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九十七章 定两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定两广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尚可喜中风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就连话都说不清楚。时至今日,他今年已经六十有二,本来已是年老体衰,又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情急之下,当然有可能血脉不通,阴阳失调,导致中风麻痹。

    纸里是包不住火的,尽管平南王府竭力封锁消息,但是尚可喜中风的消息还是走漏出去,现在广州城内大街小巷快要尽人皆知了。

    虽然明军已经占据了广州附近的很多县镇,但是并没有完全将广州城包围,主要是因为兵力不足,“第二军团”一共三万人马,马云带走一万,黑山只剩下两万,还要在三水镇设伏,故此兵力捉襟见肘,才不能将广州城完全包围。

    不过马云和张宝领军到达广州后,明军的兵力劣势立刻发生了转变,南下的第三军团共有五千余人,还有马云的一万人马,再加上留在广州当地的第二军团主力,明军的兵力达到将近四万人马,这还不包括广东的反清义军。

    广东的反清义军以前只能暗地里活动,如今大明的军队已经进入广东,兵抵广州,接连战胜尚可喜的嫡系清军,反清义军不再畏首畏尾,各个府县皆出现了大批的义军。

    这些义军或者自行攻占府县,或者联合明军进攻重兵把守的城池,几乎将尚可喜在广东的地盘全部攻下,当然除了广州以外。

    就在广州城北五十里的花都县,大明长汀侯、第二军团军团长黑山与大明安远侯、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宝见面了,这是两人第二次见面,上一次还是在井冈山,今天两个军团长却在花都县会面了。

    张宝比黑山年纪要小几岁,所以称黑山为兄,黑山的性格粗犷,张宝也是绿林出身,两人倒是有很多话可以说,慢慢的竟然惺惺相惜起来。黑山的性格就是这样,容易和人相处,就是“铁面无私”的顾炎武,黑山都能谈得来。

    此时的进抵广州城外的明军,仍不足以将广州城围住,故此按照马云的建议,明军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在广州城外东、北、西三面设置了大营。黑山领军一万五千人马驻扎于东大营,张宝领本部人马驻扎于北大营,马云则率五千人马驻扎于西大营,三个大营之间有道路相连,可以相互支援。

    至于广州城的南面,因为靠近珠江,再往南就是大海,故此并没有派兵驻守,只有明军的巡逻队不时的出现,以拦截出城的清军。

    剩下的一万人马,则被马云派往粤北、粤西各个府县,由顾炎武统领,恢复大明在广东各府县的统治。

    顾炎武可是铁面无私之人,对于那些想要乘机捞取好处的义军首领,毫不客气的予以拒绝。如果有一意孤行,妄图占领城池,不听朝廷调度的,顾炎武便发兵攻打,绝不留情。

    如今的广东义军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突然冒起,而后攻城夺地,各自占领了一块地盘。虽然没有多如牛毛,但其中有十七支较强的义军,分别都有上千人马,很是难缠。

    不过这些义军中并不都是有私心的,大部分都是心向大明的。当顾炎武派人来接受他们所占据的府县,都能自动的献出城池,而后听从顾炎武的安排。

    顾炎武也并不难为这些义军,按照他和马云制定的策略,凡是想要投入明军的,则编入明军,进行改编后,成为大明正规军;如果有义军首领不愿意从军的,又想做官,则由顾炎武进行考核,然后异地安排官职。

    所以有的志大才疏之人,甚至被顾炎武安置到偏远地方,或者干脆是打发回家。但是如此一来,就引起一部分义军首领的不满,他们不愿意自己到手的地盘,就这样拱手让人,即使是大明朝廷也不行,除非给予他们相应或者更多的好处才行。

    这里边还有天地会的人在挑拨,或者干脆义军首领本身就是天地会的人,他们暗地里联合起来,对抗明军进入他们地盘,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清远府乃是广东以北的一座大府,其境内有两支人多势众的义军,其中一支义军的首领李秀才已经答应被明军收编,编入正规军,但是另一支自称“大明光复军”的义军,则拒绝被明军收编,更不同意将清远府交给明军,并且杀掉李秀才,夺其部众。

    “大明光复军”名称中虽有“大明”两字,但实质上只是蒙骗世人的旗号,首领黄炳德本是当地的世家大户,但为人阴险,以前就勾结清廷官府,欺压当地百姓。当明军进入广东以后,他以为天下纷乱,诸豪并起,也妄想割据称王,于是拿出多年积累的金钱,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先是联合另一支清远义军的首领李秀才,攻破清远城,然后再设计杀掉李秀才,吞并其部属,然后坐拥清远及附近五个县镇,不听顾炎武号令。

    同时还与占据梅州的“天后军”相勾结,暗中联络了很多江湖绿林草寇,准备联合起来,等明清两军两败俱伤之时,出兵广州,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天后军”,无论是永历,还是顾炎武、张宝,都非常熟悉,其首领孙岩,屡次跟大明朝廷作对,投靠郑经,甚至派人暗杀了原来的梅山“独立团”团长胡行义。自从“第三军团”离开梅山北上作战后,孙岩便趁机占据了梅山,如今更是趁虚而入,将梅州都据为己有。

    黄炳德和孙岩两人臭味相投,早就认识,这次举兵掠地,从来没想过报效朝廷,而是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妄图在广东称王称霸。当孙岩找到黄炳德,鼓动他起兵对抗大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东一西共同出兵,攻占位于清远和梅州之间的河源,然后南下进取惠州,断绝明军的退路,最后再拿下广州,消灭明军主力。

    有道是:蚁撼大树,不自量力。黄炳德和孙岩的原班人马总共不到六千,即使强拉男丁充军,也不过万人,而且他们都是山贼草寇出身,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河源已被明军从当地的义军手中接管,并且收编了两千多义军,加上顾炎武派出的驻军,兵力多达五千余人。

    当黄炳德和孙岩领军赶到河源,没想到第一次攻城就损失惨重,气急之下,接连加派兵力攻城,当损失了三千多人后,终于打开了河源北门。正当全军要入城的时候,黄炳德突然接到了清远的急报,说是明军正在围攻清远城。

    黄炳德大惊失色,那可是他的老巢,不容有失,不然家业就全完了,于是他赶紧撤出进入河源的兵马,也不顾孙岩的劝阻,独自领军返回清远。

    在回去的路上,黄炳德遭遇了明军的埋伏,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生擒活捉,后来被押往清远城,当众枭首示众,家财也被没收,土地则被分给了清远百姓。

    而孙岩的“天后军”虽然攻入河源城,但是因为黄炳德撤走,城内的明军奋起抵抗,就是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加入巷战,帮助明军抗击“天后军”,让入城的“天后军”损失惨重,几乎溃不成军。

    眼看大势已去,而且孙岩得到顾炎武亲领明军来援,吓得急忙退走,赶回梅州。

    此战孙岩损失人马达两千多,只剩下一千多残兵回到梅州。可是他回到梅州后,还没坐稳,顾炎武领着六千明军就追到了梅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