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零九章 先啃骨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先啃骨头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姚大榜在汉阳城内有暗线,这个暗线是一个买卖人,名叫朱书凡,在几年前就与姚大榜认识了,那时候姚大榜还是名震湘西的大强盗。有一次朱书凡押运货物去云南,路过湘西,货被姚大榜抢了,朱书凡将身家都压在这批货上了,货没了,就等于要了他的命。

    于是朱书凡想法设法将姚大榜找到,苦苦哀求对方将货物还他,但是强盗抢东西,哪有归还的道理,不然那还叫强盗吗?不过姚大榜看出朱书凡不同于别的商人,他敢来找自己,就说明了他的恒心和勇气。于是姚大榜网开一面,将抢他的东西都还给了他,并且还把往日自己抢的东西一并交给他,让他去云南贩卖。

    结果,姚大榜的这份信任,让朱书凡非常感动,等从云南回来后,将姚大榜的东西都卖掉,换了数千两银子,带回给姚大榜,对于姚大榜给的佣金,却分文不要。

    从此姚大榜和朱书凡成为合伙人,当然是暗中联络,朱书凡帮助姚大榜销赃,直到姚大榜投靠永历,成为一方统帅。朱书凡这几年没少赚钱,他的家本来在武昌,但是在姚大榜没有进入武昌前,就将他派到江北汉阳,以搜集清军的情报。

    而朱书凡与丘光海也早就熟识,自从丘光海来到武昌做了水师提督,朱书凡就找上了他,先是贿赂,而后两人合伙,除了贩卖人口等伤天害理的买卖没做过外,这两人几乎涉足了武昌、汉阳、汉口三地的所有买卖,只是朱书凡在明,丘光海在暗罢了。

    以前姚大榜并不知道朱书凡和丘光海的关系,毕竟根本不搭边,但是现在姚大榜为明军的统帅,率军进攻汉阳城,而朱书凡又有使命在身,按照姚大榜的授意,不断地将汉阳和汉口的情报送出城,交给姚大榜。

    对于丘光海,朱书凡早就知道他不会为满清尽忠到底,而且那时候丘光海就在停泊在江口的水师战船上,所以才让姚大榜去见丘光海,并且笃定丘光海不但不会为难姚大榜,而且还会跟他做了这笔买卖。

    只是让姚大榜和朱书凡有点恼火的是,丘光海这家伙竟然狮子大开口,要了一个“天价”。

    永历看到姚大榜伸出五根手指,惊讶地问道:“丘光海要五十万两银子?”

    姚大榜点点头,有些为难地说道:“这老小子就要银子,而且他还要向陛下讨一份丹书铁卷,要陛下保证他将来不能以此清算他,更不能为难他,否则他会死战到底。”

    永历听到此处,厉声道:“丘光海竟然敢要挟朕,难道他不知道汉阳和汉口早晚都得是朕的吗?到时候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是的,丘光海不知死活,竟敢漫天要价,他还真以为这是一笔买卖了,真是不知死活!”姚大榜恶狠狠地说道。

    这时,刘体纯也插话道:“陛下,让我们进攻吧?”

    王夫之也说道:“如果能将姚江军和刘将军合并一处,攻打一城,臣想胜算还是蛮大的。”

    没想到永历还是摇摇头,说道:“能不强攻,就不要用朕的官兵的性命去换取城池,九江之战,刘将军的第四军团损失惨重,而汉阳和汉口也是两座坚城,况且可以相互依靠支援,我们的兵力与对方也旗鼓相当,如果强攻,至少得死伤一半人马,得不偿失啊!”

    听到万岁爷不愿意强攻,其他人都不好再说什么,都变得沉默了。

    永历想了想,说道:“朕同意与丘光海交易,不就是五十万两银子吗?买了三四十条战船,还有两座大城,朕还是赚了的!”

    此时众人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他们都知道如果将清军水师收买,就割断了汉阳和汉口两座城之间的联系,到时候汉口和汉阳就成为两座孤城,只要集中全力进攻其中一座,则省力的多。

    于是永历说道:“姚爱卿,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尽快去和丘光海联系上,以你的名义同意和他交易,不过朕要他将船队全部使出港口,在武昌那边将船队交给我们,而后他的手下就地解散,发给遣散钱,如果愿意留在明军,就剪掉辫子留下,至于丘光海则任由其便。”

    姚大榜点头应是。

    第二天一早,姚大榜又带着人出了大营,整整一天都不见回来,直到天色渐晚,初到黄昏,姚大榜才风尘仆仆地归来,而且同行的还多了一个人。

    这个人个子不高,头戴瓜皮帽,身穿对襟小夹衫,里边是丝质马褂,走起路来是一步一摇,两步一颠,很是滑稽。

    姚大榜带着此人来到中军大帐,经过通报后,永历让他俩进了大帐。先是跪拜,永历让他俩起来,然后就盯着那个人,忍不住笑了。

    这人太逗了,整个就是一个古装版“大阿福”吗?胖乎乎的,脸蛋上还有红晕,憨态可掬。

    这时,姚大榜指着旁边这个人说道:“陛下,此人就是臣跟您说起的朱书凡。”

    朱书凡赶紧再次跪倒,几乎是五体投地,呼喊道:“草民朱书凡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历说道:“嗯,你起来吧,来人给姚爱卿和朱先生看座!”

    有人将椅子搬来,姚大榜大方地坐了上去,只有朱书凡不敢坐,看了看姚大榜,等姚大榜点点头,他才将屁股挨在椅子上,可没坐实,这姿势肯定很难受。

    这时,永历说道:“朱先生与朕同姓,算是一家子呢!”

    朱书凡马上又站了起来,扑通跪倒,说道:“回禀陛下,草民乃是朱子的十四代孙,不过草民愧对先贤,不能将家学发扬光大,却学了陶朱之说。”

    朱子就是“程朱理学”中的朱熹,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不过永历对他可不感冒。而陶朱则是战国时辅佐越王勾践的范蠡,那也是流传千古的人物,他号称是商人的祖师爷。

    永历笑道:“起来说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经商也是为国出力,朱先生不要妄自菲薄了!”

    朱书凡一听,仿佛感觉春风拂面,急忙又磕了三个响头,而后起身,说道:“谢万岁爷,听到万岁爷如此鼓励,小民心里暖洋洋的,就如同在阳光下般温暖,陛下啊,您就是东升的太阳啊!”

    这马屁拍的山响,永历都觉得有些晕头了,笑着说道:“朱先生,如果朕是太阳,你靠的这么近,不得被烤死了,呵呵——”

    听到永历如此的笑话,朱书凡知道自己这马屁拍的有些过分了,脸上的红晕马上连成了一片,心道:早就听说如今的大明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