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 烽火扬州路(十九) (第2/2页)
接冲上去,与清军决战,但是方孝玉却表示有些担心,他认为此时清军士气虽低,但并未失去战力,如果贸然攻上去,即使能够全歼万余满洲八旗兵,明军也会损失惨重,前几天发生的事也许会重演,所以还是再等一天,看形再说。 第五天,明军在行进中,忽然遇到了两个渔夫打扮的人,他们拦住明军,自称是游击将军洪熙官和方孝玉的信使。 靳统武和方孝玉赶紧让两个信使来见自己,当面询问后,才知道洪熙官和方美玉率军已经在五天前就攻克了淮,还有盐城、建湖、阜宁等县,由于收编了很多当地的“护盐民团”,他们的兵力竟然达到了三万余人。 信使交给靳统武一封洪熙官的亲笔信,靳统武不怎么识字,便递给方孝玉来读给自己听。 方孝玉打开信笺一看,还真是洪熙官那“歪歪扭扭”的字,然后逐字逐行的读了起来。原来洪熙官先是将这段时间内他们的作战过程说了一遍,接着说到他已经发现了穆里玛的行军路线,并且一天前就在位于这片泥沼地出口埋伏下了两万人马,等穆里玛率领清军一头扎进去,便要与追来的明军一起南北夹击,全歼满洲八旗兵。 当方孝玉读完,靳统武击掌叫好,连连刮奖洪熙官和方美玉两人,说他俩年纪青青,却能打下淮南数县,而且将一千人的队伍扩编到三万人,用一句话形容就叫做:士别三当刮目相看! 靳统武能够夸奖洪熙官和方美玉,方孝玉当然也高兴,不说方美玉是他的亲弟弟,就是洪熙官与他是亲如兄弟,况且能够建此功劳,将来肯定会得到皇上的嘉奖,光宗耀祖倒是好说,流芳百世也不是不可能的。 两人高兴了一会,靳统武夸方孝玉有一个好弟弟,方孝玉谦虚了几句,然后两人又开始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毕竟信使还等着回话。 既然洪熙官他们打算在芦苇地的出口围击清军,那么靳统武和方孝玉都认为就按这计划进行,继续尾随穆里玛,等到清军再走八十来里路,快要走出此地的苇塘后,尾随的明军突然追上去发起攻击,将清军赶进洪熙官他们设好埋伏圈,而后围而歼之,不让一人漏网。 送别信使后,靳统武和方孝玉立刻着手准备,按照他们的想法,要将清军驱赶进埋伏地,必须先压迫清军才行,让他们快些奔逃,也好早点送他们去地狱。 于是第六天一早,明军加快了追击的速度,在半天之内便赶上了清军的后队,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发生了。 穆里玛留在后卫的大概有一千余人,出乎意料的是竟然都是走不快的伤兵,靳统武率领五千明军,一个突击就将一千清军全歼,只是最前边的十几个满洲骑兵见事不好,打马加鞭逃之夭夭了。 全歼了穆里玛的后卫队,靳统武并没有停留,继续率军追击。不过当方孝玉率领主力赶到以后,得知穆里玛的后卫队竟然都是伤兵,心中忽然有些不安起来,觉得穆里玛是不是在耍什么谋,否则就算他再笨,也不应该让伤兵来担任后卫,难道他就不要自己的“股”了吗? 方孝玉越想越觉得其中有诈,穆里玛是个莽夫,可是他的参军范承谟却足智多谋,难道他们就不会设计对付明军。而此时靳统武率领先锋早就追的不见踪影,方孝玉担心靳统武中了清军的诡计,便派出快马探子追赶靳统武,让他将追击的速度降下来,注意周围的况,要多派出警戒的卫队,以防中了清军的埋伏。 此处芦苇丛生,沼泽遍布,萧瑟的北风吹过,像掀起海浪一般,同时发出沙沙的响声,还有不时的呜呜声,如果是一个人在芦苇dàng)里行走,恐怕得提心吊胆。 方孝玉骑在马上,低头沉思,心想如果自己是范承谟,会用什么方法对付明军,强攻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他们的兵力处于劣势;走别的路逃走,可这里荒无人烟,除了一条官道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路;那么范承谟会出什么主意呢? 这时一阵大风刮过,芦苇顺风而倒,发出了“呼呼”声,方孝玉向路旁的芦苇dàng)看去,因为是冬天,所以芦苇都已经枯黄,一些小水洼里也结上了冰碴。 “啊——”方孝玉大呼一声,忽然想起这里全是芦苇,如果顺风放火的话,这片芦苇dàng)会很快燃起大火,里边的人想跑都不能,穆里玛他们会用“火”来对付明军吗? 可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万多满洲八旗兵也不是要葬火海了吗?难道穆里玛会跟明军同归于尽吗? 就在方孝玉狐疑不定的时候,鼻子中嗅到了一些烟火味道,抬头向看去,发现在西北方很远的地方冒起一柱黑烟,并且有扩大的迹象。 “火攻——”方孝玉大吼一声。 推荐一本好看的新作,稳定更新,质量还不错。闹书荒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呵呵。欢迎收藏订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