倾巢出动侵袭过苏州,后来他几次派兵围剿,都因对方太狡猾,铩羽而归。

    现在太湖上出现了上千艘大小船只,郎廷佐当然能猜到是太湖“过江龙”来了,可是他此时到来,是怀着什么目的呢?明军和清军大战,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吧?他是敌,还是友?

    正当永历和郎廷佐迷惑的时候,太湖上的船队突然转向,向大河的西边驶去,只有一艘小船向东岸而来。

    那艘小船靠岸以后,从船上蹦下来五个人,向小山这边跑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