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感天动地 (第1/2页)
明军第一次攻城以惨败告终,损失士兵达到两千三百余人,负伤失去战力的士兵更是在三千多。 以前永历率军攻城,都是凭借新式大炮,如今火药所剩无几,就算火枪兵将所有火药交给大炮使用,也不够三轮射击的。要知道新式大炮只是“红夷大炮”的改进型,是非常能消耗火药的,不然哪来的那么大威力。 没了大炮,明军就像失去了爪牙的老虎,战力大减,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但是清军却可以凭借坚城反击。 想清楚了这一切的永历,下令李嗣兴和钱三海撤回来,不要再进攻了,即使把黑山的两万人再派上去,估计也是于事无补,徒增伤亡。 攻城战结束,永历马上召集群臣开会,当李嗣兴和钱三海到来的时候,永历看到两个人都负了伤,进入大帐后,就跪下磕头,请求赐罪。 永历稍微安慰了几句,告诉他们“胜负乃兵家常事”,而后让他们下去治伤。 等他俩出去,永历说道:“诸位爱卿,我军损失惨重啊,没想到洪承畴不但善攻,而且善守,看来想要杭州城还需要另想办法,不知道诸位有什么良策吗?” 郎廷佐、乔贵乐还是老样子,面无表情,并没有说话。 黑山和方孝玉对视一眼,方孝玉才说道:“杭州城墙高大,又有内外两城,即使攻下外城,恐怕再攻内城也非易事,除非我们长期围困,也许还有取胜的机会,只是时间不足啊!” “北方清军正在围攻扬州,扬州又是南京的门户,我们没有时间围城了,必须尽快赶往扬州救援才是!”乔贵乐说道。 “陛下,我老黑马上再领一万人马攻城,我就不信攻不下来?”黑山狠狠地说道。 永历摆下手,对黑山说道:“不可莽撞!” 这时郎廷佐说道:“陛下,洪承畴兵力不过三万,困守在杭州城内,如果他想逃,早就逃了,臣以为他不走,就是想留在杭州,一来可以牵制我军,而来可以消耗我军。” 永历点下头,表示同意郎廷佐的看法,要说现在大帐中的诸人谁有郎廷佐了解洪承畴?要知道他们二人可是满清官场上的“死对头”,郎廷佐当然能够猜到洪承畴的用心。 “消耗我们?”永历自语道,眉头紧锁在一起,双手不断地摩挲着,脑袋里想着对策,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计划。 大臣们也都沉默了,无不低着头思考对策,可是半个时辰过去了,竟然没有人能提出一个可行的计划,即使是郎廷佐和乔贵乐也是一筹莫展。 洪承畴缩在城内,就愿意当“乌龟”,让人就是无处下口,就算是诸葛亮再生,也未必能想出一个完美的对策来。 就在永历君臣犯愁的时候,突然帐外的传令官进来禀报,说是洪承畴的母亲傅氏和弟弟洪承畯请求觐见。 永历听说洪承畯母子求见,他还真差点把他们忘了。前几天,在吴江县的时候,永历已经见过他们母子,因为傅氏过于激动而晕倒,永历便没有与他们细谈,而是让他们休息几日再说。 后来永历要率军去庙港堵截湖州清军,没时间再理会他们母子,但特意让人送他们去苏州暂避,等自己回京路过苏州的时候,再见他们。 让永历没想到的是洪承畯与他母亲并没有去苏州,而是暂时走到半路就回来了,到了吴江听说大军已经去了杭州,便一路寻来,找到明军大营后,再次请求觐见大明皇帝陛下。 永历寻思:反正现在也想不出什么好对策,与其在这里闷头乱想,不如让大臣们回去,等放松了心情,也许就能想出好办法。趁这个时间自己见见洪承畯母子,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事? 于是永历让郎廷佐他们散去,留下乔贵乐与自己一起见洪承畯母子,然后让张千出去接他们。 不大一会儿,张千领着洪承畯母子进来。傅氏和洪承畯进帐后,马上就要俯身跪下,口称“万岁”。 永历看到白发苍苍的傅氏还要下跪,急忙从桌案后边绕过来,边走边说:“老人家莫跪,请起啊!” 张千就站在傅氏身边,连忙将傅氏搀住,好心地嘱咐道:“老人家,万岁爷说不跪就不跪,小心身子哟——” 傅氏被扶起来,连连道谢。不过洪承畯还是跪下了,行了大礼。 永历让人拿来椅子,让他们母子坐下,傅氏坐下后,洪承畯并没有坐下,而是站在母亲的身边伺候着。 茶水被送过来,永历回到御座,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老人家来,有何事情?” 傅氏向永历欠了欠身子,回答道:“回禀陛下,老身乃是罪人的母亲,本来是没有面目来见陛下的,但是老身那个不肖子,此时正领兵与大明朝廷作对,致使江南战火四起,生灵涂炭,所以老身和幼子前来觐见陛下,请求允许老身去杭州,劝说那个不肖子投降大明,也好浪子回头!” 永历一听,这才知道他们的来意,可是心里却不以为然。当年洪承畴能够“认贼作父”,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而且他的所作所为,早就将自己回归大明的道路堵死,如此怎么能够回归大明?可他的还如此“天真”地认为能够说服他,这绝不可能。 “老人家,洪承畴背叛大明,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就荣华富贵于一身,再让他回归大明,估计是不太可能的!”永历说道。 傅氏两手揉着自己的衣角,抬起头说道:“陛下,请让老身试一试吧,如果他能回心转意,就让他打开城门,出来向陛下请罪,如果不行——”说着,傅氏目光渐渐渐渐坚定起来,继续道:“天作孽犹可恕,自自作孽不可活!洪承畴虽然是老身亲生的儿子,但他投敌叛国,本来就是抄家灭门的死罪,陛下没有因为老身是叛逆的母亲而治罪,老身当感激不尽,至于那个不肖子,如果不肯投降,那么老身以死来报陛下的大恩大德!” “这可使不得,老人家,洪承畴虽然是你的儿子,但他所作所为怎么能牵连你呢,朕不搞株连九族的事情,谁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