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二十五章 天降奇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天降奇兵 (第2/2页)

动,而且船尾不时闪出烟雾,好像正在向下游开炮。

    “这是怎么了?”永历非常的奇怪,郑军的船队应该是向南京城开炮,怎么跑到南京城上游向下游开炮,而且还有被逼逃跑的迹象。

    永历不明所以,想要弄清楚郑军的船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就需要从石头山的西坡转到面向长江的北坡,于是永历让侍卫跟随自己向北坡走去。

    尽管有侍卫出言相劝,希望万岁爷马上下山回南京城,才能保证安全,但是永历急于弄清郑军船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来到了北坡。

    永历爬上了一块巨石,站立于巨石之上,放眼长江,一场江面船队之间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一方是郑军的船队,另一方竟然是大明——南海海军!

    “南海海军?”永历看到了下游船队的旗帜,桅杆上飘扬的金龙旗,那是大明的旗帜,虽然太远看不清楚船上水手的衣装,但永历已经能确定那肯定就是“南海海军”。

    三艘巨大的“三桅帆船”冲在最前列,随后是十余艘艨艟战船,尽管在船只的数量上是郑军的一半,但“吨位”却是对方的一倍。就是那三艘“三桅帆船”,三个桅杆的风帆全部张开,正全速向郑军船队的阵营中冲去,凡是落后的郑军船只,皆被“三桅帆船”船舷的一阵排炮打个稀巴烂。

    “轰,轰——”三桅帆船追上一只郑军战船,两相比较,郑军战船却只有“三桅帆船”的一半。两船并驾齐驱的时候,郑军战船上的两门“红夷大炮”率先开炮,一炮打在“三桅帆船”之上,在甲板上炸开了一个大窟窿。但是这个损伤并没有使“三桅帆船”停止前进,在两船错身相过的时候,“三桅帆船”的船舷一侧突然喷出十余团火焰,飞射出的炮弹全部打在郑军战船之上,郑军战船顿时被烟雾所笼罩,等烟雾散去,船身被打烂,就连桅杆都折断,坠入了江中,那艘船在江心打着转,失去了控制。

    明军的“三桅帆船”并没有减速,而是继续追向下游,而那搜郑军的战船则缓缓沉没于江中。

    也许是天祝大明,今天竟然是冬季中少有的西南风,“南海海军”的所有战船全部展开了风帆,船借风势,如一群猛虎般冲向了郑军船队。而郑军船队即使是最大的战船,其“吨位”也只与明军的艨艟战船相当,只有一面正帆和小两面三角帆,速度根本不能与明军的“三位大帆船”相比。

    永历知道“三位大帆船”,那是西欧荷兰人的杰作,船体巨大,如果是军船的话,两侧船舷可各装十五门各式大炮,“红夷大炮”在华夏是最大的炮,在欧洲不过是“八磅炮”,还有比他更大的“十磅炮”和“十四磅炮”。而郑军的战船是出于民间工匠之手,仿造的“艨艟战船”,因为“吨位”的原因,却只能在两舷各安放两门“红夷大炮”,所以在“巨无霸”三桅帆船的面前,郑军的船只完全不是对手。

    南京城北的长江江面宽阔,水深数十丈,别说“三位大帆船”,就是更大的帆船也一样来去自如。而这宽阔的江面却使郑军船队无处躲藏,在明军强势的火力面前,只能向下游且战且退。

    明军的三艘“三桅帆船”在击沉击伤数艘郑军舰船后,终于赶上了郑军的船队,忽然调头横在江中,将郑军的退路拦住。此时“南海海军”的后队也已赶了上来,将郑军船队夹在中间。

    “三桅帆船”横在江中,船舷一侧的大炮不断向郑军船队开炮,两轮炮击之后,又有三艘郑军战船被击中起火,其中一艘片刻后就沉入了江底。

    十余艘艨艟战船也杀入郑军船队,甚至有的直接冲向郑军战船,用船头的尖角直撞对方的船腹,将郑军战船的船体撕开一个口子,江水立刻涌了进去。还有的明军战船与对方的战船挂靠在一起,然后艨艟战船上的水手用“搭钩”抓住对方的船体,然后飞跃过去,或者在两船之间搭上木板,通过木板冲入郑军战船上,与对方厮杀起来。

    郑军船队被明军的艨艟战船冲进阵营后,阵型已乱,只能各自为战,这就给可明军战船各个击破的机会。大江之上,五六十艘战船搅在一起,尤其是三艘“三桅帆船”更是如三头猛虎不停地撕咬着对方,将一艘又一艘郑军战船撕成碎片。

    永历看到这一切,如坠梦里,怎么也没想到张水蛟和张煌言的“南海海军”会出现在长江,要知道南海大澳岛距离南京有几千里之遥,“南海海军”要进入长江水域,首先得沿广东、福建、浙江的海岸北上,才能进入长江。可是这一路上,要经过清军的地盘,还要路过郑经的势力范围,最后闯入长江,还需要通过吴淞口。

    吴淞口的赵雨海、赵雨宝兄弟反叛后,肯定已经封锁了长江出海口,张水蛟和张煌言竟能通过吴淞口进入长江,这让永历太出乎意料。

    此时江面上的战斗胜负已定,永历决定立即赶回南京,也好能及时关注战局,指挥军队。正当永历转身想离开的时候,四个守在四周的侍卫仿佛被什么东西射中,仰面栽倒。

    “敌袭——快保护皇上!”侍卫们大喊。

    正当侍卫们将永历护在中间,数十个黑衣人突然出现在四周,手中的短弩对准了永历一方。

    这时一个让永历非常熟悉的声音从山岩的后边响起——“义兄别来无恙乎?”

    (更新完毕,求票!祝大家“国庆快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